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杞茗
[摘?要]
高校音樂是一門關于美的課程,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找到“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答案,要在人才培養(yǎng)期間,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將紅色音樂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課程及學生實際情況,從課程思政的理念出發(fā),在音樂教學中合理滲透紅色音樂,確保高校音樂在教學實踐中能完成育人目標,確保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紅色音樂;應用策略;立德樹人;紅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11-0017-03
紅色歌曲的內容十分豐富,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及革命文化的濃縮,在人才培養(yǎng)期間能提供可靠素材,確保高校育人的可靠性與合理性。紅色歌曲具有較強的感染性與情感性,將其運用到音樂教學中能快速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提升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文章在分析時,以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要性出發(fā),積極探索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策略,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幫助。
一、音樂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雖然一部分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開始應用紅色音樂,但是由于在應用期間未能對學生接受能力、審美水平進行全面了解與,導致所選取的紅色歌曲缺乏深度,無法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提供有效幫助。高校音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紅色音樂的滲透要求教師能篩選合適的紅色音樂作品,為學生呈現豐富的、具有內涵深度與教育意義的作品,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紅色作品篩選過程中存在盲目性與隨意性,無法選擇藝術性、審美性與思想性較強的紅色音樂,影響紅色音樂作用的發(fā)揮。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設置,紅色文化的滲透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在課程思政設置中紅色音樂的挖掘不夠有效,導致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度不夠,無法與學生情感進行互通,不利于紅色音樂文化與內涵的滲透。所以要求課程思政建設中合理體現紅色文化,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作用。
紅色音樂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尋求解放、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寫照,在中國人民的長期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形成諸多紅色音樂。紅色音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領域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迸發(fā)出新時代的氣息與特色。紅色音樂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發(fā)揮其育人功能[1]。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高校音樂教學也要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做好人才培養(yǎng)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紅色音樂中蘊含著德育功能,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通過紅色音樂的應用,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奮斗精神,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2]。
二、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想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想建設中的地位
高校音樂課程思政建設中,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建黨百年的關鍵時期,音樂教學更要利用好紅色音樂作品,講好紅色故事,講好黨的故事[3]。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想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先進文化的凝練,在紅色音樂作品中蘊含著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及延安精神,這些紅色精神文化都能在紅色歌曲中找到它們的身影。
(二)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想建設中的作用
1.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素材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為豐富教學內容,給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素材,要求教師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紅色音樂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內容,能極大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實現教書育人的現代化,紅色音樂中有不同的素材與內容,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4]。
2.繼承與發(fā)揚紅色文化
紅色音樂是紅色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紅色文化對于人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但是在長期發(fā)展中紅色文化開始被年輕人淡忘,這時就要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應用紅色音樂,強化紅色文化的滲透。這些年在我國社會經濟長期發(fā)展中,年輕人的價值觀出現偏離,亟需在課程思政精神中發(fā)揮紅色文化的價值,讓紅色文化中的精神與內涵得以傳承,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可靠支持。
三、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對策
(一)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發(fā)揮紅色經典音樂課程思政作用
紅色音樂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價值。在紅色音樂中紅色文化主要表現為艱苦樸素精神、樂于奉獻精神等優(yōu)秀的品格,在教師的合理引導與應用下,能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抵制不良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影響。下面就對紅色音樂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5]。
1.了解學生接受能力與審美水平
高校音樂課程思政建設中紅色音樂的應用,一定要與時俱進,選擇合適的紅色音樂,但是在選擇期間如果不夠合理及缺少針對性,難以有效發(fā)揮紅色音樂的作用,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通過對學生接受能力及審美水平的了解與分析,選擇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紅色音樂,并能在介紹紅色音樂過程中對音樂的歷史文化、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等進行介紹與滲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紅色音樂的內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他們喜歡的紅色音樂,提升接受度,激發(fā)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選擇《中國夢》,這首歌曲具有優(yōu)美的旋律,接近于流行音樂,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相貼合,將這類紅色歌曲融入到課程思政建設中,不僅能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還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6]。
為讓學生與紅色音樂之間產生共鳴,發(fā)揮紅色歌曲的內涵與作用,要求所選擇的紅色音樂具有良好的育人價值。在紅色音樂的熏陶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及民族凝聚力,讓學生能與紅色文化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一部分紅色音樂的應用,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可選擇的紅色音樂有《黃河大合唱》《十送紅軍》等,在紅色音樂滲透期間,要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及文化自信相聯系,讓學生能在紅色音樂中感受紅色力量,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7]。
2.合理篩選紅色音樂作品
紅色音樂作品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必須滿足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并能結合學生、紅色音樂的內容,促進紅色音樂教材的挖掘與設計,讓紅色音樂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心里[8]。紅色音樂資源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高校能運用紅色音樂資源。所以教師在紅色音樂的融入中,要合理篩選紅色音樂作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紅色音樂作品要能以聲像、文字等各種方式,走進高校音樂課堂,充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讓大學生能感受到紅色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與育人作用。
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要將紅色音樂作品作為教學的核心,在傳遞音樂學習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能理解紅色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到音樂創(chuàng)作時期的艱難背景,要將紅色音樂資源中的情感、文化、精神等滲透到教學實踐中[9]。紅色音樂作品的選擇,要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在危急關頭的創(chuàng)作背景。比如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選擇《義勇軍進行曲》,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多媒體圖片、聲像等各種形式,讓學生理解到音樂背后的歷史、文化等相關內容,要讓學生了解《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紅色音樂作品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作用。
也可以在紅色音樂作品篩選中讓學生走進其艱苦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那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紅色音樂作品有著廣大勞動人民和無數共產黨艱苦奮斗、浴血抗爭的背景,能加深學生對特殊歷史時期的文化、歷史與艱苦奮斗史的理解。比如《十送紅軍》,這首紅色音樂作品能對蘇區(qū)紅軍長征之路、蘇區(qū)婦女同志送別蘇區(qū)紅軍以及蘇區(qū)人民與紅軍之間的深厚感情進行表現[10]。再比如《松花江上》,作品中所描繪的是東北人民流亡之苦、親人離別之痛,在這首紅色音樂作品中所呈現的內容兼具敘述性與抒情性,且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將紅色音樂作品應用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通過紅色音樂作品的學習,學生能夠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為實現“全過程育人”提供支持[11]。
3.線上+線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紅色音樂資源的利用,不僅要發(fā)揮好線下教學的作用,還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利用好線上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的教學途徑,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線上平臺可以是高校的信息化平臺,也可以是自媒體平臺,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能充分發(fā)揮線上教學的作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打造高質量的教學氛圍。比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抖音平臺,上傳一些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讓學生在分析音樂技巧的同時,能深度挖掘紅色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及思政內容。抖音具有較強的傳播與互動功能,在抖音幫助下,教師能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互動,深度挖掘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
(二)對紅歌文化價值開展多層次挖掘工作
在紅色音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是革命精神的產物,更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懷,并能傳遞“真、善、美”,在紅色音樂作品學習中,要讓學生通過動人的旋律、優(yōu)美的曲調,感受作品的內涵與價值,產生歷久彌新之感。紅色音樂作品在當時代依然具有時代價值,能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心底感受到紅色音樂作品的內涵[12]。在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充分挖掘紅色音樂作品的“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紅色音樂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正氣,弘揚正能量。我國當下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各類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建立。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重視思政教育,充分發(fā)揮紅色音樂作品的育人功能,并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弘揚正能量,要讓學生在紅色音樂的學習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意志品格[13]。我國快速發(fā)展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在高校思政教育滲透過程中,要求學生能掌握歌曲背后的故事,要讓學生能看到國家的發(fā)展歷程,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不斷創(chuàng)新紅歌教育推動音樂課程思政有序開展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要求音樂教師發(fā)揮其引導與建設性作用,深度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并將其與思政教育結合在一起,確保課程思政教育體現中紅色音樂的價值。為深度挖掘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紅歌教育,推動音樂課程思政的有序開展,注入時代新內涵,展現時代新氣象[14]。教師要在傳統(tǒng)紅色音樂的梳理與總結過程中,大膽創(chuàng)新,使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拓展音樂課程思政模式,在紅色音樂教育教學中,要能轉變傳統(tǒng)思維理念,對教學模式、內容等進行創(chuàng)新,延伸音樂課程思政的內涵,避免受到傳統(tǒng)音樂的束縛,影響其育人功能。在學習《紅梅贊》時,教師就要對教學方式予以創(chuàng)新,通過音樂與表演相結合,讓學生深度體驗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及愛國精神。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第二課堂,比如參觀主題博物館、走進紅色音樂廳,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音樂及紅色文化,感受紅色音樂的育人價值。紅色歌曲傳承需要利用新興技術?;ヂ摼W信息技術在文化教育、資訊傳播方面具有強大優(yōu)勢,紅色歌曲的傳承不能僅依靠線下課堂教學,如此對紅色歌曲的技巧教學和文化教育都是極其低效的。紅色歌曲的傳承不只是高校的任務,它面向的應該是更廣泛的人民群眾,面對如此大的基數,紅色歌曲和紅色文化的傳播教育則必須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以線下加線上、教學加普及、創(chuàng)作加傳播的多元化體系來完成紅色歌曲的教育傳承任務。
結?語
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要求教師能深度挖掘紅色音樂的內涵與價值,創(chuàng)新思維理念,融入時代內涵,充分挖掘紅色音樂中的育人功能,并能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將紅色音樂合理引入育人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確保能在全過程實現育人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未來紅色音樂作為紅色文化的主要載體,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依然會發(fā)揮其積極作用,要求教師一定要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理與篩選,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教學工具與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注釋:
[1]楊德武,王俊瑩,姜俊茹,李?暉.課程思政資源共建模式在專業(yè)群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醫(yī)學免疫與影像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1(14):1764—1767.
[2]劉雅琴,李?焱.試論抗戰(zhàn)歌曲在音樂課程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以歌曲《長城謠》為例[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3):41—44.
[3]任?磊,韓?丹,章逸倩,舒麗芯.課程思政背景下探究電影教學法在藥事管理教學中的應用——以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13):53—54.
[4]劉艷玉,李?蒙,蔣建偉.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在線上教學中的應用——以河北經貿大學新財經數據庫課程建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30):153—156.
[5]韋?福,王曉波,邱惠婷.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的基本目標主要內容及實現路徑探討——以“社會政策”課程為例[J].河池學院學報,2020(06):118.
[6]馬存孝.紅色經典音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探析——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為例[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1(05):51—55.
[7]曹全毅,袁?蓓.試談思政在鋼琴課中的運用——以(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鋼琴曲為例[J].北方音樂,2020(18):96—97,236.
[8]王?茢.融合紅色文化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探究——以“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方法”課程為例[J].大學,2021(36):117—120.
[9]葉?廷,黃?科.“中國夢”語境下的高職《導游業(yè)務》課程思政探究與實踐——以《紅色旅游地接服務》模塊為例[J].綠色科技,2021(21):277—280.
[10]李?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探索——以“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11):71—81.
[11]雷?捷,陳麗明.紅色經典音樂在音樂課程思政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0(27):101—102.
[12]曾?環(huán).關于軍校音樂通識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以國防科技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0(02):111—114.
[13]劉雅琴,李?焱.試論抗戰(zhàn)歌曲在音樂課程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以歌曲《長城謠》為例[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3):41—44.
[14]葉?廷,黃?科.“中國夢”語境下的高職《導游業(yè)務》課程思政探究與實踐——以《紅色旅游地接服務》模塊為例[J].綠色科技,2021(21):277—280.
(責任編輯: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