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麗
【摘要】? 目的? 分析肝性腦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醫(yī)院于2019年1月- 2021年12月接受治療的肝性腦病患者共60例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血氨水平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 聯(lián)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均有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對其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相較于單獨用乳果糖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減輕肝病癥狀,同時聯(lián)合用藥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關鍵詞】? 肝性腦病;門冬氨酸鳥氨酸;乳果糖;血氨
中圖分類號? R57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1--03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nithine aspartic acid combined with lactulos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u Xuel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shi District, Jingzhou 43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nithine aspartic acid combined with lactulos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gender and age balance and comparability between group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 ALT, AST, blood ammonia level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ALT, AST and blood ammon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LT, AST and blood ammon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ornithine aspartate combined with lactulos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separate with lactulose therapy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reduce symptoms of liver disease, combination will not have serious impact on patient bod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 Hepatic encephalopathy; Ornithine aspartate; Lactulose; Blood ammonia
肝性腦病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病導致的中樞神經功能紊亂及代謝紊亂,可伴發(fā)神經或精神異常綜合征,而隨著肝功能損傷的加重,患者的預后則更差,因此需要及時為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1]。門冬氨酸鳥氨酸及乳果糖是臨床治療肝性腦病患者的常見治療藥物,能夠幫助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肝臟及腦部的負擔和內毒素,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是血氨最主要的解毒產物,并且乳果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腸道內部分嗜堿性細菌的生長以此降低患者體內毒素,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2]。本研究針對醫(yī)院收治的肝性腦病患者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觀察分析其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具體內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醫(yī)院在2019年1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后確診疾病類型。排除標準:嚴重腎功能疾病;對本研究用藥存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其他嚴重腦疾病;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疾病者。將所有患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最大年齡為77歲,最小年齡為27歲,平均56.39±2.57歲。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29歲,平均56.37±2.58歲。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已經了解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意向書;本研究均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給予患者對癥治療,降低血氨,控制患者蛋白質的攝入并調整患者支鏈氨基酸的比例,對患者采取乳果糖(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H20012510,1ml∶667mg)治療,每天3次,每次1ml治療。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武漢啟瑞藥業(yè)有限公司,H200156155,10ml)治療,用靜脈滴注治療,每天2次,每次1支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即患者的各項指標都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的狀態(tài);有效,即患者的各項指標都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無效,即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的情況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治療前后的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血氨水平。
(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嘔吐、腹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如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見表1,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96.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LT、AST、血氨水平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治療完成后,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明顯,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由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7%)低于對照組的(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肝性腦病是指由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疾病引起的一種疾病,此外,門靜脈-體循環(huán)分流異常等也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肝性腦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肝性腦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主要包括了肝病和腦病,而肝性腦病主要是從認識功能正常、意識完整至昏迷的連續(xù)性表現(xiàn)過程[3]。近年來,受到群眾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肝性腦病患病率逐年增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肝性腦病也是導致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臨床認為,對肝性腦病患者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是改善治療預后的關鍵,盡早對患者采取治療措施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致死率,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5]。乳果糖是半乳糖以及果糖組成的二糖,屬于有機物,能夠在結腸中被消化道菌叢轉化成為低分子量有機酸從而降低腸道內的pH值,并能夠有效保留腸道內的水分以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結腸蠕動[6]。而將其應用在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促進腸道嗜酸菌等的生長,并能夠有效抑制蛋白分解菌,轉變氨為離子狀態(tài),以達到降低血氨目的[7]。另外,能夠通過降低腸道內的pH值發(fā)揮滲透效應從而改善細菌氨的代謝,改善臨床癥狀。而該類藥物在口服后幾乎不被吸收,能夠以原型到達結腸的位置,被腸道菌群分解后代謝,因此能夠保證腸道內的藥物濃度,而如果患者服用的藥物劑量超過疾病治療劑量時,藥物能夠以原型的方式排出體外,因此患者治療的安全性相對更高[8]。但在患者使用治療后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多種不良反應。門冬氨酸鳥氨酸能直接參與到患者肝細胞代謝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激活肝臟的解毒功能,從而清除對人體存在損傷的自由基,以提高患者肝臟的排毒能力[9]。將其應用在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中能夠迅速降低患者體內的血氨,提高肝細胞自身的修復和再生能力以達到預期的肝功能治療目標,恢復患者的能量平衡能力[10]。門冬氨酸鳥氨酸屬于尿素及谷氨酰胺的合成物,而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產物,也是氨運輸及存儲的主要形式之一[11]。在一定的條件下患者尿素及谷氨酰胺的合成可能受到鳥氨酸等的影響,而鳥氨酸等可參與到患者尿素循環(huán)及活化、解毒的整個過程,因此,將其應用治療后其能夠直接參與到肝細胞內核酸的合成,修復受到損害的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內的三羥酸循環(huán)代謝,從而促進肝細胞能量的生成,恢復患者受損的各項肝細胞功能,以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且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影響[12]。
本研究針對醫(yī)院收治的肝性腦病患者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研究表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更高,可見,對患者應用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比較未見明顯差異,但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AST、血氨水平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由此可見,相較于單獨用乳果糖治療,聯(lián)合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氨水平。此外,在本研究中分析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可見,觀察組患者相對更低,由該項研究數據表明,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與乳果糖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這主要是由于聯(lián)合用藥能夠提高患者療效并縮短患者治療時間,以此降低藥物對患者身體的損傷,安全性相對更高。
綜上所述,在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對患者采取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相較于單獨用乳果糖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減輕肝病癥狀,同時聯(lián)合用藥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4? 參考文獻
[1] 張志娟.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乙肝肝硬化肝性腦病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1,33(20): 36-38.
[2] 曹芳,張廣文,閆亞平.乳果糖口服溶液聯(lián)合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效果及對神經毒性物質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20, 5(36):14-16.
[3] 范靜,徐靜,袁雪.利福昔明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肝性腦病患者療效及其血清S100B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變化[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1,24(1):103-106.
[4] 孫會卿,張淑鳳,崔士蘭,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肝性腦病患者療效及其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3):405-408.
[5] 周雄波,陳旭,張毅,等.攻下開竅方保留灌腸治療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8):116-167,123.
[6] 劉榮明,李亮,解君挺.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乳果糖對輕微型肝性腦病患者炎癥性腸黏膜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21,33(10): 1181-1184.
[7] 張廣文,曹芳,閆亞平.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及對腸道微生態(tài)、LPAR1、ATX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5):19-26.
[8] 韓麗利,彭海風,李國欣.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乙肝肝硬化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20, 14(2):138-140.
[9] 王洪貴,唐仕煒,鄭詠池.恩替卡韋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臨床效果及對血清HBV-DNA、KLF2和TNFSF15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0, 33(6):33-37.
[10] 徐婧,武喜明.伊托必利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便秘的效果及對血清5-HT、MOT及VIP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9):44-45.
[11] 蔡越飛,馬燕華,王有枝,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對改良經皮經肝穿刺改良式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后肝性腦病預防和治療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6):9-11.
[12] 楊瑛英,YANG,Ying-ying,等.肝性腦病患者給予注射液門冬氨酸鳥氨酸和乳果糖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9):3-5.
[2022-03-1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