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然
長春市二道區(qū)公平中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美術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豐富學生體驗。而由于初中美術長期不受重視,且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導致目前美術教學體系仍然處于落后狀態(tài)。很多初中生無法很好地利用色彩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而這一階段的作品又恰恰開始從天馬行空轉變?yōu)閷憣嶏L格,這就導致初中學生選擇臨摹作品而非創(chuàng)造,影響了作品的感染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會以幻想世界為主,但是由于自身繪畫技能的薄弱,又不能很好地進行寫實創(chuàng)作。美術教育通過色彩學習能夠使學生利用色彩來表達個人的情感,釋放學習中的壓力,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初中美術教材中關于色彩的教學比較多,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解色彩創(chuàng)作中的基本理論,使學生能夠掌握色彩的使用,并學會感知色彩和其中的藝術語言。
圖1 牛場·色彩對比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流程,比如說:新課內容導入、講授、示范、學生模仿和評價等幾個步驟。雖然這種模式歷經時間檢驗,能夠完成部分知識的傳授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但是從新時代學生需求來看,這種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而是將知識直接由教師傳遞給學生。學生面對“嗟來”的知識,往往體會不到探索知識的趣味,更加無法真正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喪失了興趣。而色彩教學內容中,又包含了大量的原理知識,缺乏必要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如“怎么美術課也開始講理論了,畫得像不就行了”,這種思維態(tài)度嚴重影響了美術色彩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教師而言,教學不應該只依賴于教材內容和知識原理的傳授,更應該將生活中、自然中的對象開發(fā)為學生學習色彩和研究色彩的對象。在美術課色彩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大自然的景物來引導學生了解色彩,感受色彩的美。然后再去講解色彩產生的原理,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色彩,使整節(jié)課變得豐富有趣。如,在人美版七年級教材中,有《色彩的對比》《色彩的調和》等內容,這時候教師就要針對這些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三原色、三間色等不同顏色色調給人帶來的情緒感受。比如說,讓學生設計一座給流浪貓住的小屋子,如何涂顏色能夠讓屋子顯得更溫暖?再比如說,一個游樂場的滑梯如何設置顏色,能夠讓人感受到充滿活力和絢麗多彩?這些問題都是結合生活問題的有效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色彩知識學習的興趣。
圖2 調色練習
很多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忽略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重視教學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結合。大多數(shù)時候教師都在進行理論的宣講,而不是結合自然與生活。脫離生活的色彩藝術,沒有學生生活經驗的加持,往往顯得過于遙遠,學生也不會對色彩產生特別深刻地體驗與感受。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少有學校和教師能夠組織美術課堂的戶外寫生,大部分是借助多媒體欣賞一下,淺嘗輒止。
正是由于這種缺乏對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觀察,才導致學生對于色彩的真正感知力較弱,很多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一些具體事物的色彩描繪,總是局限于刻板印象和憑空想象,缺少個人體驗的加入,使得作品顯得呆板沒有生機。比如說天空是藍色、草地是綠色和云朵是白色等等。這種客觀事物的色彩認知,事實上影響了學生的色彩感知力,需要教師帶動學生重新回歸生活和自然,加深色彩體驗,借助經驗真正認識到調色的原理。
美術學科作為一門長期以來不受重視的學科,有些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缺乏深入地挖掘,過于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忽視了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審美力的培養(yǎng)。這是教師對美術教材重心把握不準的一個表現(xiàn),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需要將美術教育和素質教育聯(lián)合起來,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人美版的教材也要求教師能夠帶領學生親自感受體驗色彩的魅力,除了部分美術作品外,還設置了大量生活中的色彩場景。但教師卻往往沒有領會到這些色彩內容的重要性,不是播放幻燈片,就是簡單略過,沒有給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色彩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美術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但是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表面上進行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實際上本質并沒有變化。比如,使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學流程依然是課堂導入—復習—講新課—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這種模式沒有逃脫教師的中心地位,學生依然是被動接收信息的一方,這就導致教學課堂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和積極活躍的氛圍。這種舊的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素質提升,尤其是面對個性不一的新時代初中生,他們的審美、生活經驗和身心發(fā)展都處于不平均狀態(tài),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發(fā)展有著不利影響。
首先,是對色彩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程度不夠。色彩教學作為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具備足夠的資源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感知。但是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地區(qū)的學校和色彩學習課堂并沒有專門的配套資源,比如說色彩教室、水彩顏料等等。另外,很多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本地區(qū)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如景區(qū)、博物館、美術館等。很多時候,學生是坐在教室中學習色彩,只能對照教材或者幻燈片,來進行色彩的學習。這種學習的方式,學生往往無法形成直接的感受,也沒有深刻地印象,流于形式的色彩教學,不利于想象力和觀察力的提升。
其次,是忽視了學生對色彩的認知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固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就很難真正參與到色彩的認知和學習中。而且,初中生具備了相當?shù)纳罱涷灒瑢κ挛锏纳视∠笮纬闪丝贪逵∠?,缺少了?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師要想加強色彩教學,就必須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打造一個氛圍活躍的美術課堂。比如說,可以進行臉譜的創(chuàng)作、皮影戲的制作、油紙傘面的創(chuàng)作等等。這些將色彩教學與實踐操作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色彩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創(chuàng)作得像不像,而是要鼓勵學生大膽突破傳統(tǒng)的色彩搭配,用具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畫筆來體驗豐富多彩的世界。
圖3 油紙傘、臉譜示意圖
最后,造成色彩教學問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色彩工具比較少,不同工具樣式帶來的色彩表現(xiàn)也會不一樣。再比如家長重視上,很多家長并沒有關注美術教育,認為美術學科不過是給學生用來放松的,并沒有認識到美術教育給孩子綜合素質帶來的提升。針對這些教學中的各項因素,教師應當加強色彩教學創(chuàng)新,針對新時期的學生美術教育需求來開展,提升教學有效性。
美術教師專業(yè)素質和色彩教學質量有著緊密關系,只有教師專業(yè)素質得到提升,才能夠實現(xiàn)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并且對教學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圖4 美國色彩教育理論
學校應當積極組織美術教師進行專業(yè)間的交流和學習,比如說組織教師的寫生活動,針對色彩技能加強培訓,以講座、作品交流的形式,來促進美術教師在色彩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只有教師能夠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才能夠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而除了教學能力上的提升,還需要提高專業(yè)能力。美術學科是一項十分重視實踐的學科,教師的技能水平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夠放棄對自身技能的磨煉,而是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創(chuàng)作,來加深自身對色彩教學的理解,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針對性教學,提升教學效率。比如說,教師應當不斷鍛煉對色彩的把握能力和再現(xiàn)能力,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以更加有趣、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喜愛和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初中美術教學不能夠局限于課本教材,教師要積極推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利用學校所在區(qū)域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來輔助色彩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地區(qū)文化資源,做出獨特的美術色彩作品。比如說,利用鵝卵石、秸稈、樹葉、鵝卵石、貝殼等,將自然中的色彩用來感受和創(chuàng)作。比如,可以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來進行創(chuàng)作,感受其中的色彩搭配和創(chuàng)意設計。再比如,學??梢月?lián)合本地博物館、美術館進行課程的開發(fā),印染、文物、古畫等等,都是可以涉及到色彩學習的教育資源。
圖5 印染、文物
初中階段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講授制教學,而是要鼓勵學生敢于在學習中互動交流,不僅要注重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識,更要重視個性化創(chuàng)作帶來的驚艷一筆。教師不能過多地以成年人的視角去干預初中生的色彩選擇,而是要激發(fā)學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色彩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個性化表達。
首先,是學生作品的個性化。教師要對一些表現(xiàn)大膽、充滿想象力的作品進行鼓勵,引導學生敢于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個性,去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色彩繪畫作品。其次,是學生審美的個性化。有時候,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會對某種顏色情有獨鐘,教師需要對這種個性表達應有的尊重,同時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不同色彩的美感。最后,教會要在全面指導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指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給與正確的引導和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色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比如說,利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等,設置各種展覽競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敢于自主繪畫,發(fā)散思維,而不是囿于模仿。另外,傳統(tǒng)教學中,大多數(shù)是學生模仿教師繪畫。新時代必須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以多元化教學方法,讓初中生在色彩學習的基礎上,對美術產生興趣。
圖6 畫廊一角
一是要利用器材資源。比如說水彩、水粉等能夠更好輔助色彩課程的工具,一間能夠滿足寫生、泥塑、制作等美術活動的教室,這是提高色彩教學效果的基本需求。二是要借助學生作品進行校園美術環(huán)境設計,如景觀、畫廊、墻面色彩等等,營造美術環(huán)境,熏陶學生。三是要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色彩教育資源,形成屬于本班級的色彩展覽出處,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色彩,提升色彩教學的廣度。
總而言之,色彩是美術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學生能夠通過色彩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教師應當從多角度改革色彩教學,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觀察,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力,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釋放個性,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更好的作品,并且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