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琴
[摘 要]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議題式教學已然成為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要教學樣態(tài)。文章在闡述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的內涵及關系的基礎上,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情緒的管理”一課為例,探討通過議題式教學促進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深度學習;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6-0046-03
隨著新教材的全面鋪開,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議題式教學已然成為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要教學樣態(tài)。發(fā)揮活動型學科課程育人功能的關鍵在于教師,這要求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主動踐行議題式教學,自覺實現(xiàn)從講授式教學向議題式教學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議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探究,使學生在互動交流、深度反思的議學活動中獲得豐富體驗,提升學習能力,從而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自然生長。
一、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的內涵及關系
議題式教學是以中心議題為引領,以直觀的情境為依托,以結構化問題為驅動,引領學生在討論、分析與探究等學習活動中,獲得問題解決方法的一種教學樣態(tài)。深度學習是依托于真實情境,在知識整合基礎上培養(yǎng)高階思維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存在密切的關系。
(一)議題式教學對深度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情境在學生知識建構中的作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導致教學效率不高。議題式教學注重在真實情境中引領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并著力將知識轉變?yōu)閷W生的實踐技能和學科素養(yǎng),對于實現(xiàn)深度學習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二)深度學習對議題式教學具有引領價值
深度學習既要關注知識的習得,又要深入了解知識的真實意義,需要學生調動高階思維。深度學習對議題式教學具有較大的引領價值。基于深度學習開展的議題式教學,能有效避免表面“熱鬧”的現(xiàn)象,學生的探究不僅拓寬了廣度,還從淺層向深層推進,同時,議題式教學各個要素之間形成了和諧關系。
(三)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互相促進
議題式教學是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深度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而言的。深度學習與議題式教學具有共同的目標,都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互相促進,互為補充。議題式教學能有效地改變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碎片化教學的狀況,借助議題將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機融合起來,無形中引領學生從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發(fā)展。要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議題式教學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借助議題引導學生開展系列探究活動,可引領學生的學習不斷走向深入。
議題式教學和深度學習關系密切,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教師應基于兩者之間的關系,確立深度學習視角,充分發(fā)揮議題的統(tǒng)攝作用,使課堂教學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二、議題式教學促進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的實踐路徑
下面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情緒的管理”一課為例,談談通過議題式教學促進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的實踐路徑。
(一)依托真實情境,提煉中心議題
議題式教學樣態(tài)下,議題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議題并非憑空生成的,需要基于真實的情境。議題應符合以下幾個特點:1.生活化。議題只有與學生的生活高度相關,才具有親和力,才能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生活化的議題,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平臺,確保議題式教學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2.時代感。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感,無論是課程內容,還是課程理念,都與時代緊密相關。議題應主動對接時代,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感,反映時代主旋律。3.主題性。道德與法治教材在編制時往往圍繞某個主題,將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機地聚合起來。因此,議題應契合道德與法治學科主題,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高度相關。
在教學“情緒的管理”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探究議題的興趣,筆者結合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將“青春期”確定為中心議題。該中心議題延續(xù)了第一單元“青春時光”的內容,利于學生運用既有知識建構新知識。同時,該中心議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有助于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解決青春期的情緒問題,積累情緒管理經(jīng)驗。在提煉中心議題的基礎上,筆者借助圖文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交流青春期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對自己產生的影響。
提煉的中心議題體現(xiàn)出兩重思考:1.關注學習內容的連貫性。結合學生第一單元的學習,利用學生在第一單元學到的知識和產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對中心議題的情感共鳴,同時使得新舊知識形成結構化的關聯(lián)。2.關注情境的生活味。大部分初中學生已進入青春期,情緒上復雜且多變,以“青春期”為中心議題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解決青春期相關問題的知識。
(二)梳理知識要點,細化分解議題
教師在實施議題式教學時,應將與議題相關的知識點有機整合起來,以實現(xiàn)知識結構化。然后,根據(jù)知識點對中心議題進行細化分解,形成若干個有機聯(lián)系的子議題,引領課堂走向深入,讓深度學習有堅定的知識基礎。
“情緒的管理”一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包括情緒產生的原因,情緒表達與調節(jié)的技巧,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的影響,如何運用積極的情緒感染身邊的人等。本節(jié)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成為情緒的主人。基于本節(jié)課涉及的知識點,筆者將中心議題“青春期”分解成以下幾個子議題:
子議題一:青春期有情緒是否正常?通過該子議題,引導學生圍繞青春期的種種情緒,探究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學生確立正確的“情緒觀”,認識到產生情緒是成長中的常態(tài),應對此保持理性的態(tài)度。
子議題二:青春期的我們有哪些情緒?該子議題讓學生廣泛交流青春期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緒,知曉和關注不同情緒。然后,引導學生對情緒進行分類,認識到青春期的情緒包括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正面情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負面情緒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子議題三:青春期的我們如何駕馭情緒?該子議題主要涉及情緒調節(jié)與管理的方法,并引領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知識指導生活實踐,讓學生學會運用情緒管理與調節(jié)的方法,從容度過青春期,為人生更好地發(fā)展奠基。
通過對子議題的探究,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同時,子議題很好地支持了中心議題,在子議題的一步步探究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自然地轉變?yōu)閷W生成長的養(yǎng)分,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青春期生活。
(三)根據(jù)議題結構,開展議題活動
教師應發(fā)揮中心議題的統(tǒng)攝作用,并基于子議題與知識要點的對應關系,設計議題活動。教師應引領學生在結構化的議題活動中獲得知識,改變知識碎片化的情況,讓學生在議題活動中經(jīng)歷學科學習的過程,獲得豐富的體驗,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走向深入。
基于本節(jié)課涉及的知識點以及結構化的子議題,筆者設計了以下五個活動:
活動一:多味青春期。本活動對應子議題一和子議題二,引導學生交流青春期復雜的情緒,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交流,感受青春期情緒的復雜性。
活動二:情緒的力量。本活動仍然對應子議題一和子議題二,借助青春期給學生帶來的快樂與煩惱,引導學生認識到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會產生不同影響,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
活動三:情緒知多少。本活動對應子議題二,結合具體的青春期案例,引導學生探討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情緒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進而學會根據(jù)情緒產生的原因管理情緒。
活動四:情緒收納箱。本活動對應子議題二,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情緒,并按照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對寫出的情緒進行歸類,全面整理青春期復雜的情緒。
活動五:情緒診治室。本活動對應子議題三,引導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如何管理情緒提出建議。
這樣的活動設計將教材知識點融入其中,引領學生圍繞議題開展學習活動,讓議題式教學做到有序、高效,不斷走向深入,讓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得到自然生長。
(四)提供問題支架,培養(yǎng)高階思維
議題式教學活動往往具有明確的目的,需要教師圍繞學情和知識點設計出高品質的問題,引領學生思維從表層走向深入。
如在“情緒的力量”這一活動中,筆者先借助學生青春期的相關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內容包括青春期學生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然后設置以下幾個問題:1.結合以上視頻,情緒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2.不同的情緒產生的影響是否相同?請結合視頻內容加以說明。3.結合自己的青春期經(jīng)歷以及第一單元的知識,談談你從本視頻中得到的收獲。
由于活動中給學生設置了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相關知識,從最基本的情緒類型到情緒產生的影響,再到對情緒的自我認識,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入,從低階向高階發(fā)展。教師還應在議題式教學中適時給學生提供自主提問的機會,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提問的習慣,并在問題的驅動下積極地思考,自主建構知識,將議題式教學推向深入。
(五)堅持價值引領,加強思辨學習
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是由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學生認知的有限性決定的。初中生盡管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但對世界的認識仍然非常有限。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對其進行價值引領。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思考與辨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辨析解決矛盾沖突,最終撥開迷霧,形成清晰而理性的認識。
如在“情緒的力量”這一活動中,學生經(jīng)過學習交流,對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及其影響有了深刻的認識。此時,筆者又提出一個問題:根據(jù)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產生的影響,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正面情緒有益,負面情緒無益”的結論?這一問題拋出后,學生之間產生了爭論。筆者根據(jù)學生持有的不同觀點,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從而使學生對情緒的作用形成全面的認識。
(六)歸于實踐應用,服務學生生活
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對學生生活的指導意義往往被弱化。教師應重視議題式教學成果的實踐應用,使議題式教學成果更好地服務學生生活。
如在“情緒診治室”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圍繞青春期存在的情緒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對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給出具體的診治方案。在此基礎上,向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展,讓學生列出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復雜情緒,并根據(jù)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分析情緒形成的原因,再提出可行性建議。最后,對小組學習成果進行匯總,得出最終的學習成果。學生根據(jù)議題式學習成果,結合自己的情緒制訂一份情緒管理計劃。
總之,教師應基于議題式教學與深度學習之間的關系,深化對議題式教學的研究,引領學生聚焦議題,在深度思考、深度探究、深度交流與深度反思的議學活動中,發(fā)掘知識的意義、價值,提升思想認識,在感性與理性的交融中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建慶.從“議題式教學”到“議題式教研”:核心素養(yǎng)時代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路徑[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0(5): 7-10.
[2]? 胡宸銥.議題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新樣態(tài)[J].新教育,2021(8):70-71.
[3]? 劉樂.指向深度學習的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J].基礎教育課程,2021(Z1):61-67.
[4]? 尚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議題式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究[J].第二課堂(D),2020(12):14-15.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