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鳳華
摘 ?要:目的 ?探討體外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臟驟停患者中的搶救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4月臨沂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例AMI后心臟驟?;颊叩呐R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體外心肺復蘇術后行藥物治療,觀察組體外心肺復蘇術后實施PCI治療,隨訪至術后3個月。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心功能水平、血氣分析指標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 ?治療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心功能水平、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觀察組心率、左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二氧化碳分壓(PaCO2)值、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平均動脈壓(MAP)、心排量(CO)、心搏出量(SV)、左心射血分數(LVEF)、血氧分壓(PaO2)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體外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PCI在AMI后心臟驟?;颊邠尵戎行Ч_切,可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與心功能。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臟驟停;體外心肺復蘇;血流動力學;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狀動脈阻塞,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發(fā)病與糖尿病、血脂異常、不合理飲食、體質量指數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升高[1-2]。AMI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然發(fā)作性,持續(xù)時間超過30 min的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或憋悶感,部分患者發(fā)病前數天可能出現心悸、氣促、胸部不適等癥狀,或伴有咳嗽、皮膚蒼白、全身出汗、血壓降低等休克癥狀,危及生命安全。AMI發(fā)病迅速、病情變化快,如不及時救治會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出現心臟驟停,則會增加死亡風險[3]。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AMI的重要方法,針對合并心臟驟?;颊邉t需先實施體外心肺復蘇術,以恢復自主呼吸與自主循環(huán),然后再行PCI。但體外心肺復蘇術后仍有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容易錯過PCI治療最佳時機,被迫選擇藥物治療,造成預后欠佳[4]。本研究分析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PCI在AMI后心臟驟?;颊咧械木戎涡Ч,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4月臨沂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例AMI后心臟驟停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3.25±2.77)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0.5~4.0 h,平均入院時間(2.39±0.44)h;心臟驟停至復蘇成功時間3~9 min,平均時間(6.28±0.51)min;體質量指數20~2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52±0.36)kg/m2;文化程度:小學/初中7例,高中/???9例,本科及以上17例;合并基礎病情:高血壓15例,高血脂16例,高血糖1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4.10±2.8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0.9~5.0 h,平均入院時間(2.52±0.50)h;心臟驟停至復蘇成功時間3~10 min,平均時間(6.31±0.43)min;體質量指數21~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64±0.41)kg/m2;文化程度:小學/初中8例,高中/???0例,本科及以上15例;合并基礎疾?。焊哐獕?4例,高血脂15例,高血糖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臨沂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5]診斷標準;②心電圖顯示心臟驟停;③均行體外心肺復蘇搶救。
排除標準:①合并顱內血管畸形者;②存在治療藥物過敏史者;③合并其他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者;④合并多支血管病變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體外心肺復蘇術:采取胸外按壓,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復蘇治療,反復多次電除顫,于氣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對照組心肺復蘇成功后行藥物治療:使用阿司匹林(生產企業(yè):赤峰蒙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22,規(guī)格:75 mg)、氯吡格雷(生產企業(y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廣州海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479,規(guī)格:75 mg)抗血小板治療,均為150 mg/次,口服,1次/d;配合低分子肝素(生產企業(yè):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抗凝,4000 U/次,1次/d,皮下注射,持續(xù)5 d。觀察組體外心肺復蘇成功后行急診PCI治療: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行血管造影聯(lián)合支架植入術,術中干預梗死有關動脈,并于支架置入后進行血管造影,評估血流,術后進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療。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72 h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心功能水平、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并記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①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心率、平均動脈壓(MAP)、心排量(CO)、心搏出量(SV)。
②心功能水平:包括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③血氣分析指標:比較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
④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隨訪3個月,記錄心源性休克、心絞痛再發(fā)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發(fā)生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心源性休+心絞痛再發(fā)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兩組患者心率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MAP、CO、S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兩組患者LVEF值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VEDD、LVESD值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兩組患者PaO2值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兩組患者PaCO2值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隨訪3個月,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AMI發(fā)生后,患者血壓、心率等均會出現不同程度變化,初期心肌灌注量降低,供氧不足,心臟需要通過增加全身血液供給以改善缺氧,進而出現血壓升高等情況,如果救治不及時,部分患者可能直接休克,甚至心臟驟停。AMI后心臟驟?;颊卟∏閲乐?,死亡風險高,臨床應當盡早采取急診PCI治療,以重建冠狀動脈血運,提升患者存活率[6-7]。急診PCI治療前需采取體外心肺復蘇對患者進行搶救,維持通氣與循環(huán)。但心肺復蘇后10 min血流動力學仍無法穩(wěn)定的患者,因機體缺乏有效冠脈灌注,自主循環(huán)恢復不理想,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重建冠脈血運尤為重要[8-9]。
體外心肺復蘇可利用人工血泵代替自體心泵,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緩解心臟代償缺血情況,減輕心肌負荷損傷程度,促進心臟修復。體外心肺復蘇后采取藥物保守治療可溶解梗死部位,增強臨床救治效果;但藥物治療容易引起損傷部位出血,加之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等基礎疾病,增加顱內出血風險,治療效果欠佳,且復發(fā)率高。急診PCI治療能夠迅速尋找出“犯罪血管”,開通閉塞或狹窄的冠脈,促進心肌血氧供應恢復,改善左室收縮與局部室壁運動功能,進而較好的保護未梗死心肌[10-11]。PCI與體外心肺復蘇聯(lián)合能夠擴大AMI后心臟驟?;颊叩膿尵却翱?,為臨床救治提供時間支持,從而提高搶救效果,利于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72 h后觀察組、心率LVEDD、LVESD、PaCO2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MAP、CO、SV、LVEF、PaO2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隨訪3個月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體外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PCI能夠挽救AMI后心臟驟?;颊呱纳祁A后。李翠英[12]等研究顯示,觀察組MAP與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PCI聯(lián)合體外心肺復蘇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患者搶救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促進心功能恢復,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體外心肺復蘇術是搶救心臟驟?;颊呱走x方法,其可在維持患者循環(huán)血容量的同時為機體提供充足的氣體交換與血液灌注,有效維持臟器供氧,保障生命活動延續(xù)[13-14]。體外心肺復蘇術成功后開展急診PCI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PCI治療穿刺血管,通過導絲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開口處,然后將支架輸送到梗死動脈,以迅速開通冠狀動脈梗死部位血管,恢復梗死部位血液循環(huán),促進心功能恢復[15-16]。體外心肺復蘇聯(lián)合急診PCI治療,可維持AMI后心臟驟停患者動脈血氣、血流動力學等水平穩(wěn)定。此外,體外心肺復蘇可改善AMI后心臟驟?;颊叩慕M織血液灌注及氣體交換,而PCI能夠恢復冠狀動脈血運,恢復心肌血液灌注,挽救存活心肌,二者聯(lián)合治療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減少心肌缺血缺氧,避免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17-18]。
綜上所述,體外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PCI用于AMI后心臟驟停患者治療中效果確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與動脈血氣分析水平,促進心功能恢復,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陳要起,穆金興,陳洪波,等.芪藶強心膠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遠期心功能及支架內再狹窄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8, 17(4):334-338.
[2]陳慶梅,朱成振,時軍,等.冠狀動脈內彈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中無復流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5):805-808.
[3]劉偉,盧帝君.體外循環(huán)心肺復蘇在急診心臟驟?;颊邠尵戎械呐R床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9,47(1):8-10.
[4]劉萍,趙家斌.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驟停心肺復蘇后靜脈溶栓與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 20(8):1291-1293.
[5]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38(3):272-284.
[6]張武寧,彭雪梅,高曉東,等.芪參益氣滴丸對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hs-CRP水平及短期心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11):1543-1546.
[7]尚良,董平栓,楊旭明,等.阿普唑侖聯(lián)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術后合并焦慮抑郁患者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37(3):28-29,32.
[8]韓宗茂,高潔,高傳玉,等.早期血運重建及體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21,36(5):433-438.
[9]劉長智,周柱江,盧劍海,等.體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9,39(4):377-381.
[10]李紅梅,李勇新,張萬玲,等.體外心肺復蘇術聯(lián)合急診PCI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的效果[J].河北醫(yī)藥,2018,40(1):32-36.
[11]鄞松峰,陳太碧,謝惠晗,等.體外膜肺氧合聯(lián)合急診PCI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的效果[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1):1023-1028.
[12]李翠英,吳金海.急診PCI聯(lián)合體外心肺復蘇術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颊邠尵戎械膽脙r值[J].中國實用醫(yī)刊,2021,48(18):12-15.
[13]劉宇,倪祝華,李惟銘,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間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20, 28(4):181-186.
[14]雷遠麗,盧穎如,陳壽權,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颊哳A后因素隨訪研究[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8,27(7):740-746.
[15]常國棟,陳英偉.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8, 10(4):466-468.
[16]史慧荔,王海燕,花艷紅.體外心肺復蘇在心臟驟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9,15(5):419-422.
[17]吳穎,張勵庭,馮力,等.體外膜肺氧合聯(lián)合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颊叩呐R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8,33(6):561-566.
[18]梁茜茜,王寶玉,劉暢.體外膜肺氧合聯(lián)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颊吲R床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2021,16(2):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