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yǎng)。梅州中學各年級各學科每學期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近日,該校高二年級生物備課組和化學備課組圍繞現階段教學內容,開展了妙趣橫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舌尖上的生物
釀酒、泡菜制作實踐活動
釀酒、泡菜制作實踐活動是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三課本《生物技術與工程》相關內容,據悉,本次活動以《生物技術與工程》課程內容為指引,由生物老師指導各班學生分小組開展實踐活動,分別制作泡菜、米酒、果酒。“學生親身參與實驗,全程觀察記錄實驗內容,驗證科學真理;在以直觀、可感的體驗,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的同時,鍛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毕嚓P老師介紹到。
活動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并取得預期效果。學生們紛紛表示,活動非常有意義,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指尖上的化學
晶胞模型制作大賽
為落實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化學思維能力,高二年級化學備課組舉辦了“指尖上的化學”晶胞模型制作大賽。
相關老師表示,高二年級化學選科的同學們學習了晶體的相關知識,認識到晶胞是晶體中最小的重復單元,由于晶胞結構微小且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動手制作宏觀的實物模型,有利于強化晶胞結構在認知中的印象,夯實基礎知識。
活動中,參賽的同學們熱情高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使用黏土、橡皮泥、乒乓球、廢舊泡沫塑料、廢舊一次性木筷、牙簽等原材料,制作出了大批色彩斑斕的優(yōu)秀作品,如金剛石、銅、石墨、二氧化碳、氯化鈉、氯化銫、等物質的晶胞(或結構)模型。同學們結合晶體各原子的成鍵特點,不僅考慮到了原子之間的比例大小、成鍵角度、排列方式,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模型更加美觀,具有觀賞性。隨后,高中化學備課組的老師們認真評選、打分,最終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有9件作品獲得一等獎,18件作品獲得二等獎,16件作品獲三等獎。
據悉,優(yōu)秀的晶胞作品已放置在梅州中學院士大道進行展覽,供全校師生交流學習。優(yōu)秀作品將被學校收藏,供以后教學使用。
此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落實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能力。學生們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思維的碰撞和雙手的翻轉,打開了化學的奇妙之門,呈現了化學物質的結構美學。
(通訊員? 曾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