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小學英語教師往往把重心放在語言教學上,卻忽視了人文教育。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人文教育受到了重視。本文從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出發(fā),分析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的策略,以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理念。
關(guān)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人文教育
作者簡介:鄭玲玲(1990.02-),女,山東德州人,臨沂大學,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語課程論。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意義深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善用教學素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形式踐行人文教育,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基礎上開闊視野,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一、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和內(nèi)容
(一)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
人文主義源于歐洲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現(xiàn)代教育相融合,形成了人文教育,它主要指在尊重受教育者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對受教育者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旨在塑造他們的人格品質(zhì),提升其精神境界。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就是以英語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其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外語人才。教學內(nèi)容不僅包括基本的語言知識,也涵蓋人的思想品格等方面的素質(zhì)教育。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符合現(xiàn)階段小學教學加強素質(zhì)教育的這一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不同文化學習中的迷茫感,有利于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強其愛國情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一味地強調(diào)英語的聽說讀寫技能很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師應在英語教學中適當?shù)厝谌胗⒄Z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好感度,從而調(diào)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會引導學生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人際交往等相對簡單的知識,一方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
(三)有助于實現(xiàn)校園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健全學生的人格。人文教育所倡導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理念有助于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更加快樂、和諧。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的策略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包含眾多人文元素,包括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等,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要從教材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潛心研究新課標,理解人文內(nèi)涵
英語課程的學習,不僅是學生通過一系列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掌握語言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磨煉意志、錘煉品格、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圍繞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融入人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增強他們的愛國之情,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
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關(guān)心學生的想法,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同社會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開展語言教學,讓課堂教學實現(xiàn)生動化、豐富化,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文知識的內(nèi)涵。
(二)充分研讀教材內(nèi)容,挖掘人文素材
小學英語教材中蘊含很多人文元素,像顯性的圖片插圖、隱性的文本內(nèi)容等。教師應在開展教學前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充分研讀,努力挖掘人文素材,實現(xiàn)文本的創(chuàng)新和拓展,讓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也能收獲文化知識。
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3“What's favourite food?”時,大部分學生可能停留在對食物的認識層面。教師應積極對文本進行拓展,可通過播放食物的視頻,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和交流:世界上都有什么食物?這些食物對人體有什么作用?浪費食物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通過這樣一系列問題,不僅讓學生學會不同食物的單詞(banana、apple)和句子(如“There is a lot of food in the world.”),最重要的是挖掘背后的文化,喚醒學生節(jié)約糧食的責任意識,踐行我國一直以來倡導的“節(jié)約糧食,從你我做起”的理念。
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和利用人文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六年級上冊Unit 6“Story of rain”講到雨水循環(huán)的故事,提出“Where can rainwater be used?”,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水的用處,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又如,圍繞“Hello”這一話題,可以適當引入中西方打招呼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他們的視野。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滲透人文教育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積極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想要高質(zhì)量地踐行人文教育,就必須豐富課堂表現(xiàn)形式,優(yōu)化教學方式。
1.善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What can you do?”時,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大掃除的情境落實人文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打掃衛(wèi)生。當看到拖地沒有人時,筆者會問學生“Who can do it? I need your help.”,讓學生在融入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打掃干凈后,看著滿桶的垃圾會提醒學生“Who can help the girl to throw rubbish?”共同完成這項工作。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展示出他們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zhì)。
2.善于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性格活潑、朝氣蓬勃,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教師同樣不能忽視學生的天性。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體驗感也不能缺少。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善于開展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的開放性、互動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踐行人文理念,完善人格。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Unit 3“At the zoo”時,教師可設計一個游戲扮演活動。首先向?qū)W生詢問“What's in the zoo?”,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再教授表示動物的英語單詞;緊接著讓學生分組扮演動物園里的動物,在組間通過分別記憶對方的英文名來呼喊,忘記對方叫什么名字的即被淘汰。這樣一來考驗他們的記憶能力,二來也加深了他們對單詞的印象,有效迎合了學生愛玩的天性,在玩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反應和表達能力。
3.善于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分解到一個或者多個任務或者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形式自然地使用英語,養(yǎng)成自主學習英語的好習慣。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目標,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
比如,學習“How much is?”這一句型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滲透人文教育。通過在課堂設立銷售點的形式,給學生設定任務,讓一部分學生自主開店鋪,如零食鋪、包子鋪、文具鋪、服裝鋪等,讓另外一部分學生去購買,他們手中的錢等量,這就考驗買方學生之間用英語相互交流、互相幫助以及買方學生和賣方學生討價還價的能力。這樣一種任務模式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文化涵養(yǎng)。
(四)引進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人文意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的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等引進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和研究式學習中有效地將英語與人文教育相融合。
1.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要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組織小組表演對話、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激發(fā)組內(nèi)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組間學生互相競爭。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6“A field trip”時,教師可以圍繞“田野”這一要素讓學生組隊表演。Before entering the field(進入田野秋游之前),場景預設是農(nóng)產(chǎn)品購物中心、五金店等,角色有銷售員、游客、顧客等;During entering the field(在田野觀賞之時),場景預設是農(nóng)家樂園店、某個植物園等,角色有組織者、管理者;After leaving the field (在離開田野之后),場景預設是學校操場、教學樓教室等,角色有田野活動的參與者和未參與者。每組學生自由地選擇一個板塊用英語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和表演,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尊重他人、不怕困難、共同進步的意識。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掘語言的魅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的話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形成學會舉一反三,真正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的目的。
(五)提高教師對人文教育的認識,升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英語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需要師生具有國際視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要熟悉所教的英語教材外,還應不斷地加強其他知識的學習,可以多閱讀涉及人文知識的書籍,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同時要加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
教師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游刃有余,才能夠更好地向?qū)W生傳授人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知識學習處于起步階段,可塑性很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十分合適,不僅可以起到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作用,還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其人格品質(zhì)。教師要努力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切實在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翠花.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6):65.
[2]賴紫霞.例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9):111,115.
[3]劉敏.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6):103.
[4]葉有金.新課標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人文教育[J].速讀(下旬),20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