鄭云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紛紛探尋化學實驗教學的科學開展方法,力求為初中生設計一個有理論、有實踐和有整合的科學發(fā)展途徑,切實促進初中生的課程認知與主體成長。因此,廣大教師格外注意初中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培養(yǎng),積極采取一系列科學策略為初中生的理論驗證、實踐認知和整合發(fā)展助力,旨在將初中生培養(yǎng)成為會學習、會思考、會實踐、會融合的優(yōu)秀人才。
一、借助電化教學培養(yǎng)實驗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是一項過程煩瑣、內容較多、費工費力的課堂活動,尤其是準備過程會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下時間。因此,教師需要一種便捷高效、成本較低、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來代替“真刀真槍”的化學實驗教學。這時,教師開始注意到電化教學,并逐漸使用視頻實驗幫助初中生初步感知和掌握化學實驗。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為例:雖然初中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氧氣”并不陌生,卻對氧氣的相關化學實驗缺乏直觀認知,因而有非常高的參與欲望和認知需求。氧氣實驗能夠給予初中生極強的感官刺激,“刷新”初中生對一些實驗的主觀認知,尤其對于細鐵絲在氧氣條件下竟然能夠被一支火柴點燃,簡直有點匪夷所思。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教學,將關于氧氣的諸多實驗過程一一直接展示,讓初中生看得明明白白,以此積累下足夠多的視頻信息和感官刺激。
二、借助課堂討論培養(yǎng)實驗能力
在電化教學的幫助下,初中生已經對化學實驗實現了較為全面的初步認識,因而教師還需要開展課堂討論活動,將初中生的認知進行課堂交流和整合發(fā)展,再次提升初中生的認知質量。課堂討論是一項較為人性化、趣味化、主體化和實效化的課堂活動,能夠開發(fā)出集體智慧的強大戰(zhàn)斗力與實效性。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2“原子的構成”為例:在課堂討論中,初中生根據自己在視頻認知或掛圖學習中獲得的信息進行口頭交流,說一說自己對“原子的構成”的主觀認知,在信息溝通中實現初中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整合發(fā)展。另外,初中生還能夠在針對“原子的構成”的討論中進入大腦興奮、情緒激動、心理愉悅和精神飽滿的良好狀態(tài)之中,因而能夠釋放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將原子的結構想象為“質子與中子凝聚成一個球體,而將自由飛翔的電子吸附在自己周圍”,進而實現高效認知。
三、借助實際操作培養(yǎng)實驗能力
在課堂討論的幫助下,初中生已經能夠從理論層面熟悉化學實驗過程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和注意事項,因而需要進行真真正正的化學實驗?;瘜W實驗是初中生進行理論驗證、實踐探究、知識融合、技能提升的再認知過程,因而能夠為初中生提供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嘴交流、動腦思考的整合發(fā)展過程。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為例:“燃燒和滅火”與初中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對初中生進行安全教育、生活技能提升和自我保護教育的必備內容。因此,教師要積極組織初中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初中生在親手操作中看到燃燒的兩個必要條件“著火點”與“氧氣”,從根源上掌握燃燒的基礎條件。然后,教師要讓初中生進行不同的滅火實驗,如用水、用布、用沙等,還要讓初中生體驗油類滅火的特殊方法,尤其要讓初中生記住油類滅火不能使用水。
四、借助現實生活培養(yǎng)實驗能力
教師不僅要借助課堂教學的力量促進初中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培養(yǎng),還要開發(fā)農村生活中潛在的實驗條件和探究機會,借助農業(yè)生產活動為初中生拓展更多、更好的實踐探究空間。農業(yè)生產與化學知識、實驗過程息息相關,恰好能夠給予初中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農業(yè)生產的好機會。
例如,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農藥的配置活動很多,因而初中生可以根據自己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課題3中學到的溶液的濃度的知識去進行藥液的配置。首先,初中生要先掌握電動噴霧器或其他噴霧器的藥箱容積,并轉變成水的體積或質量,然后根據藥液配比要求計算出所需要的農藥質量或體積,最后將水與所需要的農藥在藥箱內混合均勻即可。這樣初中生就利用農藥配置鍛煉了實驗能力。
教師不僅是實驗教學的研究者和實施者,而且是初中生化學實驗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要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化學實驗能力為教科研任務,積極探討初中生的主體實踐發(fā)展過程,主動為初中生提供一條有設計、有過程、有目標、有融合、有效果的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道路,加速初中生對化學知識的收集、整理、內化和使用,切實促進初中生在化學實驗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快樂認知和實踐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芳.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化學實驗能力[J].廣西教育,2013(10):85.
[2]羅懷春.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J].四川教育,2019(30):53.
[3]王澤彪.提高初中生化學探究能力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6(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