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栩堅
根據(jù)初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差異,為了避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化,筆者在2019學年上學期對初一兩個平衡的普通班的學生進行了分層次的英語口語教學,并引出系列反思。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意義
由于初中英語畢業(yè)會考中含有15分的口語測試,包括了朗讀、情景反應和口頭作文三個板塊,從機械輸出到意義輸出深化,從句子到語篇遞進,決定了我們英語教師必須長期抓好英語口語的教學,幫助學生發(fā)展口語技能,從根本上掌握初中基本的句型、常用表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運用相關的交際用語,把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
二、運用《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7A》進行分層的任務型教學試驗
1.學生情況背景與教材要求
筆者試驗的兩個班級均為普通班,人數(shù)及男女比例均相同。參照學生的《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7A》學習檢測情況,兩個班的平均差異約在不大,其中優(yōu)良率約為30%左右,及格率為65%左右,而低分率約為10%左右。換言之,兩個班的學生均為“欖核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是新課標指導下的英語教學的嘗試,體現(xiàn)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踐行立德樹人的理念,其最大特點是在原廣州版教材貼近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基礎上,豐富了新的內(nèi)容和話題,教材的語言功能性很強,其中的詞匯要求較高,對語法的要求著重在實際應用,同時,突出地加入了情感教育和跨文化交際內(nèi)容。
2.運用《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7A》進行分層的任務型口語教學試驗
(1)預備工作:筆者根據(jù)兩個班的學生在《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7A》Unit1-2的學習檢測的具體情況及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xiàn),把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作業(yè)大組。ABC組的學生還分別設定自己預想要努力超過的對手,A組的學生以B組的學生為目標,B組的學生以C組的學生和不被A組學生趕上為目標,而C組的學生則以同組的學生和不被B組學生趕上為目標。同時,筆者把全班學生分為10個課堂練習和課后讀書、背書小組,各小組均由一名C組的學生、兩至三名B組的學生和一名A組的學生組成。
(2)具體試驗:在課堂教學實踐上,筆者以主要針對B組同學為切入點講授教材《上海牛津版英語(廣州版)7A》,再設計相應的任務型練習,使不同組別的學生在吸收知識點的同時,參與到積極的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達到三個層次的學生均得到鍛煉并感受成功的快樂。譬如,在講授Unit 3的“一般過去時”的時候,筆者布置小組完成的任務是:A組同學找出一般現(xiàn)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的類似結構,B組同學歸納一般現(xiàn)在時與一般過去時所表達的相同含義,C組同學歸納一般現(xiàn)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的適用情況及如何運用。三個層次的學生各施其職,通過查找、討論、自我歸納等方式完成任務,各自得到鍛煉的同時又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3)試驗效果:一個學期分層次的任務型教學試驗,初步提高了兩個普通班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得到鼓勵,學習效果有所提高;中層的學生由于有所競爭和合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基礎并通過設定追趕目標而加倍了努力,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而本身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在這種教學中達到自主發(fā)展的目的,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方法。
三、初中低年級英語的分層教學與任務型口語教學實踐初探
實行分層教學,實際上是對后勁生的保護、對中等生的促進和對尖子生的鼓勵。因此,分層的標準應該考慮到各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以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jié)撃転橹饕紤]因素。任務型教學也必須注意任務的意義。任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是任務設計的關鍵,對于不同組別的學生,同一任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任務與教材本身應該是密切聯(lián)系甚至是配套的,所以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理解教材、感受教材,而不是以教師的自身經(jīng)歷去強加于學生的思想或要求學生往某個指定的方向去思考。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