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圓錐曲線的離心率問題按知識點進行分類,對同類型的題目給出了類似的、相對簡單的解法,并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目的是使學生能迅速將問題歸類、抓住關鍵,找到數(shù)學本源,從而由點到面突破,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離心率;范圍;特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2-0045-03
圓錐曲線離心率問題通常是指橢圓和雙曲線的離心率問題,一般包含兩類:一是求離心率值;二是求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求解離心率,一般是構造參數(shù)a,c或a,b等式或者不等式,找出它們的關系,從而計算.離心率問題難點不在求解,而在找等量關系或者不等量關系,也就是找出題目中的數(shù)學本源.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關系,最有效的辦法是從數(shù)學本源出發(fā),研究命題方向和結合的知識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探究方法,形成一系列解題策略.
1 特殊三角形與離心率
這類題目通常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質來找參數(shù)關系,用到的性質一般有邊角相等、三角形相似、面積公式、正余弦定理、角平分線性質、高的性質、中線的性質等,解題方法可用代數(shù)法也可用幾何法,通常數(shù)形結合,用幾何法計算量較小,運算相對簡單.
例1 雙曲線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xiàn)2,離心率為e,過點F2的直線交雙曲線的右支于A,B兩點,若△F1AB是不以點F1為直角頂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則e2等于.
解析
因為頂點A,B在雙曲線上,由雙曲線的定義,可得到含四個參量的兩個等式,結合等腰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可以消掉兩個參量,再利用Rt△F1BF2解出BF1,BF2的值.
2 平行四邊形與離心率
與平行四邊形結合的離心率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題目中存在四邊形;另一類是利用圓錐曲線的對稱性構造四邊形.用到的性質通常有:對邊平行相等;兩條對角線長度的平方和等于兩倍的兩個鄰邊的平方和等.解題時可用代數(shù)法也可用幾何法.
例2 如圖2,橢圓C:x2a2+y2b2=1a>b>0,直線l1:y=-12x,直線l2:y=12x,P為橢圓上任意一點,過點P作PM//l1且與直線l2交于點M,作PN//l2交l1于點N,若PM2+PN2為定值,則橢圓的離心率為.
因為PM2+PN2是定值,而式子中的兩個線段長度不好表示,所以可以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對稱性進行轉化.點P在橢圓上,坐標滿足橢圓方程,于是想到把定值轉化成與點P坐標有關的量,代入橢圓方程,就找到了一個有關參數(shù)的等量關系.
3 圓與離心率
借助于圓的性質求離心率問題的題目相對較多,考查點通常是圓的性質和圓錐曲線性質的結合,比如弦的中點與圓心的連線與弦垂直,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90°,半徑相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等.
例3 如圖3,設點F為雙曲線C:x2a2-y2b2=1(a>0,b>0)的右焦點,O為坐標原點,以OF為直徑的圓與圓x2+y2=a2交于P,Q兩點.若PQ=OF,則C的離心率為.
解析 兩圓的半徑分別有參數(shù)a,c,找a,c的關系,只需找兩圓的關系即可.解題方法可以用代數(shù)法也可用幾何法,但幾何法要相對簡單.
4 變量的范圍與離心率
該類題目通常是先給出標準方程中某個參數(shù)的范圍,或者變量的范圍,再結合具體圖形的平行關系、共線關系、垂直關系等求離心率的取值范圍.通常用代數(shù)法來求解.
例4 如圖4,橢圓Γ:x2a2+y2b2=1a>b>0的離心率為e,F(xiàn)是Γ右焦點,點P是Γ上第一象限內任意一點,OQ=λOP(λ>0),F(xiàn)Q·OP=0,若λ 解析 已知參數(shù)λ 例5 如圖5,存在第一象限的點M(x0,y0)在橢圓x2a2+y2b2=1a>0,b>0上,使得過點M且與橢圓在此點的切線x0xa2+y0yb2=1垂直的直線經(jīng)過點N(c2,0),c為橢圓半焦距,則橢圓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總之,對于比較復雜的離心率問題,找出等量關系或者不等關系是關鍵,通常會與很多知識結合起來,有時還涉及數(shù)形結合.對于一些常見公式,應該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獨立思考,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找出數(shù)學本源,從而更有效、簡潔地解決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范軍.圓錐曲線離心率的求法[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0(10):25-26. [2] 吳一哲,韓天禧.例談離心率的求法[J].新高考,2011(02):31-33.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2-05-05 作者簡介:金鐵強(1973.7-),男,浙江省諸暨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