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銀
摘 要: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讓語文教學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因為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學的地位不斷提升。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強化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讓更多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利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教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本文將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上,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果想要讓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提升,那么一定要提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只有讓學生保持長久的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學會更多的基礎知識,讓他們擁有更加濃厚的自主探究欲望。語文教材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字材料,閱讀教學也不僅僅是讓學生閱讀這些文字,而需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到這些文字里飽含的真實感情,讓學生沉浸在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當中,讓學生透過文章的本質領悟真實的思想感情,但是這種情感教育在我國大部分的語文教學中卻是十分欠缺的,因此應當從素質教育理念出發(fā),讓更多屬于語文教材中的獨特情感得到挖掘,讓更多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受到真正的文字魅力,讓學生通過文字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真正感受到這些文字的美感。由此可見,本文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我國大部分學校語文教學始終無法提升質量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擴展,也將目光只集中在教材上,使閱讀教學無法發(fā)揮真正的效果。閱讀教學不僅需要學生閱讀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還需要學生充分理解這些文章的內(nèi)核精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了解文章內(nèi)核的真正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學的實際魅力,但是由于教學方法的過于陳舊,很多教學依然保持著嚴肅性,大部分學生在這種嚴肅的氛圍下,情緒容易緊張,導致教學無法達到相應的水平。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他們不敢去進行主動思考,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學的知識,這并不利于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因為閱讀是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進行不斷地思考,這需要學生擁有自主探索能力,而陳舊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過去的教學環(huán)境中,大部分學生習慣于傾聽教師的講解,無法明確自身的主體位置,閱讀教學如果不能進行積極的思考,不能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問題的討論,將無法發(fā)揮真正的意義,同時也無法深度挖掘教材中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很難讓學生具有更加開闊的視野,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1]。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更應當及時優(yōu)化教學課程,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涵進行深度思考,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當今社會更需要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塑造價值觀念,讓學生的道德品行更加優(yōu)秀,才能在以后的職場上保持更好的職業(yè)道德。很多時候教師沒有意識到綜合素養(yǎng)教育對學生產(chǎn)生的引導作用,忽視了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從高中階段優(yōu)化課程教學質量,選擇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具備更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閱讀教學理解語文教材中文章人物的思想行為,從而得到啟發(fā)和學習。
(二)閱讀內(nèi)容受到限制
如果將閱讀教學只局限在教材內(nèi),那么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會受到許多限制。閱讀知識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讓學生對于文章理解的速度得到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如果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受到限制,很難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無法將教材上的內(nèi)容進行大范圍擴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將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進行全面分析,會占據(jù)課堂大部分時間,這種被動式的學習讓很多學生無法對閱讀提起興趣。而且很多家長認為,只有讓學生認真地閱讀教材上的內(nèi)容,不給學生接觸課外讀物的機會,才能提升學生成績,這導致學生對于除了課本之外的知識并不了解。教材的內(nèi)容雖然豐富,但是很多情況下不能完全將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包含在內(nèi),所以需要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更加有趣的文學作品,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時間也能進行閱讀。教師應該與家長積極進行溝通,彼此交流意見,與家長講解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讓家長清楚課外閱讀內(nèi)容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學校因為重視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選擇,很多家長依舊固執(zhí)己見,讓學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沒有辦法接觸到課外的知識。教師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讓教材中的內(nèi)容被全面概括,并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空間,這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他們無法明確自身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習時也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負擔,使他們學習壓力增大,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2]。
(三)學生主體地位無法明確
很多學校在教學工作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很多知識,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明確。傳統(tǒng)的教學工作需要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解讀,學生們只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便可以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但是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課堂參與感低,很難融入課堂環(huán)境,也很難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這種現(xiàn)象讓學生普遍對學習興趣不足。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水平,應當改變教學形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確。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如果學生缺少實踐的動力,沒有探索的興趣,很難堅持長期的學習,閱讀的文章也會很快忘記,所以,在教學工作中,需要深度落實教育思想,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課堂的學習當中。
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教學都能夠有效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進課堂的學習工作中,讓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但是這些方法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很大,即使在課程中已經(jīng)落實了“雙減”政策,也難以完全緩解學生的壓力。
部分教師思想觀念陳舊,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僅讓學生無法輕松快樂地獲得知識,還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影響。學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含義,通過閱讀實踐理解文章的本質,只有讓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明確,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鉆研。
二、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利用閱讀激發(fā)學生興趣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所以質量無法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教師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這導致很多課程不能高效地開展,同時,教師也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導致很多課程設置并不合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可以尋找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xiàn)教學的真正效果,如果想要讓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升,教師必須要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教學的第一位,因此,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就是從課堂的結構上進行分解,找到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的根源,解決這些存在于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問題,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升[3]。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先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在教學中嘗試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主動地去完成閱讀任務,在課堂上學生應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問題的真相,創(chuàng)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更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該注重語言上的幽默性,嘗試利用風趣的語言對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教師的勸導中,他們也能有更多的興趣去進行閱讀。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室播放一些與閱讀文章相關的視頻,通過視頻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與聽覺感官,讓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4]。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短視頻去講解魯迅的世界,讓學生對于作者有著更加清晰的認知,這樣學生便能夠帶著更多的疑問去探索故事的真相,讓他們帶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能夠充分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但是這絕不意味著需要教師放棄自身的主導能力,只有讓課堂中的教與學實現(xiàn)平衡,才能讓教學的水平得到提升。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也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工作職能,引導學生的思想與學習理念。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設一些以文本為基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文字的樂趣。這些以文字為基礎的活動,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班會,每一位學生都要說出自己喜歡閱讀的一些文章,并且說清自己的緣由,以及從文章中所獲得的感悟,這種活動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閱讀樂趣。不能忽略了學生真正的情感,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推薦的文章并不適合他們進行閱讀,也應該及時進行更正,給他們講解這些文章的內(nèi)核精神,讓他們了解為何這些文章不適合他們進行閱讀,這些活動是閱讀教學的調(diào)味品,也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文本創(chuàng)建出更加全面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讓他們能夠通過角色與角色的對話感受文章的實際內(nèi)涵,很多隱藏文字背后的意義往往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才能真正體會,只有在合適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扮演體會人物情感,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真正的文學素養(yǎng),讓他們能夠充分融入角色,看待問題,體會文字背后的意義[5]。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最主要的步驟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究精神,讓學生擁有更強的文學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始終對學生進行全面教學,雖然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理解效果,讓課堂時間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因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包含的思想過于深厚,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很難對其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考能力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對于教學的文章進行適當?shù)牧舭?,為學生設立更多疑問,讓他們能夠通過這些疑問去尋找答案,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的實質,利用自身的閱讀經(jīng)驗與文本中的故事進行交流,讓學生通過誦讀感知整體的文學框架,讓他們通過自我的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詞語,更能理解文章的中心含義,挖掘出文章更加深刻的內(nèi)涵[6]。
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文學作品的實際內(nèi)容,在講解一定知識后,讓學生們共同探討這篇文章存在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理解他人對于文章的看法,擴充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很多詩句對于景色的描寫,其實別有深意,比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文中所描述的場景有很多,構建出了一幅極具美感的畫面,但是這些景色陳述的往往并不只是景色。孤帆、遠影這些情景代表著詩人起伏不定的心理意境,這些意境往往通過文字是難以表達的,但是借景抒情卻能夠將這些感情表達充分,學生通過討論也能將這些以景喻情的表現(xiàn)方法分析透徹,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會在討論中得到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jīng)十分普及,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挖掘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才能真正地擺脫應試教育對于傳統(tǒng)教學工作產(chǎn)生的影響,讓語文的學科特色更加明顯。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對于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不間斷地改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教師自身也需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深入了解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情感,并且利用閱讀教學真正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推薦更多課外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實現(xiàn)語文教學真正價值,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文章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丁洪軍.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的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9):44.
[2]宋沂蒙.論如何在新課改下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36):48-49.
[3]王麗.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3):123-125.
[4]程秀.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6):38-39.
[5]冷程露.基于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文淵(高中版),2021(7):2197-2198.
[6]陳淑儀.“1+N”群文閱讀教學法在高中隱逸詩教學中的運用模式思考:以夜歸鹿門歌為例[J].教師,2021(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