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作友
在目前小學教育的發(fā)展中,要求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現階段,不難發(fā)現對于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內容,要求也更為嚴格。對于班主任而言,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以人為本理念下,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具體策略。
一、以人為本,制定班級機制
一方面,對于與班級有關的所有事務,可以詢問學生的想法,對于他們所提出的合理建議,可以進行采納,在共同的商量和討論中就具體的事務達成一致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多了解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廣泛聽取他們內心的想法,結合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制定出符合其發(fā)展特點的班級管理規(guī)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沉重的負擔。與此同時,不管是在溝通環(huán)節(jié),還是在管理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考慮到其認知的局限性,包括其思維的跳躍性,要盡可能地運用簡單的管理方式,從整體上提升管理效果。
比如,對于班級中桌子的排列方面、座位的安排方面,包括教室內部區(qū)域的劃分方面,雖然這些是班級中的小事,但是如果能夠使學生參與到其中,能夠在鍛煉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同時,使他們產生集體意識。以板報的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將這項任務細分,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可以通過互相的合作,完成整個設計工作。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進來,結合他們的審美特點,發(fā)揮指導者的角色,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二、以人為本,構建融洽關系
第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整個學習階段,班主任是他們接觸時間最多的人,對他們所產生的影響較大。不管是在任何時期,在開展班級工作時,都需要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在教育學生時,要運用正確的方法,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就像父母與自己的孩子正常的對話一樣。在這種狀態(tài)下,能夠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雙方的溝通將會更加容易;第二,在面對每一個學生時,需要用愛來促進溝通,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比如,家庭情況、興趣特點、身體情況等等,結合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在發(fā)現異常時,要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且用朋友的身份與他們進行溝通,進而解決問題。尤其是對于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要選擇與之相對應的問題處理方式,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第三,可以定期開展團體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通過活動培養(yǎng)他們之間的情感,在班級中形成積極、健康的氛圍。
比如,在日常的學習中,需要以家長的身份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照顧他們的情緒。尤其是對于成績暫時處于較低水平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夏季到來時,可以為他們普及一些預防中暑的知識,在冬季時,可以提醒他們要多加衣服,使他們真正意義上將班主任當作可以依賴的人,使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三、以人為本,做好評估工作
在具體的評估工作中,除了要做到全面之外,還需要做到客觀。但是在實際的評估環(huán)節(jié),不難發(fā)現比較側重于成績方面。在這種片面的評價模式下,經過長時間后,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此,在評估時,需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比如,心理健康、知識接收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使他們對自我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進而在教師的幫助下改正自己,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高質、高效進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教師的評估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在特定時期內的表現,從多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評價,還可以運用互相評價的方式,使他們知道哪些方面是自己的長處,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保持持續(xù)性的學習熱情的同時,使其能夠始終朝著健康的成長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對此,班主任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入手,使每個學生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都能夠有所進步,并且得到發(fā)展,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