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造成部分學生在學習上處于暫時落后的狀態(tài),轉化“學困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 “學困生”的轉化需要家校合作,從心理、能力、知識上進行全方位的輔導和幫助,實現學生從“學困”到“樂學”,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 “學困生”;鼓勵;合作
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的差異性造成了在學習表現上個體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有些同學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狀態(tài)越來越好,學習成果愈加豐富. 而有的同學由于學習困難,在學習上信心不足,害怕困難,逃避學習,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學習上的打擊也使得很多同學走向自卑,在其他活動中也懶得參與,長此以往對班級的管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此轉化“學困生”是教學中必須引起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鼓勵幫助,擯棄陳見
社會固有的價值評價標準使“學困生”常常得不到關注和重視,在班級中常常淪落為邊緣人,在家庭中也得不到父母應有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很多“學困生”也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自暴自棄. 因此筆者認為,轉化“學困生”首先應該從心理上鼓勵和幫助,打破師生之間心理的藩籬,實現心理突破,才能激發(fā)學生敢于付出努力,向上攀登的勇氣.
1. 鼓勵“學困生”勇于嘗試,不怕犯錯
“學困生”在課堂上常常是“透明人”,或者假裝自己不存在,因為害怕犯錯,害怕受到批評. 教師為了教學的進度也會忽視“學困生”的存在,很少給予他們發(fā)言的機會,讓“學困生”經常游離于課堂之外,只有調動“學困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才能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
師:我們請生1來回答一下.
(生1緩緩站起來,眉頭緊皺,欲言又止.)
師:沒關系,說說看,說錯了也沒關系. 想一想我們學的二次根式和乘法公式.
師:很好,但是我們再把它化簡一下,讓他成為最簡根式.
生1:不會.
(所有同學哈哈大笑. )
師:同學們,剛剛生1已經說出了答案,現在讓我們幫助他化簡成最簡二次根式好嗎?誰來給他解釋一下最簡二次根式的定義.
(有同學說出了定義. )
師:我們先找到18的質因數.
生1:2×3×3.
生1:等于3.
全班同學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生1也露出了笑容.
“學困生”由于學習上的困難導致缺少信心,害怕犯錯,不想引起同學的關注,只能將疑問埋在心里,導致疑問越積越多,雪球越滾越大,最后難以解決.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更多一點耐心和鼓勵,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嘗試,增強學習的信心.
2. 確定目標,給予期望
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而不能任其自由發(fā)展,否則只能導致學生的成績不斷走下坡路. “學困生”還有一個主要的表現是缺少學習目標,導致學習漫無目的,缺少奮斗的方向,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制定一些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不可過低,否則會覺得毫無難度,又不可過高,讓學生覺得奮斗無望,可以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一些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以下為筆者針對有理數的學習幫助“學困生”制定的一份學習計劃.
案例2 學習計劃.
目標:我要學會有理數混合運算
本周目標:
(1)掌握有理數的加減運算.
(2)掌握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做階段測試.
措施:有理數訓練,鞏固測試,與同學做有理數混合運算的游戲比賽等.
類似的知識學習教師都可以從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需要做出的努力幾個方面幫助學生進行制定,在目標任務的驅使下,學生的學習會更加的有動力和積極性. 并且教師積極的表達出對學生的期望和關心,會讓“學困生”在期望之下更加努力,爭取獲得進步.
鞏固訓練,提升能力
“學困生”的轉化最重要的還在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方法的改善,因此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尋根糾錯,提升技能,盡快轉向學習的正軌.
1. 做好典型糾錯
“學困生”必然會在訓練以及考試中出現大量的錯誤,在很多同學看來這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甚至有點荒誕的,但是由于“學困生”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思維邏輯散亂,這樣的錯誤難以避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幫助他們做好典型錯誤的糾錯,彌補學習漏洞,不斷提升學習的完整性.
案例3 計算(7-a)2.
生1:(7-a)2=72-a2=49-a2.
師:好的,那我們一起復習一下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訣:首平方,尾平方,還有積的兩倍放中間. 你的計算里是不是少了一點兒什么?
生1:我知道了,應該是(7-a)2=72-14a+a2.
師:好的,我們再進行一道變式訓練,計算(2x-3y)2.
生1:(2x-3y)2=2x2-12xy+3y2.
師:我們再考慮一下,剛才的首尾平方應該是指整個數值,你的計算有沒有問題呢?
生1:我計算錯了,應該是(2x-3y)2=4x2-12xy+9y2.
師:很好,你剛才哪里犯錯了呢?
生1:我只把未知數平方了,沒有把系數進行平方.
“學困生”之所以在學習上暫時落后,很大程度是在于思維能力的欠缺,知識的遷移運用困難,所以教師需要更多的耐心,進行更多的典型舉例進行練習,讓學生熟悉知識點使用的各種情境,才能在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熟練使用,提高學習成績.
2. 提升專注能力
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關鍵點就是缺乏專注能力,上課走神基本是常事,聽課效率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此提升專注能力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個重要策略,對于“學困生”要給予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反饋,找尋學生容易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專注于學習狀態(tài),提升學習效率.
案例4 下列哪些函數是一次函數:
①y=6-x;②y=3(x+1);③y=-x;④y=kx+b.
判斷題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學生運用多種知識進行綜合判斷,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進行了分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問題的拆分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討論,設置了如下的分組練習:
問題1:一次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有沒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呢?日常的購物、繳費、路程追及都有涉及,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問題哦,那么請同學們以y=6-x為例,設計一個具體的情境應用題.
問題2: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前面學過的正比例函數知識嗎?y=kx(k≠0)的性質你知道嗎?你能根據它的性質畫出y=-x的圖像嗎?
問題3:你能在y=-x的坐標上畫出y=6-x的圖像嗎?那么上面兩個圖像有何異同點呢?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問題4:根據上面的分析,你能猜出y=kx+b(k≠0)的圖像嗎?它與直線y=kx(k≠0)有什么關系呢?
問題5:經過我們的觀察,我們發(fā)現一次函數的圖像是直線形狀,那么在幾何中直線是如何確定的呢?能否找到作圖的簡便方法.
本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進行疑難問題的拆解,同時使學生能不斷收到學習的成果,獲得正向反饋,提升專注力,減少學習困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家校合作,助力成長
家庭是學生最有力的支持者,“學困生”的轉化還需要家校合作,共同配合. “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困難更需要家庭、父母的關心和鼓勵,倘若家長視而不見或者一味責備,只會讓學生意志消沉,感受不到努力的希望,家長要傾注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陪伴他們共同的成長. 即使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氣餒,學習成果的獲得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只要思想重視,再加上科學的方法指導,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教師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父母,要與家長共同配合,合理規(guī)劃,科學地進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每一位學生都是我們教育的對象,全體學生的成長才是教育者的目標,因此作為教育者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尊重和愛護學生,從心理上、方法上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共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作者簡介:曹春燕(1976—),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