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秀文
傾聽能力,是人對有聲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不僅指聽力(聽辨力),它往往包含著復雜的智力活動,與聽者的知識水平,智力素質,生活閱歷,為人修養(yǎng)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傾聽能力不是天生的,完全有賴于后天的培養(yǎng)和訓練。傾聽訓練對發(fā)展學生智力具有特殊的意義,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需要。傾聽訓練從本質上說也就是思維的訓練、智力的訓練。傾聽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即音義辨識力、音義記憶力、語意理解力和話語品評力。即對所聽內容進行辨識,能準確接收并理解其含義,從中選出自己最需要的內容加以記憶的能力。并能體會那些含蓄話語的意味。
6—12歲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要求我們采用多種方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旺盛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孩子學習語言的潛力。
學生語言的發(fā)展離不開大量的“聽、說、讀、寫”語言實踐活動,“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探索有聲讀物的使用正是為了強化學生“聽”的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語言。而當代有聲讀物所具有的聽眾范圍廣,攜帶方便,保護視力,價格便宜等種種優(yōu)勢無疑使之成為提高傾聽能力的理想手段之一。研究過程中通過聆聽法、聽記法、聽寫法、聽說法等方法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
書除了可以用眼睛看,現(xiàn)在還能夠用耳朵聽?!奥爼弊鳛橐环N全新的閱讀方式,跟以前的評書、聽收音機有些許類似,是對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
一、聽書,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搖籃
在多媒體時代長大的孩子,一方面圖書閱讀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在形成一種新的信息接收和教育、娛樂方式。在聆聽中成長,“聽書”,是少年兒童學習知識的一種新現(xiàn)象。音像制品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形象、直觀、生動,立體感、現(xiàn)場感強,比平面媒體更具吸引力,對于孩子成長的作用不可小覷。對于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學齡前兒童,音像制品可以滿足他們看和聽的需要。由于擔心損傷視力和擠占過多時間,不少家長限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游戲,但對于“聆聽”,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家長都十分積極。從讓孩子邊玩耍邊聽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故事,或在汽車空間里用好音樂好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到利用孩子做作業(yè)時聽音樂的習慣,提供好音樂引導他們提高修養(yǎng)品位,林林總總以“聆聽”來培育、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一言以蔽之都是“聽書”。
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精美,不乏名家名篇。如何讓有聲讀物走進課堂,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閱讀課、口語交際課、作文課中融入有聲讀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變“看”為“聽”,簡化課件。在閱讀教學中,在低年級的時候,將傳統(tǒng)的“看”PPT 課件聽朗讀簡化成了專心致志的“聽”課文朗讀,沒有了動畫和圖片的干擾,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注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還有效保護了學生的視力。 “聽”、“寫”結合,指導習作。在中年級在習作教學中,開展了“以聽激趣—以聽促想—以聽促寫”的習作指導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聆聽中展開想象,完成習作的構思,發(fā)展思維能力?!奥牎薄ⅰ罢f”結合,拓展閱讀。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探索了“課前聽書—課中交流—課后延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五年級學生在學期初就開始聽《三國演義》,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學生就能在課堂上熟練地交流聽《三國演義》所獲得的與課文有關的知識,降低了課文教學的難度,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班級微信群不僅是交流班級事務的地方,更是共享學習資源交流學習心得的場所,由于學生相互認識熟悉,效果會更好。學生聽書多了,便有了表達的欲望,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聽別人的作品,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有聲作品。于是,從最簡單的通過手機錄音功能進行有聲作品的錄制,通過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專門的聽書平臺進行錄制,從簡單的音頻到有藝術感的頭像作為標識,從簡短的一首小詩到分章節(jié)的長篇小說,學生們熱情高漲、樂此不疲。
學生們將自己錄制好的有聲作品發(fā)到微信群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勵,創(chuàng)建的有聲作品水平越來越高,不僅展現(xiàn)了才能,彰顯了個性,還非常顯著地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聽書,要善于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聽書”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讓讀者享受到真正自由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閱讀”。 首先,它迅疾有效獲取信息的需要,隨身攜帶,“閱讀”的時候不受時空約束。隨著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加快,愛讀書的人們越來越感覺到讀書的時間在減少。。聽書網(wǎng)的有聲圖書下載服務可以使大家充分利用等候、坐車、洗刷、做飯、吃飯、睡前等時間,輕松地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利用學校廣播站,晨讀、午讀的輪流播放聽書的內容,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周而復始,慢慢積累,聽書的內容不斷豐富,內容不斷的加深。
同時,讓孩子利用空余時間堅持聽書,能輕松地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還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老師和學生、同學之間、朋友之間的感情,是大眾學習的一個新渠道,也是增長學識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聽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學習力
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生活處處有語文。大千世界蘊含著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實驗通過網(wǎng)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健康規(guī)范的傳媒,實現(xiàn)大語文教育的效益的最大化。學生通過聽,可以聽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聽;現(xiàn)代優(yōu)秀的小說, 可以曹文軒、沈石溪、黃蓓佳的系列文學作品,學生在聽書的過程中通過揣測語句含義、結合自己的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豐富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 提高自己的語文感受力。
聽書是學生欣賞名著的捷徑。精短的壓縮,優(yōu)美的朗讀,再輔之以教師適時的點撥和聽后的指導,無疑是學生一道最好的聽覺盛宴。例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選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部有著宏大敘事結構,人物關系錯綜復雜的歷史文學名著。 其中的歷史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等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婦孺皆知的人物形象。初讀三國,就被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給迷住了。比如:桃園三結義、三戰(zhàn)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空城計、七擒孟獲等。關羽的(下轉第6版)(上接第3版)義氣千百年來成了男人心目中的典范,被封了神。張飛的鮮活個性,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謀略;周瑜的英才早逝等等都讓學生著迷,愛不釋手。三國絕對是一部好書,百聽不厭。
同學們聽了《三國演義》紛紛討論起三國中的人物。諸葛亮:羽扇冠巾,智謀超人,忠心耿耿,為了忠于劉備,死而后矣!他神機妙算,每戰(zhàn)必勝,用人,用計,可以說在三國中沒有比他再厲害的了。曹操:可以說是三國中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就這么集各種優(yōu)點于一身的人物,卻也有著致命的缺點!“多疑”,這也是寫的最多的地方。諸葛亮在多次與曹操的較量中都充分利用了他的缺點,就連傻張飛在長板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計使曹操上當!“多疑”最終也藏送了他的生命,這不能不讓人有點扼腕惋惜!關羽。大英雄吧?過五關斬六將,割骨療傷。多大的義氣,多大的英雄氣概呀!在當時的三國里,關云長可謂是大大有名。正是這樣的一位人物,也有缺點,狂!目中無人!最終導致敗走麥城,留下千古遺憾!小說中的周瑜,周郎!年少有為,意氣風發(fā)。偏偏氣量狹??!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籌的諸葛亮,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臨死時還大喊一聲“既生瑜,何生亮”!首先應該練好自己的性格,做一個大度的人,做一個有度量的人,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才能更好的進步。
聽名著,讓學生走進名著,了解名著,了解掌握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洗濯,靈魂得到凈化,讓他們在欣賞作品中感受人類社會的真善美。這樣的聽讀,一是培養(yǎng)了學生聆聽的習慣,對課堂聽講大有好處;二是通過老師的點評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的內涵,更加真切感受到文章之美;三是可以強化文章內容,更自然地讓語文課堂充滿文學色彩和藝術氛圍。讓孩子們靜靜地聆聽,靜靜地感受,效果真的很好。
四、聽書,能培養(yǎng)孩子們對語言表達的自信
有聲讀物引進課堂、引進校園、引進家庭,讓有聲讀物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與學校生活相結合,與家庭、社會相結合,讓學生廣泛接觸優(yōu)秀的有聲讀物,傾聽優(yōu)美的聲音、積累豐富的詞匯、借鑒高超的技巧,在大量語言積累與實踐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學會更流利、更恰當、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提高認知水平,提升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的自信。幾年來,課題研究的深入,有效提升我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近年來,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在市的語文比賽中,成績進步顯著。2018年任教班級的六年級1班葉本加同學獲區(qū)的朗誦比賽二等獎,馮悅然同學參加市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獲一等獎。2021年所帶一年級學生何婧儀、楊楚越、陳沐陽等7個孩子參加市“厲行節(jié)約、珍惜糧食”征文比賽的優(yōu)秀獎。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吸收來自方方面面的知識,他們對世界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需要我們好好扶持,正確牽引。利用聽書這種手段,既可以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充分利用閑置時間,讓孩子認識社會,體驗人生,完成文學的熏陶和情感的培養(yǎng),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