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軍
傳統(tǒng)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為原則,更多的是先教后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情感的關注。而新課程改革的“新”強調(diào)的是一切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師的教學應以服務學生為原則,著重提出了學生的學習順序應是先學后教,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在英語教學中認真踐行“以學定教”,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一、先學后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思想,源于我國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合一”的思想。所謂“先學”是指在正式講課前,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根據(jù)課程要求自己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昂蠼獭敝饕侵附處熱槍W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這種教育思想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地動起來,克服其在學習時的惰性,讓學生真正地以一個學習主人翁的姿態(tài)加入英語課堂中,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時,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錄音,讓學生自學bus、train、ride等單詞。然后,教師出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上講臺找出這些圖片對應的單詞并大聲地朗讀,教師再檢查學生的單詞學習情況,糾正其錯誤的發(fā)音。接著,在句型的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合作進行討論:“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哪些內(nèi)容?去學校的不同表達方式有哪些?”學生經(jīng)過閱讀教材以及討論得出結論,有的學生認為:“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How does somebody come to school?!庇械膶W生學會了“去學校”的表達方式,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在用“take+交通工具”時要加上定冠詞“the”,而by直接加相應的工具就可以。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檢查,并讓學生說出自己存在的疑惑。
先學后教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懂得了如何自主學習,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案例中,學生參與到英語課堂中,有效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二、開展多元化評價,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標準主要是分數(shù),并且這種評價主要靠教師自身,而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打擊了其學習的自信心,讓他看不到自身的發(fā)光點;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反而忽視了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3 Our animal friends”時,教師先帶領學生朗讀基本的單詞,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己朗讀,并讓其他組員對朗讀的學生進行評價。在每個學生都熟悉單詞后,教師再讓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nèi)進行對話的練習。有的小組學生說道:“What animals do you have?”另一名學生說道:“I have a rabbit,it has red eyes and a white body.”有的小組學生說道:“My animal friend is a dog.It is black and I often play with it.”其他學生則對發(fā)言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正確,表達是否清楚、流利,進行點評。然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挑選出一名代表進行朗讀,并讓其他小組的學生再次評價這些學生的優(yōu)缺點。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評價進行系統(tǒng)的點評,從而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通過學生的點評,可以讓被評價的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讓其他學生通過評價這些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借鑒這些學生的長處,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學習。
三、課后延伸,為高效率課堂提供保障
現(xiàn)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設計了多種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氛圍很活躍,但脫離教師的教學、脫離課堂后,就很難聽到學生說英語、練英語的現(xiàn)象??梢?,僅僅依靠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是很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培養(yǎng)其語感的。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思考如何在課后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擴大學生使用英語的范圍,將學生說英語的時間延長到課外,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接受并了解英語,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7 Protect the Earth”時,在學生學習了單詞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畫畫的作業(yè),讓學生自由想象綠樹是什么樣子的,污染后的樹木是怎樣的。然后,教師進行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找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有的學生說:“We should protect the earth.”有的學生說:“I know we should not drive so much we should save trees.”在教學完成后,教師讓學生將學到的內(nèi)容編寫成英語小短劇,有的學生扮演被污染后的小草,有的學生扮演干涸小河里的小魚,有的學生扮演亂砍濫伐的伐木工人,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認識。最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地球現(xiàn)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況,以及由于環(huán)境破壞造成的各種災害。
英語學習的課后延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練習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學懂英語、會用英語,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四、開展游戲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生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喜歡做游戲。倘若教師只讓學生安靜地坐在課桌前聽課,勢必會與學生好動的特點發(fā)生沖突,進而讓學生厭煩英語學習,這也是造成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一個原因。因此,為了使英語教學更有效率,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將游戲教學的方式融入課堂中。游戲教學強調(diào)讓學生快樂學習,游戲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 I like dogs”時,為了深化學生對本單元重點單詞的記憶,教師先讓學生上臺抽取一個圖卡,這些圖卡包括horse、lion、cute等單詞。然后,教師讓一名學生模仿所抽到的圖卡上的動物的形態(tài)及叫聲,或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相應的單詞,而其他學生則說出對應的單詞。接著,在句型的學習中,教師讓學生自由討論,由于不用拘束在書桌前,學生很快就動了起來,有的學生問道:“Do you like dogs?”另一名學生答道:“Yes,I like them.”還有的學生對教師進行提問:“What animals do you like,teacher?”教師積極地配合學生:“I like pandas,they are very cute.How about you?”這名學生愉快地說道:“I like monkeys.”
正確的游戲教學方式能為英語課堂帶來活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游戲最終是為學生的英語學習而服務的,要注意游戲的選擇,以提高課堂質(zhì)量為前提。
總之,“以學定教”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本著“教服務于學”的原則,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重新煥發(fā)出活力,讓英語課堂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