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湛,鄭凱特,曾斯璐,彭鎮(zhèn)耀,陸海玲
(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藥學部 廣東 湛江 524034)
高血壓是常見、多發(fā)慢性疾病,可導致心、腦、腎、周圍血管和眼底等靶器官結構損害及功能障礙。臨床治療高血壓的目的是控制血壓水平,干預可變的危險因素,最終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高血壓目前無法治愈,雖可使用藥物調節(jié)血壓,但患者個體差異、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然而高血壓患者普遍對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較少,用藥依從性較差,不利于血壓控制?;诖?,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專業(yè)的用藥指導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疾病的關鍵。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多學科合作在高血壓疾病治療中廣泛應用,效果理想。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是我國臨床用藥服務中的先進模式,其強調患者進行藥物方案整理時,由臨床藥師對患者的用藥方案進行確定,結合患者個體差異提出科學的用藥建議,保證治療效果,提高用藥安全。本研究旨在探究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2020 年5 月—2021 年8 月收治100 例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均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診斷;②心血管風險水平分層屬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的患者;③能接受并完成治療、觀察及檢查者。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②溝通交流障礙;③感染性疾?。虎苎合到y疾?。虎輴盒阅[瘤;⑥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實驗組男19 例,女31 例;年齡41 ~79 歲,平均年齡(64.28±1.35)歲。對照組男20 例,女30 例;年齡45 ~81 歲,平均年齡(64.76±1.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高血壓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基礎健康宣教,通過口述方式或者下發(fā)疾病宣傳手冊,對患者介紹高血壓病因、病情、癥狀、危害、常用藥物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繼而提高患者用藥科學性與依從性。實驗組在常規(guī)高血壓治療基礎上,給予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1)患者入院時由臨床藥師對患者個人信息進行收集,結合醫(yī)師診斷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從藥學角度對高血壓臨床用藥提供合理建議。(2)確定高血壓用藥方案后,根據治療藥物特點以及患者病情制定藥學監(jiān)護計劃,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提供全程藥學監(jiān)護,對潛在藥物損害、不良反應實時監(jiān)測。(3)患者出院前,給予其用藥教育、生活教育,并結合患者個人情況通過書面形式提供個體化用藥建議,告知患者用藥知識、注意事項、生活教育、病情和藥物不良反應等自我監(jiān)測。
(1)患者出院后通過復診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血壓控制標準為<140/90 mmHg(1 mmHg ≈ 0.133 kpa)?;颊呤湛s壓、舒張壓均達標為完全控制;收縮壓、舒張壓中有一項達標為部分控制;收縮壓、舒張壓均未達標為未控制。血壓控制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例數/本組總例數×100%。(2)使用改編自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 SDSCA)的高血壓自我管理評價表對兩組患者近7 d 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條目包括:①攝入腌制品或咸味重食物的天數;②攝入油膩食物或全脂奶制品的天數;③生氣發(fā)火的次數;④食用較多蔬菜或水果的天數;⑤按體重控制要求安排飲食的天數;⑥不吸煙的天數;⑦不喝酒的天數;⑧進行持續(xù)時間>30 min 運動的天數(包括散步);⑨完成自身狀況的血壓監(jiān)測的天數。0 ~7 d 計分0 ~7 分。條目①~③為負分制,其他條目正分,滿分42 分。
治療后,實驗組血壓控制率(96.00%)與對照組血壓控制率(96.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比較[n(%)]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均顯著下降,且實驗組收縮壓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情況比較(±s, mmHg)
治療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評價各條目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實驗組條目①、②得分低于對照組,條目④~⑨得分和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我管理評價得分比較(±s,分)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fā)病率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致殘率高、疾病負擔重,危害較大。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類型之一。雖然我國近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迅猛,居民對高血壓知曉率提升,治療率和控制率也逐漸增長,但是整體水平仍然不高,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藥物治療在高血壓控制中效果良好,適用于病情嚴重,飲食及生活方式改變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各類降壓藥物,適用人群和應用禁忌方面有明顯不同,不能盲目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服藥,以此獲得理想的高血壓控制率,改善癥狀。但是部分高血壓患者對疾病認知不夠,在藥物治療上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遵醫(yī)囑用藥、濫用藥物等,嚴重影響血壓控制效果,加重病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進一步傷害,同時增加精神壓力與心理負擔。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藥學服務意義深刻,對常用的降壓藥物進行介紹,分析藥理作用及用法用量,并根據患者血壓水平對藥物進行選擇,可保證降壓效果。同時,根據患者年齡、身體狀況、營養(yǎng)水平等,對降壓藥的處方進行調整,給予患者個體化的用藥方案,能夠滿足患者降壓治療需求,并減少降壓藥對患者造成的其他藥物損害。有研究指出,由于高血壓治療藥物品種多,藥理機制復雜,加上高血壓患者普遍為中老年人,多合并其他疾病,單純使用降壓藥物難以得到理想療效,因此聯合用藥成為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常態(tài)。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是醫(yī)院藥學工作不斷改革的新進展與創(chuàng)新突破,通過藥師參與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藥物治療,可以確保藥物治療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血壓控制率(96.00%)與對照組血壓控制率(96.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顯著下降,且實驗組收縮壓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自我管理條目①、②評價得分低于對照組,條目④~⑨評價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在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中開展,對高血壓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何芳玲等研究表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臨床藥師主導的個性化給藥,可以提高患者血壓控制率,以及用藥依從性,本文結果與之有些出入。分析原因為:(1)臨床藥師參與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中,可以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尤其是藥學方面,從而給予合理的用藥參考方案,通過干預提高患者疾病和用藥知識,從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對血壓控制產生一定影響。(2)藥師參與的個體化用藥指導,會讓患者更加信服,并且得到更為專業(yè)的藥物服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掌握日常用藥的基本醫(yī)學知識,提高血壓控制效果。(3)藥師對于各種類型的降壓藥作用機制、藥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應等更為了解,可以從藥理方面對患者解釋降壓藥的作用,以及對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積極接受藥物降壓,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由此可見,在高血壓患者慢病管理中,開展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對病情控制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此外,大部分依從性相對較差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在自身指標改善或無藥師指導情況下,出現自行調整藥物劑量甚至停藥情況。因此,在開展用藥指導中,應做到干預的持續(xù)性,個性化用藥指導應從醫(yī)院延伸到個人家庭定期隨訪,這樣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這也是未來臨床藥師用藥指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個體化用藥建議在高血壓藥物治療中應用可改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