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生課堂”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其得到成長。設計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交際活動,參與讀寫結合的活動等有助于促使學生融入真實的環(huán)境。教師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激活其思維,進而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三生課堂;有效方法
“三生課堂”指的是生態(tài)課堂、生本課堂、生成課堂。其中生態(tài)課堂指的是自然、真實、不作秀的課堂;生本課堂指的是以生為本,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課堂;生成課堂則指的是能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其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生態(tài)課堂、生本課堂、生成課堂的要求來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學習,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設計游戲,學生在自然真實的課堂求知
“生態(tài)課堂”必須是自然、真實的課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最自然的狀態(tài)。由于學生天性“愛玩”,所以教師要巧妙地將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促使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將“玩”轉化成“學”,從而喚醒其生命意識,使其自主、大膽地追求各種新知識。
例如,《社戲》一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鄉(xiāng)民淳樸熱情的品德,若直接講解學生印象肯定不深刻,教師可促使學生進入到最自然的狀態(tài)中,那就是想象自己和農家少年一起玩耍,嘗試扮演“我”這個角色,體會“我”內心細膩的情感,將“學”和“玩”結合在一起。在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時,教師及時提出問題,促使他們深入感悟,如:“小伙伴已經看過了戲,為何還要陪著‘我’再去看一次呢?”“小伙伴為何要偷自己家的豆子招待‘我’呢?”“六一公公在得知了大家偷豆子是為了招待‘我’的時候,為何不生氣,反而還送了‘我’一些豆子呢?”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體會其內心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理解“我”對鄉(xiāng)村朋友真摯情感的眷戀。
教師根據所學文本適當地設計游戲,要注意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然后用問題加以引導,促使學生在游戲中自主發(fā)現知識、學習知識。這樣學生就能更主動地探索這些知識點,從而高效地展開知識建構,提升學習效果。
二、參與實踐,學生在以生為本的課堂思考
“生本課堂”需體現出以生為本的特點,教師要尋找本質的、學生真正需求的東西。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進行閱讀、思考、表達,將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運用到聽說讀寫思各種活動中,這就是語文最本質的東西。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將教“語文分析學”變成以語文實踐為本體的真正語文學習。
例如,在學習《談讀書》一文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思考為什么要讀書,并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并沒有直接講解議論文的寫作技法,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深入思考,自己總結出方法。在學生交流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其一步步深入思考。如:“在談論自己的讀書方法時,是否應該先用一兩句簡單的話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呢?”“在闡明觀點的過程中,如果能運用一些例子,是否能讓自己的表達更精確?”“如何調整詳略,突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呢?”“在論述的最后是否要總結一下觀點,讓對方加深印象?”通過上述問題的引導,學生能更好地展開實踐活動,也通過活動了解如何有條理地論述,繼而掌握相關的寫作手法,提升語言建構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要引導其展開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前置學習搜索問題,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思考,結合展示點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再通過歸納升華的環(huán)節(jié)實現知識的內化。這樣就構筑了“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以生為本的課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創(chuàng)設氛圍,學生在情境課堂生成探究
由于學生社會接觸面有限,在社會生活中實踐的機會也不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幫助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語言藝術,提高實踐效果。在選擇情境時教師要成為“驅牛向草”者,要思考學生在哪方面需要提高,然后有針對性地設置訓練項目,創(chuàng)設氛圍,這樣就能驅動學生展開自主探究。
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并為其設置了相應的情境。如:“如果你要送自己的家人去遠方,在車站,你會說些什么?大家嘗試將當時的場景表現出來。”學生分別扮演“我”和父親,并思考如何表達才能體現出角色的思念之情,體現出真情實感。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品味語言藝術:“如果你要向他人講述自己和別人送別的場景,你會如何描述呢?文章又是如何用白描的手法展現父親的形象呢?”學生發(fā)現課文選擇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描繪出父親蹣跚前進的樣子,以此來體現父親對孩子的愛,教師讓學生在表述時也嘗試選擇合適的動詞,展現家人的舉動,描寫其神情,抒發(fā)其情感。通過這樣的口語交際活動,學生融入特定的“送別”情境中,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激發(fā)學生“學”是課程生本再造的根本,其關鍵在于讓學生自主思考要“學什么”。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需要展開哪些方面的社交活動,然后自主設定情境,并展開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就能自己學習,自我感悟,教學效率才更高。
四、讀寫結合,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鼓勵自由表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尋找資料、展開仿寫、創(chuàng)寫等活動,學會自由表達想法。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讀寫結合。首先要閱讀課文,了解文章采用哪些手法展現濟南,體現作者對濟南的熱愛。然后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思考如何能在寫作中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展現出創(chuàng)意。教師讓學生圍繞自己的家鄉(xiāng)展開創(chuàng)作,讓其通過實地觀察的方式收集信息,或者通過上網搜索的方式了解更多信息,了解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等,豐富自己的作品。在學生收集了一定的信息后,教師組織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如何創(chuàng)作才能體現出創(chuàng)新意識。
在組織學生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時,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打通課堂內外,先在課堂上提出論題,再讓學生課后去思考、分析,這樣他們的表達效果才會更理想。這種教學方法看似比較慢,但是能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感悟和質疑,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更高效的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要思考如何喚醒學生,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多維度地構建“三生課堂”,選擇適合初中學生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各種活動中。這樣的教學才能更好地將“教”轉化成“學”,將“玩”轉化成“學”,促使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簡介:趙磊(1977— ) , 男 ,江蘇省啟東市鶴城初級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