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茂
摘要: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更多的是在學生學習知識時滲透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怎樣充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教師教學上需要重視的問題。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度學習能力的探索,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需要得到所有相關教師的高度重視以及探索。
關鍵詞:語文課堂;深度閱讀;策略探討
初中語文閱讀的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來說,學習的內容往往是比較久遠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閱讀引導進行深度引入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學習收獲,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1 初中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的意義
深度閱讀會對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等進行探索,尤其是一些深刻的見地,單純的朗讀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容,而深度閱讀模式下可以不斷感知文章的內涵,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學生會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反復推敲,久而久之會養(yǎng)成深度思考的習慣。與此同時,深度閱讀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材料的運用和轉化能力,而不只是局限于字詞的理解,而且能夠應用到寫作以及表達等各個方面。除此之外,深度閱讀可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深度閱讀的情況下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2 運用思維導圖,指向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淺層學習的提升,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以思維導圖為輔助,在構建閱讀框架的基礎上,使其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清楚地了解,在層層探索、引導的過程中,指向深度學習,提高預習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提高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語文內容時,故事內容選自《水滸傳》片段,重點是通過文本內容的閱讀,促使其對故事人物形象有一個清楚地了解,通過閱讀,能夠客觀點評,理清文本線路,知道如何智送和智取的。那么,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文本內容,就文本具體發(fā)生的情節(jié)進行視頻選取,在播放視頻情境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jié),和文本內容繪制以下思維導圖。
3 以趣味課堂為指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我們都知道。以興趣作業(yè)提升教學的效果更佳。在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在良好學習氛圍之中,推動深度學習理念的落實十分重要。在這種情形之下,為實現高質量的目標,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更好地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強化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對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在網絡之中,搜索與此相關的視頻圖片,對具體的作者介紹等進行整合。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感受朱自清先生筆下春天的景象,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興趣。再如,在對《回延安》這一詩歌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延安精神,身臨其境的感受延安生活,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入一些與此相關的紀錄片影視作品,讓學生加深對于延安這一區(qū)域的了解,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問一問學生有沒有同學去過延安這個城市呢?所以說,這個城市與我們現在的城市有什么區(qū)別?在輕松愉快氛圍之下,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4 利用小組交流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重視的是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為了達到閱讀教學目標,需要將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向更加開放及創(chuàng)新的模式轉變,在閱讀教學當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生掌握情況靈活的提出深度問題,并鼓勵學生面對問題主動思考,并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從而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同時,教師不能將自身的主觀的觀點強加到學生身上,設置的問題要適當,更多時候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目的是通過精確的問題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想象力,最終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比如,教師在開展《變色龍》這堂課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幫學生先梳理一下文章大意,接下來,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同時,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整個教學氛圍,在學生討論完成過后,讓小組長上臺前對探究結果進行闡述,對文中人物產生更加全面而感性的認識,并對奧楚蔑洛夫這一經典形象進行分析,深刻理解文中所要體現的社會意義,促使學生主體性充分發(fā)揮的同時,使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及概括性思維得到鍛煉。在這樣活躍的教學氛圍當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學習效率也隨之提升,同時,也使教師的閱讀教學課堂實現高效性。
5 在閱讀小組中自主探究
在深度閱讀的教學方式中,小組學習模式的構建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活潑的學習體驗。通過合理安排一定數量的人數,并將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體驗中,將自己探究和分析的結果進行分享,能夠在不同思考的相互碰撞下,產生新的思維,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完善。因此,教師要利用好小組合作教學,通過對文本的自主探究,全面掌握文本要點,實現閱讀教學的深度學習。例如,在閱讀《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組建學習小組之前,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進行小組安排,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完成自己的相應的任務,并能將自己的結果分享給同小組的成員。然后,給小組成員一個教學任務,讓他們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討論。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通過組建學習小組,有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提升,以及閱讀教學的提高。
初中語文深度閱讀策略符合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的教育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為學生設定真實的、有代入感的閱讀情境,幫學生找到自己的閱讀方法,并能夠在具體的閱讀計劃中不斷檢驗該方法的科學性,優(yōu)化深度閱讀策略,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提高。
參考文獻:
[1]剡愛榮.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08):19.
[2]虎彩霞.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1(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