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斌
摘要:邏輯思維是一種潛在的習作表達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習作表達的準確性、邏輯性、深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邏輯思維元素是隱含于習作內容中的重要課程資源。邏輯思維能夠助力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習作開展:習作審題,借助導圖判斷提煉;習作構思,運用流程提示圖歸納梳理;習作選材,利用表格比較辨析;習作起草,順著典型樣例類比推理;習作修改,提供評析模式推理驗證。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邏輯思維
一、邏輯思維:一種潛在的習作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 楊再隋教授認為:“正確的表達需要符合語言法則的言語表達,也需要符合邏輯的思維?!?卡內基教學促進會主席歐內斯特·波伊爾指出:“清楚的寫作導致清晰的思維,清晰的思維又是清楚地寫作的基礎。” 可見,作為體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學習方式之一,習作需要多種思維的參與。
邏輯思維是一種潛在的習作能力,其涉及的判斷、推理(演繹、歸納、類比)等思維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習作表達的準確性、邏輯性、深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題環(huán)節(jié),對核心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能更好地解讀和把握“題眼”;構思環(huán)節(jié),通過演繹、歸納、類比等方式推理,能更快地確定習作框架;選材環(huán)節(jié),遵循演繹、歸納的思路梳理素材,能夠快速遴選出更為適當?shù)牧曌魉夭模黄鸩莪h(huán)節(jié),通過歸納、類比來確定表達的思路,安排段落之間的順序和關聯(lián),能讓表述更有條理;修改環(huán)節(jié),采用演繹、歸納、類比的形式進行刪改優(yōu)化,能讓文章的結構、表述等更為合理、科學、規(guī)范。
二、邏輯思維元素:隱含于習作內容中的課程資源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習作內容的許多話題在主題呈現(xiàn)、題材選擇、習作要求等方面都隱含著邏輯推理的元素,蘊含著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的資源。
以三到六年級寫人類習作為例,圍繞說明一個人的特點,教材編排的內容呈現(xiàn)出不同類別的邏輯思維形式:三年級上冊《習作1:猜猜他是誰》,要求選擇特別之處,用幾句話或一段話介紹一個人,隱含判斷、演繹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學會簡單描述;三年級下冊《習作6: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要求嘗試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一個人的特點,嘗試簡單例證,隱含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四年級上冊《習作2:小小“動物園”》,要求通過比較人與動物的相似之處,把家人的特點介紹清楚,如弟弟調皮像猴子等,做到以相似點表現(xiàn)人物特點,隱含類比推理、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四年級下冊《習作7:我的“自畫像”》,要求介紹自己的外貌、性格、愛好特長等,結合事例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特點,做到描述與要求一致,隱含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五年級上冊《習作2:“漫畫”老師》,要求結合一兩個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特點,做到用多個事例凸顯人物特點,隱含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五年級下冊《習作五:形形色色的人》,要求圍繞特點,選擇典型事例,運用寫人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需要做到圍繞中心精選典型材料,隱含判斷、類比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六年級上冊《習作8:有你真好》,要求借助場景寫一個人,并運用第二人稱敘事,表達出情感,需要做到聚焦主題篩選細節(jié),隱含判斷、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
除了寫人類習作外,在敘事、議論、說明、寫景、狀物等習作內容中也都隱含著邏輯思維的相關元素。如六年級上冊《習作3:讓生活更美好》屬于說明類,教材提供了微笑、誠信、夢想等話題,提示學生思考“什么讓你的生活更美好?它是怎么影響生活的?為什么讓你覺得生活更美好了”,就是提示學生依照演繹推理的方式,展開因果分析,立意構思。還有三年級上冊《習作6:這兒真美》、四年級下冊《習作8:故事新編》、五年級下冊《習作4:他了》,分別屬于寫景、想象、敘事類習作,教材給出的“圍繞中心意思選材或展開描寫”等要求,寫法蘊含著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邏輯思維方式。
三、邏輯思維在場:助力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習作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十歲左右向抽象思維過渡,其對邏輯思維的認知大多依托具體的語境,如在故事情境中借助經(jīng)驗理解概念,并進行判斷和推理。滲透邏輯思維的習作教學,會在審題、構思、選材、起草、修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豐富言語表達,循序漸進地提升習作能力。
(一)習作審題:借助導圖判斷提煉
審題是習作開展的第一步。教師可以借助導圖引導學生推理提煉,明確習作內容和要求,搞清楚寫什么、怎么寫。本文提及的導圖,主要涉及思維導圖、示意圖、結構圖等,用于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思維過程,表現(xiàn)語言材料,直觀揭示蘊含在習作內容中的推理形式,讓抽象、內隱的習作要求形象化、結構化,幫助學生更為精準地判斷提煉核心概念,更好地解讀和把握“題眼”。
例如,五年級下冊《習作5:形形色色的人》,習作提示為“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區(qū)里鍛煉身體的爺爺奶奶,學校里的老師、同學,還有上學時遇到的公交車司機、維持秩序的交通警察……選擇一個人寫下來,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具體地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習作要求是“寫的時候,要選取典型的事例”“寫完后,和同學交流,看看有沒有具體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具體地表現(xiàn)不同職業(yè)、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為了教會學生審題,教師以學生選擇最多的話題“樂于助人的人”為例,用示意圖(分別見圖1、下頁圖2)提示學生關注“選取典型的案例”“具體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兩個點。根據(jù)圖1,教師提醒學生:習作話題要求我們選取典型案例寫人,那寫“樂于助人的人”,案例選取就要指向“助人”,“主動讓座”“救助同學”就屬于此類案例。圖1左、右兩個半圓中的A、B案例,凸顯了“我”主動幫助老奶奶、同學的主要情節(jié),體現(xiàn)了“樂于”,較為典型。根據(jù)下頁圖2,教師提醒學生:要通過典型案例具體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最主要的是關注細節(jié),還要圍繞不同人物最鮮明的特點搜集細節(jié)。典型案例B中的“我”樂于助人的細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8個不同的動作細節(jié)中。這8個細節(jié),就像8只箭,集中射向箭靶——樂于助人?!笆疽鈭D更迭”,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了審題環(huán)節(jié)抓取“題眼”的歸納推理思維方式,有效實現(xiàn)了抽象與形象的轉化,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感知到了以選取典型事例、抓取細節(jié)、具體表述的凸顯“樂于助人”題眼的方法,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構了符合邏輯的習作路徑。
(二)習作構思:運用流程提示圖歸納梳理
習作構思涉及較多隱性的程序性知識,需要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富有邏輯地處理習作信息、組織習作內容。采用寫作流程提示、文檔陳述模板等,能夠幫助學生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組織有序的知識。習作構思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流程提示圖,指引學生歸納梳理習作內容,理清思路,科學組織習作內容。
例如,五年級下冊“寫研究報告”,教師先帶領學生以“語文書單元頁用途的研究”為例,指導學生按照線性邏輯思維,經(jīng)歷問題探究的全過程,把與語文書單元頁有關的散亂的“點”,如內容、特點、作用、使用等串聯(lián)成“面”,進而梳理出“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習作流程(見圖3),為學生完成研究報告提供了構思抓手。
借助圖3,學生自主開展“關于姓氏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實踐探究,歸納梳理出了圖4,確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有條不紊地分組整理資料,形成了可靠的研究結論。
這樣的習作構思方法,也可以用于幫助學生完成倡議書、想象故事、作品梗概、讀后感等的習作,理清內容的邏輯順序,合理構思。
(三)習作選材:借力問題鏈比較辨析
由于邏輯思維抽象化、思維與表達復雜交織的特點,小學生理解和把握邏輯思維時有困難,有關邏輯的認知結構不完整、不穩(wěn)定。習作選材大多表現(xiàn)為選取與主旨(觀點、感悟)關聯(lián)度較高的素材。利用問題鏈幫助學生進行習作選材,是依據(jù)學情設置思維理解支架,降低學生選材思維認知與運用難度的有效嘗試。習作教學中的問題鏈,就是基于習作主題設計的息息相關的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呈現(xiàn)出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特點,牽引學生比較辨析諸多素材,促成習作素材的系統(tǒng)化、立體化。
例如,指導學生完成五年級下冊“刻在心底的美好”習作任務,選材環(huán)節(jié),教師緊扣“美好”,設計問題鏈“什么是美好?哪件事屬于這樣的美好?這件事中的什么能表現(xiàn)這樣的美好?”,指引學生聚焦三個問題選材。圍繞第一個問題,學生列出“合家團聚”“得到他人幫助”“獲得成功”“某種好的品行”等美好的“事物”;聚焦這些美好的“事物”,他們又歸納出“奶奶生日合家團聚”“考試沒考好獲得朋友安慰”“國旗下講話獲得成功”“同學盡職盡責值日”等具體的案例,回應了第二個問題;在此基礎上繼續(xù)辨析提煉,得出第三個問題的系列答案“奶奶生日屬于天倫之美”“朋友的安慰屬于會心之美”“演講成功屬于自信之美”“值日屬于行為之美”,由此確定了選材方向。
問題鏈的使用,從方向指引,到路徑確定,再到“落地”招數(shù),滲透了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較好地牽引學生挖掘出了隱含的習作素材,輔助習作主旨的表達,高效解決了學生“沒什么可寫”“無米下炊”“離題”“偏題”等普遍問題。
(四)習作起草:順著典型樣例類比推理
習作教學起草環(huán)節(jié),學生容易將較多的關注點放在習作的內容上,容易忽視情節(jié)的細化描寫,導致表述膚淺。小學階段的習作,很多時候可以采用模仿習作的方式,讓學生在“拿來”的過程中進行類比推理,進而在類比推理的過程中學會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典型例句、例段甚至例文,啟發(fā)學生聚焦觀點,進行類比推理。
例如,指引學生完成五年級下冊《習作2:寫讀后感》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圍繞感受,概括書中對應的情節(jié);然后出示學生例文《〈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中優(yōu)秀的過渡句,引導學生體會從一類向另一類過渡的思維方式,同時有意識地結合生活實際,類比舉例,展現(xiàn)自己的讀書感受。展示的過渡句如下:
【例句1】不論是魯濱遜還是吳京,他們都選擇了咬牙堅持。挺過困難,成功之門為堅持的人打開。
【例句2】堅強,就是面對困難時,能挺過去。其實,我們都該選擇堅強,挺過各種各樣、隨時隨地出現(xiàn)的困難。
【例句3】人生就像碰碰車,不能因為怕把車碰壞,就不碰了。
例句1,學生的分析為:作者用一個“都”字,較好地總結了書中人物和書外人物的共同點;“挺過困難,成功之門為堅持的人打開”直接明確了讀《魯濱遜漂流記》后的觀點;寫讀后感,要先簡明扼要地在開篇揭示自己讀完整本書后的感受——自己的觀點。例句2,學生推理的結論為:突出強調讀后感的觀點,需要從書的內容出發(fā),聯(lián)系自身。例句3,學生的歸納為:用形象的比喻總結自己的感受,引出現(xiàn)實生活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據(jù)此,學生類比推理出了讀后感習作的基本思路——聯(lián)系人物事件,揭示讀后觀點;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歷,凸顯讀后觀點;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升華讀后觀點。在此基礎上類比推理,構篇成文就簡單多了。
(五)習作修改:提供評析模式推理驗證
針對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的反復性特點,可充分利用因思維缺陷而產生的問題習作,采用“問題發(fā)現(xiàn)—對比分析—表達修正”的評析模式,組織學生評析、修改,優(yōu)化完善習作成果。仍以《〈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的習作講評為例,教師出示一段“問題例文”,讓學生推測例文所寫的觀點?!皢栴}例文”如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活。魯濱遜在家里時,一心想要航海,父母再三勸阻都不能讓他留在家中。果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他第一次航海時,就遇上了海難,被海盜抓走了。好不容易脫困后,又去航海,結果在一個無人小島的岸邊船毀人亡。最終只有魯濱遜幸免于難。他用船上和島上的資源在島上生活著,還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許多東西:小房子、羊舍、麥地、工具……他救下了土著“星期五”和許多白人,從水手手里奪回船長的船。在他上島的28年后,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在荒島上待了28年,這是多么不可思議。
針對“問題例文”,學生對觀點作出各種猜想:堅持不懈、頑強、冷靜、充滿信心……由這些猜想,學生緊跟著質疑:情節(jié)介紹沒有明確的指向,如何形成觀點并進行類比舉例?發(fā)現(xiàn)了問題,教師讓學生針對問題,交流自己內心預期的故事情節(jié)和閱讀感受,推理可以優(yōu)化完善的細節(jié),進一步理解“圍繞讀書感受概括情節(jié)”的寫法。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動筆修改,把“情節(jié)”和“閱讀體會”關聯(lián)起來,解決讀后感情描寫籠統(tǒng)的典型問題。下面是其中一位學生修改過后的例文片段: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活,體現(xiàn)了魯濱遜信念如一的精神。魯濱遜在家里時,一心想要航海,父母再三勸阻都不能讓他留在家中。第一次航海時,雖然遇上了海難,還被海盜抓走,他也想盡一切辦法逃脫。之后不改初心,再次出海。在無人小島上幸免于難后,他堅信自己能夠憑借智慧走出小島,再次踏上心愛的航海之旅。為此,他不懈努力:充分利用船上、島上的資源,讓自己活下來;用雙手用心耕耘,創(chuàng)造了房子、羊舍、麥地、工具等;救下土著人“星期五”和許多白人,從水手手里奪回船長的船……秉持自己的信念,他在島上頑強地生活了28年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即使此刻,他也還想再次開啟航程。其信念之堅定,深深震撼了我,讓我想到了自己……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信念堅定地去做一件事,去做好一件事。
這里,教師提供修改模式和“問題例文”,鼓勵學生通過語段品讀形成認知沖突,發(fā)現(xiàn)行文的邏輯缺陷,進而在自我參照中推理正確行文的邏輯認知,在自主修改中優(yōu)化自己的思考,累積習作修正經(jīng)驗,最終完成了優(yōu)秀習作。
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否定習作教學中其他思維類型的作用。上述各個習作環(huán)節(jié)中某種主要邏輯思維方式的滲透或使用,也不否定其他邏輯思維方式的融入,這里只做相對而言的闡釋。融入邏輯思維的習作教學策略,還需要做更為深入的研究,真正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