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開始成為當前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訴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照著教材進行篇章性解讀的教學模式,要學會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去思考,以進入更加理想的小學語文學習格局和環(huán)境。
一、設定整體教學目標,確保與教學內容保持吻合
三年級上冊一單元的學情進行綜合研判,在此基礎上設定整體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實現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深度融合。詳細來說,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第一,能夠在自主的狀態(tài)學會預習,在課堂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主要包括28個生字。第二,能夠在單元導讀和口語交際版塊,正確地理解單元重點學習目標,對于單元學習保持興趣。第三,學會使用默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做到不出聲和不指讀,邊讀邊畫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第四,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時,學生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找到其中有新鮮感的語句,講述其原因,進入語言鑒賞的狀態(tài);學會舉一反三,以合作學習的模式去學習《花的學?!?,在此過程中感受花兒學校的特殊性,并且探討作者的情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不懂就要問》,可以更好地感知新鮮語句,體會孫中山先生的學習精神,可以在詞句段版塊,理解成語的構詞特點。第五,可以組成興趣小組,從外貌的角度、性格的角度、愛好的角度去描述人物,并且由此去體會寫作的樂趣,在拓展探究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進入語料庫建立語言積累,多角度感受校園魅力的格局。在上述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主要將各個版塊與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銜接起來,如將口語交際、集中識字和課外資源與語言建構運用素質,審美創(chuàng)造素質關聯(lián)起來、將《不懂就要問》的詞句段運用的成語、交流平臺與語言建構運用、思維能力提升關聯(lián)起來。由此可見,在實際單元教學目標設定之后,就需要確保能夠切實地將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理念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起來,依靠這種方式,
使得單元教學設計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1]。
二、依照單元整體教學思維,實現教學過程的精細化設計
依照單元整體教學思維,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內容整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學過程朝著更加精細化的方向進展。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單元導讀,確保進入整體感知的狀態(tài)。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小組內交互后選擇代表來進行講述,選擇其中最有新鮮感的故事、最有趣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故事、最完整的表達。再者,朗讀和識字活動為主導,實現預習單的設定,引導學生進入自主預習的狀態(tài),確保對單元有著整體感知,依靠圖片和視頻資源更好地呈現各個校園,引導學生進入單元導語理解中去,繼而自主朗讀課文,進行預習單的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校園。其二,進行精細化閱讀,進入自主閱讀狀態(tài),引導單元學習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進展。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大青樹下的小學》,結合預習單設定問題,讓學生進行默讀,并且找出關鍵時間節(jié)點的語句,讓學生去朗讀課文,全班交流預習單中體現新鮮感的語句。接著進行合理的遷移,讓學生去閱讀第二篇文章《花的學?!罚膭钍褂米x書的方法,學會進行主要事物的圈畫,思考不同事物與媽媽之間的聯(lián)系,由此鍛煉閱讀思維,鼓勵學生摘抄對應語句,進行深度體味,讀通順對應的文章《不懂就要問》。其三,設定以語言建構和運用為目標的版塊。就是依照語文園地的訴求,學生在課前組織成對應的興趣小組,依靠這樣的方式進行合理的交互,開展猜猜他是誰的活動,學生在這樣的交互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描述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倡導從外貌角度、性格角度、愛好角度來進行概述,小組內可以進行相互展示評價,探討實際表述的準確性問題。依靠上述的措施,使得單元整體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效益得以全面發(fā)揮,也就是在這樣的歷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也會得到不斷提升[2]。
三、結語
小學語文在實現課改深化的過程中,要能夠切實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理念融入進去,在此基礎上實現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內容和單元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由此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得到更好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奚潔.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的教材解讀和教學建構[J].語文建設,2020(14):33-38.
[2]邢志敏.群文閱讀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J].語文建設,2020(1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