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磊
摘要:目的 探究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脊柱骨折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各59例。對比組行單純內固定,觀察組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脊柱功能、恢復情況、并發(fā)癥、生存質量。結果 相比于對比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下床時間更快、出院時間更早、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分更低(t = 7.499、16.148、39.412、17.194、8.786,P<0.05) ;觀察組椎管侵占率更低、Cobb角度更低、傷椎前緣和后援高度比更高,脊柱功能評分更低(t = 3.103、5.516、25.728、30.247、10.429,P<0.05) ;觀察組康復有效率更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χ2 = 7.591、9.440,P<0.05) ;觀察組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更高(t = 27.313、19.713、6.758、4.721,P<0.05) 。結論 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提早讓患者下床、出院,其手術指標相對較好且術后恢復速度相對較快,其脊柱恢復情況較好,康復程度較高,也可減少一定的不良癥狀,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單純內固定;脊柱骨折;應用效果
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各類交通意外事件等的頻率急劇上升,患者骨折等發(fā)生概率也逐漸增加。脊柱骨折為患病概率較高的骨折方式,引發(fā)因素相對較多,主要為外力損傷所致。但也有研究表明,骨質疏松患者的骨折概率會顯著增加,該類患者會有較為強烈的脊柱疼痛感、腫脹感,并有可能導致患者大便排便頻率增加[1]。該類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治療措施,以盡快恢復脊柱功能,否則可能引發(fā)多種嚴重合并癥狀,不僅增加治療難度,也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較大威脅,有極高概率導致患者截癱,極大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給患者家屬及社會造成較大的負擔[2]。臨床主要采取單純內固定、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前者為傳統(tǒng)手術方式,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手術造成的損傷相對較重,需要對多處組織進行剝離,其出血量較大,很容易引發(fā)大出血,手術風險相對較高[3]。而椎體成形術為新發(fā)展的手術方式,其應用優(yōu)勢較為明顯,可以在CT掃描協(xié)助下注入骨水泥以獲取相對穩(wěn)定的椎體結構,降低椎體高度丟失。2種手術方式聯(lián)合應用為療效較高的手術方式,可以彌足2種手術缺陷,減少手術損傷,加快術后恢復速率,以獲取較為良好的預后,也可改善障礙功能,提高患者幸福生活指數(shù)[4]。本研究通過對比不同手術方式的應用差異,以探究優(yōu)勢的手術方式,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各59例。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脊柱骨折診斷標準;凝血正常;肝、腎功能正常;無手術禁忌癥;精神狀態(tài)相對良好;具備正常溝通能力;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無癌性病變;近期沒有應用激素治療。排除標準:認知異常者;意識不清晰者;癌癥患者;重大臟器損傷者;血液異常者;免疫系統(tǒng)異常者;手術耐受性較低者;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溝通障礙者;配合程度較差者。
1.2 方法
對比組行單純內固定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全麻,插管,CT掃描定位傷椎上下鄰近椎段,采用克氏針進行體表投影定位,標記好上下相近椎弓根中心點,做切口,方向為縱向,長度為10~15 mm,位置為標記點外側2 cm處,剝開皮層至深筋膜,CT輔助穿刺,導入導絲,置入椎弓根螺釘,置入固定棒,椎體撐開復位,縫合傷口。
觀察組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固定方法同對比組,CT輔助穿刺,穿刺到傷椎段的1/ 3,抽出針芯,CT引導注入硫酸鈣粉末、固化液,液體到達椎體后壁,中斷注射,拔除針管,縫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脊柱功能、恢復情況、并發(fā)癥、生存質量。疼痛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分量表,總分為0~1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強。脊柱功能采取Bridwell-Dewald量表評估患者脊柱功能,滿分20分,評估分值越高表明脊柱障礙程度越大?;謴驮u判標準:以不適感消失、脊柱功能恢復顯著為優(yōu),以不適癥狀減少顯著、體征穩(wěn)定、脊柱功能基本正常、偶爾感到輕微疼痛感為良;以部分不適癥狀改善、部分脊柱功能恢復、中度疼痛感為中;以不滿足以上條件者為差;恢復有效率 = (優(yōu)+良+中) / 總例數(shù)。采取生活質量量表(SF-36) 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分4個部分,每部分評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4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手術指標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下床時間更快、出院時間更早、術后VAS評分比對比組更低(P<0.05) 。見表2。
2.2 脊柱功能
觀察組的椎管侵占率更低、Cobb角度更低、傷椎前緣和后緣高度比更高,脊柱功能評分比對比組更低(P<0.05) 。見表3。
2.3 康復有效率和并發(fā)癥
觀察組的康復有效率更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比組更低(P<0.05) 。見表4。
2.4 ?生存質量
觀察組的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比對比組更高(P<0.05) 。見表5。
3討論
脊柱骨折大多數(shù)為外力所致,其損傷程度相對較大,患者病情比較緊急,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治療,可能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臨床治療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方式。內固定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該手術需要大程度剝離肌肉組織,會降低椎體穩(wěn)定性,并可能造成較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其術后恢復速度相對較慢。也有研究表明,該種手術方式風險較大,手術過程的出血量相對較高,尤其對老年患者來說,其后期恢復效果相對較差。該手術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以獲取較好的手術視角,完全暴露傷椎,促進傷椎高度恢復,其缺點還在于可能造成椎體高度丟失、椎體穩(wěn)定性降低等問題。而椎體成形術為新型手術方式,可以有效穩(wěn)定椎體,減少椎體高度丟失程度,因此在內固定手術方法中結合該手術方式,可以彌補內固定的缺陷,獲取較好的治療效果,降低術后不良事件,并顯著恢復椎體功能。并且該手術方式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對于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也適用。
黃輝等[5]研究通過39例采取單純內固定治療、39例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形成術治療的效果,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應用的治療療效要高15.3 %,椎管侵占率低7 %左右,傷椎前高度壓縮比提高13 %,Cobb角減少6 %左右,他認為聯(lián)合手術中置入人工骨可以減少負荷,而硫酸鈣可以加快成型,提高椎體強度,減少不良手術事件,并且該類藥物操作更為簡單,對身體損傷程度較小。張偉等[6]也認為聯(lián)合手術方法具有更高的應用優(yōu)勢,其不僅可以提高18 %的治療效率,傷椎前高度壓縮比提高10 %,上部Cobb角減少3 %左右,在Frankel功能分級上,其恢復正常率也提高16 %。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于內固定,兩種方法結合應用后,其手術時間減少5 min,出血量減少47 mL,下床時間減少2 d,出院時間縮短3 d,術后VAS評分減少2.5分左右,其椎管侵占率減少2 %、Cobb角度減少3°,傷椎前緣高度比提高15 %、后緣高度比提高14 %,脊柱功能評分提高2分,康復有效率提高19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20 %,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分別提高18分、15分、7分、11分。這表明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可以獲取較好的手術指標,加快術后康復速率,有效改善椎體情況,可提高康復效率,避免不良術后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提早讓患者下床、出院,其手術指標相對較好且術后恢復速度相對較快,脊柱恢復情況較好,康復程度較高,也可減少一定的不良癥狀,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尚林.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對脊椎功能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1,18(5):59-62.
[2]郭廣銘,宋中學,王向前.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20,47(15):81-84.
[3]曹建霖.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3):2140-2142.
[4]彭東.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對照研究[J].中外醫(yī)療,2020,39(19):62-64.
[5]黃輝.脊柱骨折患者應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單純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7,30(5):1143-1145.
[6]張偉,趙晗柯,徐誠,等.脊柱骨折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與臨床優(yōu)勢分析[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7,19(7):48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