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維度之一。課堂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構成,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應用多樣策略,創(chuàng)設適宜活動,使學生們自主思考,在掌握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塑造思維品質,夯實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從思維品質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入手,詳細介紹思維品質培養(yǎng)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活動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課堂活動;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張林麗,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以德育為魂,以基礎為先,以能力為重點,應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們掌握基礎知識,順其自然地發(fā)展語言能力、思辨能力等。思維品質的塑造,離不開有效的課堂活動。所以,在實施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思維品質培養(yǎng)為指導,應用活動化的方式創(chuàng)設多樣活動,引導學生們在體驗活動中進行思維,逐步塑造思維品質。本文將從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入手介紹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性思維
邏輯性思維是通過概括、建構等手段使事物變得愈加清晰且系統(tǒng)的一種思維方式。從碎片到整體對所學內容建構認知,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筆者創(chuàng)設梳理活動、整理活動,引導學生們進行概括、建構,在整體認知所學的同時,鍛煉邏輯性思維。
(一)梳理活動,制作思維導圖概括知識
思維導圖是輔助學生們梳理思維的工具。在思維導圖的作用下,學生們可以梳理閱讀文本的脈絡,同時以閱讀文本中的知識點為依據,挖掘其他相關內容,豐富知識儲備,為建構整體認知奠定堅實基礎。對此,在實施英語閱讀教學時,筆者以閱讀文本為立足點,創(chuàng)設梳理活動,引導學生們制作思維導圖,用直觀的框架圖呈現(xiàn)知識,借此建構整體認知,順其然地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以“Be sporty, be healthy”單元的Reading “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為例,這篇文章展現(xiàn)了四個小標題,系統(tǒng)地概括了文本內容,方便了學生梳理文本脈絡。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提出了如此閱讀任務:自讀課文,制作框架,以文本題目為第一框架,以小標題為第二框架,以每一段的關鍵詞為第三框架。學生們帶著任務進行閱讀,邊讀邊思,順其自然地生成了梳理活動。同時,學生們通過把握關鍵詞,組建關鍵詞,制作思維導圖,對文本內容建構整體認知,為進行深入閱讀做好準備。在此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鍛煉邏輯思維。
(二)整理活動,讀后回顧閱讀整理知識
讀后整理活動為學生們系統(tǒng)回顧單元所學提供便利。譯林版英語教材的每一個單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并圍繞主題設置了不同模塊。學生們通過體驗單元教學活動,借助不同模塊掌握了“碎片化”的知識。立足學生們的學習所得,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整理活動,引導他們遷移課堂所學,以單元主題為指導,系統(tǒng)分析每一模塊內容,順其自然地進行整理,整體地建構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邏輯性思維。
以“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為例,在實施課堂教學后,筆者設計了如此任務:回顧本單元的每一模塊,圍繞單元主題挖掘相關知識,思考與他人相處的方法。在學習任務的作用下,學生們自覺遷移課堂所學,以與他人相處為切入點,梳理知識,尤其感知知識背后的人際交往,儲備人際交往經驗,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建構良好世界觀,為有效體驗社會生活做好準備。同時,在整理的過程中,通過深化認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筆者在學生們整理了單元內容后,還設計了讀后寫作任務:“Recall how you get along with others, write an article, introduce your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ith others.”在此任務的作用下,學生遷移課堂所學和自身生活經驗,先理清寫作思路,確定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之后邏輯清晰地建構語言。如此做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切實地鍛煉語言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先定義問題,再判斷信息,進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并對結論進行質疑求證的思維方式。閱讀內容是引發(fā)學生們質疑的關鍵。所以,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以閱讀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判斷信息,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地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自讀活動,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學生們的思維結果,也是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提出問題也是學生發(fā)揮自主性的結果。自讀文本的過程是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讀機會。
以“Light, camera, action”單元的“Behind the scenes”為例,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初,筆者先引導學生們閱讀文本標題。標題是文本內容的高度概括,是學生們閱讀文本的指導。對此,筆者要求學生們在閱讀標題的同時,提出自己的問題。熒幕背后是學生們感興趣的內容,尤其大部分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通過觀看電影,早已對熒幕背后的故事產生了興趣。所以,不少學生在閱讀文本標題的時候,積極思考,遷移生活經驗,提出諸多問題,如“How are the sci-fi scenes in the movie created? How do filmmakers edit each segment? How do they connect each segment?”在學生們提出問題后,筆者鼓勵他們走進文本中,看看能不能從文本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針對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利用網絡、報刊等渠道,搜集信息。如此做法,不僅活躍了學生們的思維,還使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判斷,有利于提高批判性思維水平。
(二)合作活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學生們得出結論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形成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個體。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對同一內容建構不同的認知。不同的認知是學生們碰撞思維的起點,也是學生們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起點。學生們會針對不同的認知內容,積極思考,想出各種觀點進行批判。合作學習是學生們碰撞思維的主要途徑。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作活動,引導學生們合作交流,碰撞思維,提出個性觀點,順其自然地進行批判,借此解決問題,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以“The Universal Language”單元的“ 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為例,通過體驗系列閱讀活動,大部分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認知。其中,部分學生對音樂背后的文化內容產生了質疑:音樂是無國界,那么,文化是有國界的嗎?有的音樂很好聽,是不是表示其中的文化內容比較好?有的音樂不好聽,是不是其表示的文化內容是糟粕?不同的學生針對此問題有不同的認知。對此,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們按照是與不是的方式自覺地組成兩組。在建立小組后,學生們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提出個性觀點。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獲得的觀點越來越多,如此豐富了知識儲備。接著,筆者開展辯論活動,鼓勵學生們遷移合作探究所得,提出不同觀點來駁斥對方。駁斥對方的過程也是學生們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正所謂越辨越明,學生們通過不斷地碰撞思維,不斷地深化認知。筆者則立足學生們的合作交流情況,總結結論:各國的文化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如此做法,不僅使學生們解決了問題,增強了認知,有利于形成文化意識,還使學生們切實地鍛煉了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利于發(fā)展思維品質。
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
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支撐,是學生們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的保障。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指打破常規(guī)進行多角度、多層面思考,推陳出新的思維方式。逆向思維和辯證思維是學生們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應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和辯證思維。
(一)提出開放性問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新的“法寶”。在進行逆向思維的過程中,學生們會主動打破常規(guī),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由此對事物產生進一步的認知,同時順其自然地鍛煉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思維水平。開放性問題是學生們進行逆向思維的起點。所以,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單元內容和學生們的學習所得,提出開放性問題,順其自然地創(chuàng)設出思辨活動,驅動學生們開放思維,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借此鍛煉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以“Festivals and customs”為例,通過學習該單元,大部分學生認識到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節(jié)日習俗是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各個國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尊重各國傳統(tǒng)文化是進行文化交往的關鍵。但是,不少學生在體驗生活的時候,因西方國家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沖擊而對其產生排斥?;诖耍P者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向學生們提出開放性問題:“There is only one culture in the world, what will it become?”在此問題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積極思考,自覺地在腦海中想象只有一種文化的情況。結合想象內容,部分學生提道:“當世界上只有一種文化的時候,我們所看到所聽到的東西可能是一樣的。比如,我們會和全世界的人用一樣的方式過同一個節(jié)日。世界會缺乏‘差異美’。”還有學生提道:“當世界上只有一種文化的時候,生活將是無趣的。我們現(xiàn)在對其他國家有向往之情,或者其他國家的人對我國有向往之情,正是因為傳統(tǒng)文化存在差異?!被谌绱嘶卮?,學生們從一種文化聯(lián)想到多元文化、文化差異,由此真正地意識到文化差異是必然存在的,當存在文化差異的時候,這個世界才會多姿多彩,從而學會尊重各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提出開放性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們進行逆向思維,獲得發(fā)展逆向思維能力的機會,還可以使學生們建立正確認知,于形成良好的文化觀,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效地體驗文化交流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二)創(chuàng)設辯論活動,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打破思維定勢,多角度看待事物或問題的“工具”??v觀當前高中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況,以單向的直線思維為主,很少主動多角度地分析事物和問題。辯論性的問題是學生們進行辯證思維的關鍵。辯論活動是辯論性問題的載體。尤其,在進行辯論的時候,學生們會突發(fā)奇想地提出各種各樣出人意料的新觀點,借此開拓思維,學會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分析問題,從而增強思維的辯證性。對此,筆者在實施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往往會以學生們現(xiàn)有認知為基礎,提出辯論性問題,引導學生們設想不同的觀點,接著創(chuàng)設辯論活動,引導學生交流不同觀點,從而碰撞思維,順其自然地對事物或問題建構全面認知,同時發(fā)展辯證思維能力。
以“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為例,通過體驗該單元教學活動,學生們認識了一些改變世界的科學家,感受到了科學家的偉大??茖W發(fā)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引導學生們辯證地看待事物是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完成的一項任務,也是引導學生們進行批判,進行創(chuàng)新的關鍵?;诖耍趯嵤┱n堂教學的時候,筆者向學生們提出如此問題:“How to underst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double-edged sword?”在此問題的作用下,學生們積極思維,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思考問題,辨析科學發(fā)明的不同影響。在學生們自主思考問題后,筆者鼓勵他們與小組成員互動,展現(xiàn)科學發(fā)明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綜上所述,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英語思維品質的重要構成,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切入點。所以,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為著手點,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應用多樣的策略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調動學生們的思維積極性。借助思維作用,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思維能力,逐步塑造良好的思維品質,推動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濤.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21(20):57-60.
[2]蘇凡,鐘蘭鳳.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問題設計[J].海外英語,2021(9):47-49.
[3]鄭熠.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21(1):74-76.
[4]李曉琪,冀小婷.高中英語教學中“看”的技能與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