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瀾
摘? ? 要:非虛構類文本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建構相關概念、理解邏輯關聯(lián)、拓寬知識結構、提高思維能力,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中學英語非虛構類文本課外閱讀可以通過選擇緊扣主題語境、真實有趣的閱讀材料,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基于項目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和基于閱讀的讀后寫作練習來實施,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fā)展。
關鍵詞:非虛構類文本;課外閱讀策略;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1]。課外閱讀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課內教學的重要補充。課外閱讀的素材包括虛構類(fiction)文本和非虛構類(non-fiction)文本。其中,作為“傳遞信息和反映客觀事實的真實語言素材”[2]的非虛構類文本,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有助于促進學生建構相關概念、理解邏輯關聯(lián)、拓寬知識結構、提高思維能力,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本文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引進的非虛構類閱讀素材《STEAM英語分級讀物》(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為例,探討英語課外閱讀策略。
一、閱讀材料選擇——緊扣主題語境
作為課內教學的重要補充,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應遵循《高中課標》的相關原則,緊扣主題語境,契合主教材的育人導向和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課程目標。《高中課標》指出,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等內容,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3]。緊扣主題語境的課外閱讀,比教材內容更加多元,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實現(xiàn)與課內教學互促互進的協(xié)同效應。
《STEAM英語分級讀物》是美國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與Smithsonian Institution合作出版的一套STEAM教育分級讀物。STEAM教育作為一種新的跨學科綜合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主張在數(shù)學學科的基礎上,從工程和藝術的角度對科學和技術進行拓展學習[4]?!禨TEAM英語分級讀物》體現(xiàn)出跨學科的融合,既涉及航天飛機、假肢的發(fā)明與應用、戰(zhàn)斗機的修復等自然科學領域的內容,也涉及音樂、電影、體育運動(如滑板、沖浪)和文化(如日歷文化)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內容?!禨TEAM英語分級讀物》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幫助學生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中,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
二、學習活動設計——采用項目探究式學習
學習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5]。《高中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活動的設計應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目標,圍繞主題語境,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層層遞進的語言、思維、文化相融合的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6]。合理的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言水平,還可以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逐步實現(xiàn)知識內化,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STEAM英語分級讀物》中的STEAM Challenge板塊,以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為設計理念,設置一項與單冊話題相關的任務。這一項目探究式學習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STEAM教育理念,即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合作與實踐活動,完成主題任務并解決真實的問題[7]。
下面以《STEAM英語分級讀物》Grade 4 Making Movies in Technicolor為例進行詳細闡述。Making Movies in Technicolor介紹了彩色電影“綠野仙蹤”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從多學科角度了解電影的彩色印片法,包括眼睛與大腦合作感知顏色的科學原理、播放電影膠片的過程、彩色電影成像的各種要素等。STEAM Challenge板塊設置了與彩色印片法主題相關的任務,即制作濾鏡,解決學校舞臺聚光燈無法變色的故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確問題(define the problem),然后通過調研與思考(research and brainstorm)、設計與制作(design and build)、測試與改善(test and improve)以及反思與分享(reflect and share)四個步驟解決問題。
首先,明確問題。該環(huán)節(jié)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明確問題是完成任務的前提,也是復習鞏固閱讀內容的契機。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圖表制作或思維導圖等活動,引導學生獲取、概括、整合信息,掌握相應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正確理解任務的具體要求——制作濾鏡,為后續(xù)活動作鋪墊。在閱讀和理解文本關于顏色與光線投射的知識后,學生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在新獲取的語言知識、已有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活動間建立關聯(lián)。
然后,解決與反思問題。該環(huán)節(jié)屬于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分為四個具體步驟。
【步驟一:調研與思考】
教師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基于閱讀中獲取的知識,發(fā)現(xiàn)與任務相關聯(lián)的信息點,思考制作濾鏡所需要的材料。學生在此基礎上,討論材料來源、材質特點等相關問題。這一過程涉及信息提取、問題分析、觀點闡釋等活動,是對新知的鞏固和語言運用的自動化處理,有助于學生內化新獲取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提升語言能力。
【步驟二:設計與制作】
學生在步驟一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制作濾鏡的可行性方案,并詳細記錄討論過程、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驟。這一過程有助于激活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的重要信息,建立信息與實踐間的關聯(lián),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制訂、調整和優(yōu)化計劃的能力,契合STEAM教育理念中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也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能力。
【步驟三:測試與改善】
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測試方案制訂檢測標準,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各組制作的不同材質和不同樣式的濾鏡進行色彩投射實驗,測試、記錄結果,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檢測標準討論實驗中的問題,探尋解決途徑,不斷修改、完善設計方案。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中獲取的概念和信息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將語篇內容繼續(xù)內化與運用,形成積極面對困難的情感態(tài)度和探究科學真相的求知精神。
【步驟四:反思與分享】
學生反思探究過程中的成敗并在組內分享,如制作的濾鏡投射色彩是否豐富、明暗是否受限、轉換速度是否可調節(jié)等。在分享展示活動后,學生應結合反思與評價活動,完成匯總圖表,將知識結構化。經過理解、梳理、分析、反思、推理論證與批判評價的過程,學生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并能夠解決真實語境中的實際問題。該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團隊合作式學習也與STEAM教育強調的分享理念相契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效溝通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在這個動態(tài)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適應能力、抗挫能力、領導力、情緒管理能力、自我引導能力等”[8],體現(xiàn)出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9]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
綜上所述,項目探究式學習將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促使學生以真實問題為導向,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由淺入深地展開學習。這符合語言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非虛構類文本閱讀素材打破了學科界線,使學生的語言學習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相融合,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程目標。
三、讀后寫作任務——關注讀寫素養(yǎng)
讀寫素養(yǎng),包括閱讀與寫作能力、文本分析與處理能力,是高中英語學科中備受關注的關鍵能力之一[10]。在學生閱讀文本內容、獲取不同主題的信息后,讀后練習的跟進,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讀寫素養(yǎng)。引導學生基于閱讀進行寫作的讀后練習,是對學生非虛構類文本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融合訓練,是遷移創(chuàng)新類學習活動。
以《STEAM英語分級讀物》Grade 4 Saving the Arctic為例,該冊講述的是全球變暖背景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聯(lián)。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科學家在北極開展的救援行動和北極地區(qū)的人文知識等。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借助“text clue”“what I know”和“what I infer”概括文本的內容,提取主要觀點與細節(jié),厘清主要觀點與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訓練閱讀策略和技巧,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然后,教師可以設計基于語篇又超越語篇的讀后寫作任務[11]“Imagine you are an Inuit child. Read the introduction‘I am an Inuit living in the Arctic region of Greenland. I have noticed many changes lately to our home. The date today is .... And write a journal entry about changes happening to your home.”。該任務要求學生將閱讀所獲得的新知,包括語言知識、學科知識、文化知識,遷移創(chuàng)新到寫作中。這項任務是對閱讀文本的拓展和深化,需要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和主題意義的基礎上,以一個因紐特孩子的視角,描述北極變暖對當?shù)鼐用裆詈蜕鷳B(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并有理有據(jù)地表達個人觀點。
非虛構類文本的閱讀訓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概括主要觀點、梳理文本信息和評價不同信息的能力。非虛構類文本的寫作訓練側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后的觀點概括能力,邏輯清晰、組織有序的表述能力,構建與呈現(xiàn)新知識的創(chuàng)作能力?!白x寫結合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意義和創(chuàng)造意義的過程”[12],閱讀與寫作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通過讀寫學習活動,學生獲得認識世界的多維視角,有助于提升思維品質,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培養(yǎng)文化意識。
總體而言,非虛構類文本課外閱讀通過選擇緊扣主題語境、真實有趣的閱讀材料,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基于項目探究式學習活動與基于閱讀的讀后寫作練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3][5][6][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4-15,62,62-63,120.
[2]錢小芳.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教學的意義和方法[J].英語學習,2020(9):4-9.
[4]趙慧臣,陸曉婷.開展STEAM教育,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訪美國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亞克門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5):4-10.
[7]魏曉東,于冰,于海波.美國STEAM教育的框架、特點及啟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40-46.
[8][10]梅德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科課程發(fā)展——課程目標演進的價值取向[J].英語學習,2016(12):6-12.
[11]王薔.在英語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及實施途徑[J].英語學習,2020(5):26-32.
[12]葛炳芳,蔣京麗,陳皓曦.指向讀寫整合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J].英語學習,2018(4):21-38.
*本文為南京師范大學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師范人才融合培養(yǎng)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1812200046XWK22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