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
摘? ?要:黃炎培教育思想是中職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理論體系,中職語文教學是實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必能更好地落實既定的教育目標。挖掘黃氏教育思想的思政要素、擇取恰當之方式施教、規(guī)避顧失之誤,以“德”披“文”,文方能載德而行;以“道”入“技”,技方能循道而進。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教學;黃炎培;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17-0019-04
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側(cè)重修己正見,以提升個人素養(yǎng)、追求厚祿顯名為普遍的教育落腳點。直至黃炎培,教育始得與職業(yè)、生產(chǎn)無比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黃炎培先生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奠基人,談及中國的職業(yè)教育,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黃炎培先生。先生闡發(fā)的職業(yè)教育四要旨(“謀個性之發(fā)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chǎn)力之準備”)至今仍然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寶貴財富。筆者之友曾戲稱“職教不知黃炎培,說盡職教兩眼黑”。中職的學科課程教學,無論如何改革發(fā)展,同樣也不能繞開黃炎培教育思想。當前,課程思政在國家層面提出,學科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同時,除了向?qū)W生傳授課程知識,還要寓道于教、寓德于教,有意識地、主動地、不失時機地講解、滲透、關(guān)聯(lián)、生發(fā)、浸染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學科教學這個主陣地開展思政教育,力求與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切榫合卯,同向同行,完成黨和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中,語文作為中職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承載著更多的思政教育功能,更要注重引入黃炎培教育思想作為思政元素,更好地和語文學科知識相互輝映生發(fā),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一、黃炎培教育思想中的思政元素舉隅
黃炎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作為教育者,終其一生去研究也難盡擷其英;作為中職教育,限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語文課程載體所涉范圍,也不能不做遴考隨意拿來就用。所以對黃炎培教育思想應當有所析解,把握住最具普遍價值、最生動、與語文課契合最好的思政元素來用。
(一)赤心愛國,先民族危亡之急難的人生經(jīng)歷
黃炎培先生一生,始終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先生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殫精竭慮,一生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科書;黃炎培教育思想從萌芽伊始就和國家命運、時局變化相與瞻照,以后無論如何逐漸豐富和發(fā)展,都是建立在其愛國主義的基石之上。
筆者認為,先生一生以1945年延安會見毛澤東、新中國成立為界堠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創(chuàng)職業(yè)教育為劍犁,普惠國民,救亡民族;第二個階段以民主和平為己任,匯聚智力,志促共和;第三個階段居廟堂之高不忘民,坦蕩直諫,竭誠為國。任何一個階段的經(jīng)歷都是很好的語文學習的知識材料,可輯做閱讀之材,可編為讀寫之題;又可以作為思政元素和語文教材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實施思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從來都是語文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黃先生的愛國情懷如渠、語文教材似水,水潤渠壁,渠導水向,這方是語文課程思政的佳境。
(二)經(jīng)世致用,開職業(yè)教育之先河的育人理念
黃炎培教育思想認為,教育必須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學生求學必須學會一技之長,作為自己謀生之法;營生既定,當致力于服務國家和社會。學習的最大激勵來自于“為己謀生”,進而“為群服務”。時至今日,這個思想仍然不過時,仍然是中職從教者要時刻牢記的一個育人宗旨。因此,其育人理念也必然成為我們語文課上最具現(xiàn)實意義的思政元素。古往今來,求學之人腦后都懸著一條“生前有‘仕、身后有‘名的鞭子”,激勵有志之人發(fā)奮讀書,到黃先生這里,他把這條鞭子給讀書人扔掉,創(chuàng)造了境界和沿襲上的重大突破,奉出“敬業(yè)樂群”的金律,把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需求、自我修為與社會價值融為一體。這個育人理念把德(職業(yè)道德)、業(yè)(技業(yè)才能)、己(個人價值)、群(社會存在)全部涵蓋。試看中職的語文教材讀物中,涉及這四個方面的章篇、內(nèi)容、思想比比皆是。語文為菜蔬,黃先生育人理念為釜器,釜就火,菜生香,只要我們熟悉把握黃先生的教育思想,適時燃起一根柴,就可以在語文課上自由而精準地“觸點”式發(fā)揮課程思政的教育作用。
(三)高風亮節(jié),彰一代宗師之懿范的人格魅力
黃先生乃一代大家,膽識才華能力軼群絕類自不消論,畢生光明磊落,胸懷坦蕩更令人嘆服。先生曾有自題聯(lián)一副——“大量容人,小心處事;正身率物,屈己為群?!?/p>
此聯(lián)于黃先生節(jié)氣可窺一斑。他的風格品質(zhì)也是其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更是吾儕跂足追肩之處。甚至可以說,先生有高潔之人格,方得高尚之真理。例如:其鏟除“讀書做官”“勞心者治人”等千年的“職業(yè)教育之礁”,推崇“敬業(yè)樂群”、推崇“鐵的紀律,金的人格”、倡導“欲全人格,行動必須非常嚴謹,操守必須非常竣潔”;黃先生身居高位卻“利居眾后,責在人先”;黃先生提出“勞工神圣”的口號,認為“職業(yè)平等,無高下,無貴賤,茍有益于人群,皆是無上上品”,極具時代精神;黃先生為民做官,為官不斂財、散盡家財致力教育、為家鄉(xiāng)做貢獻、對黨中央肯諫敢諫等事略;即便是實證黃炎培姚維鈞賢伉儷忠貞愛情的《靈珰百札》,也是滿滿的愛國赤誠和濃濃的情深意重。這些既是黃炎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職語文課思政教育需要開發(fā)的元素。義利、擔當、品格、未來這些字眼是黃先生教育思想的常見義項,也是我們中職語文教材讀物、作文文題的常見關(guān)鍵詞。語文為槍矛,黃先生大德為紅纓,長纓在手,自然乾坤善舞,無往不利。運用得法,中職語文課程思政就會實實在在地入學生耳、入學生心。
二、應用黃炎培教育思想發(fā)揮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功能的原則
(一)“滲入”而非“植入”
黃炎培教育思想是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理論,和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都能相互生發(fā),但是如果不加考量擇其一端生硬植入,勢必會嚴重扭曲語文的教學方向,也不能恰當展示黃氏思想的精髓,其結(jié)果就會使“語文”“思政”分明兩張皮,甚至一節(jié)課上成“兩頭大(講思政),中間?。ㄖv課文)”的“葫蘆課”。語文課思政功能的實現(xiàn)不能“文”“德”兩張皮,不能把語文揉碎了摻入思政,只能是把思政題材消化了、吸收了去和語文載體發(fā)生化學反應,這樣黃炎培教育思想才能以德育之光照亮語文課程進而照亮學生心田。
(二)“漸入”而非“頓入”。
中職教師對黃氏思想可能如數(shù)家珍,但學生肯定不甚了解,假如在語文教學中突然穿插黃炎培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太過突兀。尤其受年齡、閱歷、見聞所限,學生一時肯定難以完全接受。所以教師在適當時機要巧妙鋪陳,逐漸引入黃氏思想,順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由事及理、由理及趣、由趣成志;不要一上來就“山川盈眶”“風濤塞耳”,這樣會使學生霎那間應接不暇,心生抵觸,最終會出現(xiàn)教師自說其話自善其言、學生滿臉茫然不知所云的窘態(tài)現(xiàn)象——師生陌然如行路。學生跟不上教師節(jié)奏;教師懷瑾握瑜,無所措置。俗話說,理須頓悟、事要漸修,只要語文教師恪守“漸”字訣有意化為無意,泰岳化為礫石,學生終會在某一刻、某一處突然眼見黃氏思想之高山,進而語文課的思政教育功能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此所謂育人于無象、化物于無形,乃德育的較高境界。
(三)“辨入”而非“盲入”
語文教學不止有課堂授課;黃氏教育思想并非單為語文而生。講授、誦讀、題作、批閱、課外讀、實踐等都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黃氏教育思想涉及國家、社會、學校、教師,涉及理念、方法、實踐、形而上,涉及個人修為、教育宗旨、修技勵志。如果對黃氏教育思想不加辨別一股腦和盤托出“躉入”,或者不加辨別盲目對接語文教學,這就犯了膠其柱而調(diào)瑟韻、障其目而言象獸的錯誤了。“辨”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放出眼光、運用腦髓”“擇其宜而用,擇其機而用”。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且越是對黃氏教育思想有研究有心得的教師越是容易步入這個“周期律”——其知之愈多,其觸類愈繁,愈是容易“盲入”,語文教師一定要思之慎之。
三、黃炎培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誤用及對策摭談
黃炎培教育思想豐富縝密,故中職語文教師借用黃氏教育思想時存在幾個常見誤區(qū)。
“見一掛萬”——教學中一逢黃氏德育點位,隨即決堤而灌,把生動的語文課變形為生動的德育課,教師講得自我陶醉,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語文教學的陣地卻漸乎淡化。
“掛一漏萬”——“文教”與“德教”不是線性的對應關(guān)系,而是水乳融匯、彼此映襯的,對語文教學中的黃氏教育思想德育元素不能全面發(fā)掘,“雨過地皮濕”“有即是全部”,錯漏了黃氏對應語文教學最有價值的思政部分,形同買美櫝而棄貴珠。
“緣德施教”——這種做法極力剖析語文載體中的德育元素,依據(jù)德育內(nèi)容來實施語文教學,語文自身的知識技能棄擲迤邐,甚至“課不夠、德育湊”,語文教學“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黃氏教育思想的寶貴財富也沒有恰如其分地運用好。
基于以上情況,語文教師可參選以下對策來力避這些誤區(qū)。
(一)準確定好語文教學之位
語文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祖國語言文字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其次才是利用語文這個學科載體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塑造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新人。正本末方能明佐使,語文課就是語文課,偏離這個定位,就會使語文教學偏離方向,黃氏教育思想也就沒有偏附之體,結(jié)果必將是“文教”“德教”俱失。
(二)全面掌握因材施教之道
黃先生強調(diào)職業(yè)教育具體實施之法時曾言,“須絕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耙虿氖┙獭笔墙虒W中永不過時的理念,語文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也要遵循這個理念。黃氏思想如何助推語文教學完成思政教育,沒有千秋四海之法,因材、因時、因勢、因生、因師而異。因材施教是教學之道,不是教學之術(shù),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運用教學機制,靈活將語文教學與黃氏教育思想的思政元素間的辯證關(guān)系納入動態(tài)教育過程中去考量,以道生術(shù)、以道馭術(shù),找到正確的著眼點和最佳的入手點。
(三)科學運用取舍揚棄之法
黃氏教育思想形成于上個世紀,眾多后來者不斷對其豐富發(fā)展。作為一門弘大嚴謹有生命力的教育科學體系,它直接帶給我們的是啟發(fā)、是參照;作為思政元素,它給我們的是激勵、是高深如山海的膜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心若向往,無往不至。語文教師不是黃氏教育研究專家,學生將來也不會全是“黃門弟子”,所以我們一定要科學揚棄黃氏教育思想,提煉其最適合納入中職語文教學課程思政范疇的部分進行切磋琢磨,只要教師有心,語文和黃氏教育思想的德育元素有的是機會在語文課堂上不期而遇,“你不必驚訝,更無須歡喜”,一定要適時抓住“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讓你的語文課熠熠生輝。
中職語文教學承載著培養(yǎng)德技雙馨職業(yè)人才的重要使命,利用學科教學、技能實訓開展思政教育絕不可徒具形式甚至可有可無。以“德”披“文”才能文德互彰,以“道”入“技”才能德技雙馨。語文學科肩負著尤為重要的思政功能,從黃炎培教育思想中汲取思政營養(yǎng)創(chuàng)新更多的育人模式,充分發(fā)掘黃氏教育思想的不盡寶藏,進而引導學生把“小我”融入“群我”,引導學生自覺把獻身祖國、服務人民、培養(yǎng)技德、創(chuàng)新技藝作為人生理想,應該是中職語文教學的思政功能具體實現(xiàn)的一個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