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云
摘? 要:在小學校園內(nèi),班主任是管理班級的主要力量,其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目前,“管育并重”模式在小學校園內(nèi)非常流行,對于教師來說運用這一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對培養(yǎng)其個性化,促進其綜合能力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就“管育并重”模式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藝術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管育并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一、“管育并重”教育模式分析
“管”與“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都是管理班級工作中常用的手段。從字面含義上來分析,“管”指的就是管理,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也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在校期間班主任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并將其熟記于心。而“育”則指的是教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程度不同,有的人心理狀態(tài)敏感,有的人則大大咧咧,教師需要根據(jù)其差異性選擇適當?shù)姆椒▽ζ溥M行教育和引導。深入分析二者發(fā)現(xiàn),管和育相輔相成,管是育的基礎和前提,而育是管的目的,二者完美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給予二者同樣的重視,并采取“管育并重”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一旦在教育中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如果班主任在班級中過于強調(diào)管理,而忽視了教育,就會讓學生在各種條條框框中逐漸固化思維,嚴重降低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活力。如果班主任只重視教育而忽視了管理,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但也容易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影響到班級或校園正常秩序。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事務時要重視管育并重,日常相處中,教師要留心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當其遇到問題或迷茫時,給予其適當?shù)慕ㄗh和引導,成為其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當學生情緒暴躁或是與人發(fā)生口角時,則要給予其提醒和約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現(xiàn)狀
當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存在著嚴重的“重管理輕教育”問題,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更好地規(guī)范學生的言談舉止,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并在其心中確立“威嚴”的形象。但缺點在于缺少人文性,學生長期處于嚴厲的教育及不科學的管理中,很容易會激發(fā)其逆反心理,并由衷開始討厭學校、厭惡班主任。小學教育階段往往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視為重要任務,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僅要重視教學工作,還要重視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但目前部分班主任的教學觀念中,將制度化放在班級管理的第一位,認為管理學生不違反班級規(guī)定,遵循校訓校紀才是最重要,這種較為刻板的管理方式會嚴重地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利于其綜合發(fā)展。同時,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還會導致思維固化,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部分班主任在管理中還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認為各個年齡段學生都可以用一樣的方法進行管理,日常相處中限制著學生的著裝、興趣愛好、課外活動等。以上就是小學班級管理現(xiàn)狀,班主任要歸納、總結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變管理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因為遭受錯誤的管理方式而喪失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三、“管育并重”模式下小學班主任管理方式
(一)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管育并重”模式可以班級中順利開展,班主任應做好準備工作。部分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形象都是威嚴、高大的,內(nèi)心隱隱還會對其產(chǎn)生畏懼,這不利于班主任“育人”工作的開展。還有一部分班主任自身經(jīng)驗并不是豐富,在管理班級時多是走一步看一步,并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學生在犯錯時采取的處理方式無據(jù)可依,這容易讓班級同學心生怨懟。由此可見,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具體工作內(nèi)容來制定班級管理制度,而且為了服眾,可以讓班級同學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中來。如在制定班風班級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建議,并將合理的建議納入班級制度中。由于建議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在施行時不容易出現(xiàn)反彈。
(二)對“管”有正確的認識
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管育并重”模式時,班主任要對“管”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首先,在管理班級時不能一味地將各種規(guī)章制度強加在學生身上,在校園生活中過多地限制學生只會讓其向兩極化發(fā)展,要么是自身能力和性格發(fā)展被限制,要么是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成為問題學生。同時,班主任也不應該對學生日常生活過多干預,而是要通過引導的方式來讓其逐漸接受,如很多小學生喜歡看漫畫,部分班主任認為課外書會影響其學習,在學校中堅決抵制,并通過沒收或是撕毀課外書的方式,來制止學生這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內(nèi)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還會影響自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對此,班主任應嘗試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到適度的看課外書籍會拓展自身的閱讀面,收獲更多的知識。但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難以保證其不會在課堂中偷偷地閱讀,為此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家里閱讀這類書籍,以便影響課堂學習效率。另外,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也有隱私權,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淖鹬兀槠浔A舫渥愕乃饺丝臻g,不要隨意翻看學生的本子或是書桌。
(三)深入挖掘并發(fā)揮“育”的作用
在學生的眼中,班主任往往要比其他科任教師更加嚴格,在對待犯錯誤學生時處理方式也會更加苛刻,并且認為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自身的行為和言語都會受到班主任的關注和約束,這種想法會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難以拉近,甚至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產(chǎn)生矛盾及隔閡。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學生與班主任之間關系緊張就會影響“育人”工作的開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并在日常相處中以平和的態(tài)度與其交流,讓學生轉變對班主任的固有印象,縮小雙方之間的距離。這樣更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學生也容易對其產(chǎn)生信任。在平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學生也會主動向班主任傾訴并請教解決方法。另外,班主任在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時,不要一味地采取批評教育方式,而是要從朋友的角度出發(fā)對其進行引導,這樣才能真正讓德育教育深入人心,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將“管”與“育”有效結合
小學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班主任在對其進行管理時,如果一味地按照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則容易讓其產(chǎn)生抵觸心理。但班主任如果與學生的關系過于親近,則會降低自身威嚴,在管理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不服管教”的情況。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要將“管”“育”完美結合,在糾正學生行為的同時對其開展德育教育,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對其開展情感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影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提升德育工作質量的目的。避免學生因為班主任管理太過嚴格而心生畏懼,也能避免其因為管理太過寬松而喪失對班主任的尊重,并缺失對自身言行舉止的約束。
四、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育人”,而隨著教育背景的變化,教師也應嘗試轉變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方式,在工作中做到“管育并重”,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以便及時糾正其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同時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 肖晶. 小學班主任的有效班級管理策略[J]. 知識窗(教師版),2020(12):15.
[2] 王金霞. 新時代班主任班級管理面對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教師,2020(S1):186.
[3] 馬劍. 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管育并重”模式[J]. 甘肅教育,2020(12):42.
[4] 吳丹. “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實踐研究[J]. 情感讀本,2020(12):79.
[5] 韋海強. 管育并重——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德育[J]. 新課程(上),2019(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