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要:學校是“家外之家”,家庭是“校外之?!?,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今天, 教育模式也有單一的學校教育向?qū)W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結合轉變,也就是“家校共育”,這是素質(zhì)教育需要,也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探討? 思路? 家長? 觀念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國內(nèi)外教育界很早就認識到了家校結合教育的重要性,并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教師工作量大,很多家長又忙于自身工作,學校家長結合教育工作常流于形式,許多學校的家校結合工作仍停留在“學校召開家長會”與“學生有問題時請家長”的膚淺層面。長期的家校合作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家校結合教育的新思路,并進行了嘗試與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強宣傳,轉變家長觀念。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學校的教學模式也要有相應的變化。單純的依靠,學校教育提升學生水平的模式已經(jīng)不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必須要實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為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家長觀念,使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體會到家校共育模式對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性作用。
二、成立家校委員會
校需要以年級為單位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班主任物色文化水平較高言行舉止有號召力,卻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家長學校出頭。在這些家長隊伍中,大力宣傳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作用,讓這些家長能夠深入了解到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內(nèi)容,通過這些家長在傳遞給其他家長家校共育的信息,使每位家長都能夠逐漸接受家校共育的新模式。都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利用手機微信、釘釘向家長與社會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與知識
現(xiàn)階段,能利用電腦在家中上網(wǎng)的農(nóng)村家長畢竟是極少數(shù),但是手機是所有家長都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學校利用這-情況,讓班主任與家長建立微信群、釘釘群進行聯(lián)系,通過微信、釘釘向家長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與知識的文章,收到了良好的家校教育效果。如我校六年級有一個女生劉某,學習認真用功,但成績一直處于中下水平,學校開展大課間活動以后,班主任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六年級女同學競不會與同學們做游戲,不會踢毽子,不會跳繩,其他同學活動時,這個同學只能尷尬地在一旁觀看。后來通過與這個同學的父母交談,才知道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她的父母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就行,玩會耽誤學習。因此,家長從小不讓孩子玩,結果導致孩子協(xié)調(diào)性較差、寫字速度慢、朋友少、性格孤僻等。老師了解了這些情況后,給這個家長分享了來自微信朋友圈文章《教育孩子還可以這樣做》和另外的一些有關家 教的文章,家長閱讀后有了改變,不但鼓勵孩子玩,她的媽媽還利用雙休日陪孩子踢毽子、跳繩。很快,老師就發(fā)現(xiàn)這個同學變了,課間活動不做觀眾而成為參與者了,臉上的笑容多了,人陽光了,上課時思路也靈活了。
四、實施學生培養(yǎng)方案
具體做法就是學?;蛘呒议L在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之后,通過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研討,制定價值觀矯正、錯誤糾正、行為糾偏、好習慣培養(yǎng)、學習方法落實等的具體培養(yǎng)方案,并由老師和家長共同監(jiān)督實施通過實施學生培養(yǎng)方案。使家校結合教育落到實處,產(chǎn)生一對- -的教育效果,家長和班主任教師確階段性教育目標,具體的重點工作和預期的教育培養(yǎng)效果,對受教育者有看得見的促進作用。
五、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
增進家長及社會對學校的了解,促進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理解與配合。為了促進家校結合工作,我校在設立了家長開放日,邀請有意愿有時間的家長在家長開放日進校園、進課堂,全方位了解學校日常工作,了解孩子在學校和課堂上的表現(xiàn)。
值得反思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喜歡表現(xiàn),他們都愿意聽到贊揚聲,特別是在學校里,在集體中,他們更愿意看到同學的羨慕和老師的贊賞。但在家中,他們的父母的心中長是長輩的太陽,于是他們就毫無顧忌地任意所為了,這確實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聯(lián)系,建立強大的家校合作教育體系,使孩子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另外,善用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榮譽感,巧妙的夸獎,使其明理,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能著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收獲,和孩子打交道要做好充分準備打持久戰(zhàn)。打戰(zhàn)略配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心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要時還要巧妙地責罰,另外家校聯(lián)系很重要家訪,通電話我們更要好好利用。
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動已經(jīng)在多次的探索中,初步見到成效。有效聚集了家校合作的力量,我們必須探索更多的家庭教育內(nèi)容。方式。讓家校和諧培育下的孩子,猶如春天,充滿生機與希望。
六、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學生的行為習慣受環(huán)境影響,家長應提升認識;在構建家庭環(huán)境時,重視家庭氛圍的民主、和諧,讓孩子守規(guī)矩;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物質(zhì)條件,把家里收拾干凈,讓孩子獲得安全的運動區(qū)、明亮的閱讀區(qū)和安靜的學習區(qū);家庭成員之間要寬容和理解,保持和諧的家庭關系,在家庭生活中互相幫助;家長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家庭學習制度,家長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訴說,關心孩子的成長,重視和孩子的平等對話;要盡可能和學生達成共識,讓學生從內(nèi)心認可家庭教育;在學校,要充分利用宣傳板和廣播宣傳好人好事、道德修養(yǎng)、文明禮儀和校園文化,以期影響學生,為學生的良好習慣形成奠定基礎。
不論是家長還是班主任,都要認識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和意義,通過制定完善的合作機制、落實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構建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關系。在教育實踐中,開辟行之有效的家校溝通渠道,發(fā)揮學校和家庭兩個層面的力量,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春英.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J ].新課程,2021(15):229.
[2]朱曦,鄭哲.家校共育兒童正確的金錢觀[ J ].大學(研究版),2020(0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