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 要:基于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創(chuàng)新是教育事業(yè)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因傳統(tǒng)方式產(chǎn)生的弊端,能夠較為積極地引導小學生鉆研語文課本,最終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
引言:合作學習對小學生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強小學生的互助能力,使其能夠始終意識到自己或他人在遇到困難時,可以互相協(xié)助,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更加主動地學習,增強自學能力。
一、合作學習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能夠增強互助能力
顧名思義,合作學習是給小學生營造一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同學間能夠互幫互助,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研討,最終取得結(jié)果,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方式,能夠打破獨自學習產(chǎn)生的劣勢,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言,學會與他人分享、思考,從而能夠增強互助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二)有助于促進深入學習
從多數(shù)小學生的個人的閱讀能力來看,總體上欠缺深入學習的能力,多數(shù)人僅停留在淺層閱讀的水平,在聽讀課文時難以發(fā)散思考,這就導致學習效果不高,因此需要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每位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能夠逐步地深層思考,對課文深度挖掘,更深地理解課文,從而可以達到深入學習的效果。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科學的方式分組
其實,合作學習的方式已經(jīng)被許多教師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但是有些教師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原因在于分組方式不科學,僅用就近分組的方法,讓周圍的同學圍坐一團進行討論,忽略了班級優(yōu)差生的座位順序,導致出現(xiàn)“優(yōu)跟優(yōu)”、“差跟差”的糟糕情況,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不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教師謹慎考慮,用較為科學的方式進行分組,以便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如可以依據(jù)小學生的月考成績,調(diào)整在班內(nèi)的座位順序,或者改變傳統(tǒng)的排排坐順序,將桌椅排放成若干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桌椅視為一組,每組包括5人,分別有2名優(yōu)秀學生,3名中等或差生,當在學習探討的過程中,既能保證優(yōu)等生之間相互交流,避免成績下滑,又能夠讓中差生得到幫助;可以依據(jù)班內(nèi)現(xiàn)任的班干部劃分小組,因為在以往的分組中,有些小組欠缺一臺“發(fā)動機”,依舊是獨自學習的狀況,而班干部本身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當提出要求進行探討時,各小組的班干部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能力,促進本組的學生圍繞問題討論,從而可以促進學習。另外,在安排完小組后,需要選出合適的組長,如可以讓各組自行投票選舉組長,在選定后,語文教師應與每個組長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當組長無法管理本組的同學時,可以與教師溝通,再由教師與不配合的學生進行交流,避免影響合作學習方式的成效。
(二)利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學
語文教師可以融合課本知識,在課堂中展開合作學習活動,逐步地推動小學生認真學習,在過程中需要起到引導作用,一方面需要提出關于課本的問題,讓小學生始終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需要指引思考,從而可以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海上日出》時,可以結(jié)合合作學習活動教學,首先圍繞課題引導學生,會說:“當你看到課文題目時,腦海中最先浮現(xiàn)的是什么景象?有哪些景物?”,學生們會七七八八地說出自己想到的事物,隨后說:“今天學習的課文與海上風景有著莫大的關系,如果讓你用文字描述看的風景,會怎么表達呢?”,讓小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然后讓其閱讀課文,同時用鉛筆勾出文中的生字詞,與小組同學共同解決生字詞,緊接著會圍繞課文提出問題,如“當你讀完這篇課文后,覺得海上日出是怎樣的景象?”、“哪些段落詳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景象?”,讓小學生再讀課文,邊找邊討論,再令其找出中心句,從而會對本篇課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解《慈母情深》時,在閱讀中可以引入現(xiàn)實生活,讓小學生真情實感地閱讀全文,首先在初次讀完后,可以讓每組短暫討論,總結(jié)本篇課文講述的故事內(nèi)容,隨后對本文進行分層,如第一層講述作者家境的貧寒,第二層講述母親掙錢的辛苦,第三層作者表達對母親的愛,然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每組學生分享自己與媽媽的點點滴滴,再分析每件生活小事中露出的親情,接著會讓每組抽出一名同學分享,讓全班同學都能沉浸在為母愛感動的氣氛中,最后會指出本文的核心思想,教育學生要敬愛自己的母親。
(三)利用分層評價方法
所謂分層評價,是建立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對每類學生提出中肯、可靠的評價,促進其能夠更好地學習,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能夠洞察學生的內(nèi)心,既要了解其真正的學習需求,又要懂得引導和理解,從而可以配合合作學習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例如,按照成績高低的排序,將班內(nèi)學生分成兩類,第一類屬于成績較高的學生,內(nèi)心特征包括自信心強、學習態(tài)度良好、課堂表現(xiàn)好等,第二類屬于成績處于中差水平的學生,內(nèi)心特征包括對學習有怯弱心態(tài)、課堂表現(xiàn)較差、容易失去信心等,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提問或其他狀況下,鼓勵、引導各類學生,如在對第一類學生提問后,得到了學生的滿意答復,此時需要鼓勵學生,令其再接再厲,在對第二類學生提問后,在得到答復后,可以讓其他學生向其學習,不論結(jié)果對錯,用鼓勵的語氣激勵學生,令其逐步建立自信心,再對答案進行糾正,從而可以起到積極效果。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可以幫助語文教師更加有條理地展開教學工作,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各項細節(jié)問題,讓小學生處在較為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中,既能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又能對課本深入學習,從而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蔚蔚.論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與研究[J].知識文庫,2022(08):43-45.
[2]龍碧濤.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析[J].新課程,2022(13):131.
[3]馬全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化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