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粥魚肚是江南古城鎮(zhèn)江的一道傳統(tǒng)名肴,也是烹飪界大名鼎鼎的一道特色菜,常用于婚宴、壽宴、喜宴等。主要原料是雞脯肉、魚肚。成菜具有制作精細、質感軟糯滑爽、潔白如雪、口味醇和、鮮爽味美、滑若凝脂,以及魚肚嫩潤、營養(yǎng)豐富等諸多特點,深受食客們喜愛。
雞粥魚肚菜肴名中雖然帶一個“粥” 字,但菜品中壓根兒就未用一粒米。這是什么原因,又同鎮(zhèn)江有什么淵源?這其中還流傳著一個民間故事呢。
話說慈禧太后晚年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食欲不振,體力不支,也不喜食葷腥,這可為難壞了御膳房的御廚們了:長久吃素食,身體肯定扛不住,如果做點葷腥吧,又讓老佛爺感覺油膩,聞之搖頭……怎么辦?
相傳,御膳房里有一位鎮(zhèn)江籍的御廚,廚藝不錯,為人也機靈善變通,他想方設法創(chuàng)制了雞粥魚肚這道名菜。菜燒好了剛端上桌,便令慈禧太后眼前一亮。她看到碗里像是《紅樓夢》中“玉田胭脂米”熬制的白粥,晶瑩剔透、細如凝脂、色白如雪,而且還有紅的火腿絲,綠的香菜心,金色的魚肚條,吃一口軟糯細膩,鮮爽無比,又有滋補功效。特殊處理后的魚肚,不僅毫無腥味,而且略帶韌性,豐富了口感,于是口味大開,慈禧不知不覺就喝了一碗,吃完之后大加贊賞,還獎賞了這位制作雞粥魚肚的鎮(zhèn)江籍御廚。從此,慈禧每天用膳必點這道菜,雞粥魚肚這道菜名就在宮廷里叫響了。大家都知道,這是老佛爺喜歡吃的菜肴。
這位御廚晚年回到家鄉(xiāng)鎮(zhèn)江,這道雞粥魚肚名菜自然就流傳于民間了。在中國菜點里,名字含有“粥”字,卻又不是粥的,恐怕僅此一例。為什么會這樣呢,這還要說到這道菜獨特且精細的制作工藝。
首先,烹制雞粥魚肚的主料,是剛宰殺的新鮮的雞胸脯肉,冷凍的雞胸脯肉絕不使用。同時須注意,這不是普通的雞胸肉,而是在慣常的雞胸肉的上方,靠近鎖骨的位置取出的一條肉,叫“雞前肋”。這是雞身上最細嫩鮮美的活肉,每只雞僅兩條這樣細長的肉,想要做一碗雞粥魚肚,需要起碼十幾條這樣的原料。
慈禧之所以看到這碗菜以為是粥,應完全歸結于制作的精細。從雞中取出雞前肋后,要立即帶熱漂洗干凈,不可帶一點腥味,然后剁制成雞茸。又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在砧板上剁制,須取豬皮充當砧板,這樣可避免砧板上的木屑混入胸脯肉中,既影響色質,又影響口感。釆用細刀排斬,剁制成茸,其刀工細膩到以手摩擦,要肉茸無顆粒感。其后,用蛋清攪拌,再用高湯養(yǎng)起來。惟有這樣做的雞茸,才能色澤雪白至晶瑩,猛一看還以為是大米粥。此菜一般不放料酒,忌諱料酒破壞色彩,全靠廚師手上功夫去腥生香。
其次,選用產(chǎn)自揚子江鎮(zhèn)江水域中的鮰魚肚,須身干體厚、色澤明亮且無蟲蛀和雜質,對有異味和已經(jīng)變質的魚肚,則不宜選用,否則,不僅會影響到菜肴的質量而且還有損人體健康。那么,同樣是鮰魚肚,為什么說單單使用揚子江鎮(zhèn)江段中產(chǎn)的鮰魚肚?原因很明顯:鮰魚、鰣魚、河豚都是洄游性魚類。鎮(zhèn)江瀕臨揚子江南岸,長江流經(jīng)境內(nèi)長達103.7千米,江闊水深,江中浮玉焦山旁小嶼環(huán)列,致使江蝦、蟲藻麋集,給從海里入江的洄游魚類提供了豐盛的餌料。進入長江鎮(zhèn)江段,是各種魚類吃得最好、體質最好、體力最好的階段,而魚肚也是最肥美的,故而,要吃鮰魚肚,首推鎮(zhèn)江。
接下來,先將魚肚用熱堿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凈。其后油炸發(fā)使之膨松飽滿。炸發(fā)魚肚,油溫很重要,一定要控制在200℃左右。油溫過高,魚肚易炸老、炸焦;油溫過低,魚肚則炸發(fā)不起來,達不到膨脹的效果。此外,炸發(fā)時還要不停地用漏勺翻撥魚肚,使其受熱均勻。最后炸到魚肚呈金黃色,用手一捏就斷碎、飽滿松脆即可。然后,水發(fā)進一步使之變軟和潔凈。關鍵是魚肚要多次清洗,使其不帶一點葷腥味,軟糯的同時還略帶一點韌性,再改刀成1厘米寬、3厘米長的一字條。
再次,肥膘應選用質優(yōu)色白的新鮮豬板油,或直接選用熟豬油;雞蛋也應選用絕對新鮮的。在烹制雞粥魚肚前,先要把鍋反復清洗干凈,不留半點污漬。然后,起火將鍋燒熱至發(fā)白,放入適量冷油在鍋內(nèi)涮一下倒出進行滑鍋。必要時可滑鍋二三次,以防止在燒制時菜品中出現(xiàn)黑色的斑點,或發(fā)生粘鍋現(xiàn)象。否則,就不符合成菜潔白如雪的要求。
此菜制作程序并不復雜:用油滑鍋后,入豬油,摻入雞清湯、蔥姜汁、精鹽、味精、雞蛋清,中火燒開后略勾薄芡,然后再倒入雞脯肉茸,并加入少許料酒燒制,使其菜品細膩滑潤,而且易上勁,絕無雜味。需要注意的是,當雞脯肉茸倒進鍋內(nèi)后,要用勺不斷地向一個方向攪動,使其均勻受熱,燒至黏稠。待雞脯肉茸逐漸凝固成雞粥時,迅速倒入已事先用鮮湯煨入味的魚肚,成熟后便可出鍋裝盤,最后再撒上少許火腿絲、香菜心,點綴一下即成。
當然,烹制雞粥魚肚這道傳統(tǒng)名肴,從技術層面上看有很大難度,非一日之功。從挑選食材、制茸、漲發(fā)魚肚、火候把控,到摻湯調(diào)粥、烹制成菜等,均有很多技術關鍵和絕技絕活,須道道工序精工細作,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制作不得法,都會直接影響到菜品的質量。即便是享譽天下的名廚,如果沒有接觸過這道菜,依舊做不好。這恐怕也是雞粥魚肚這道菜肴美譽度極高的原因。
潘春華:筆名秋實、春曉,江蘇鎮(zhèn)江人,高級政工師,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鎮(zhèn)江市委宣傳部新聞評論員,鎮(zhèn)江市政協(xié)文史重點作家。出版故土作品集《京江流年》,合作編撰《鎮(zhèn)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