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波,張 偉,朱虹穎,胡 鶴,汪 科,王維剛,鄧家強
(1 成都市大邑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1330)
(2 成都市大邑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四川 成都 611330)
疼痛是人體的第五大生命特征,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活與生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治療時,內臟與軀體通常會產生一定的疼痛感,其中,對于內臟疼痛來說,時間相對較短,約6 ~12 h;對于軀體疼痛來說,時間相對較長一些,約為術后2 d。受到疼痛的影響,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提升了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復。所以,在患者治療周期內,應予以提供科學、合理的疼痛管理工作,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诖?,本文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50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C)患者,探討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在加速康復外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50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C)患者,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0 例。對照組中,男136 例,女114 例,年齡21 ~49 歲,身高1.55 ~1.87 cm,體重48 ~97 kg。試驗組中,男139 例,女111 例,年齡23 ~51 歲,身高1.52 ~1.89 cm,體重51 ~93 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行全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術后須拔除氣管內導管或氣管造口換管;②年齡18 ~75 歲;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Ⅳ級;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3 級;無嚴重的呼吸系疾病,脫氧條件下SpO≥90%;④受試者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現(xiàn)存精神疾病或自述表達障礙患者;②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3 級;③有嚴重的呼吸系疾病,脫氧條件下SpO<90%;④有高乳酸血癥者;⑤過度肥胖、鼾癥或體重指數(shù)(BMI)≥35 kg/m;⑥在入選研究前2 周內接受全麻手術者;⑦手術后直接轉至ICU 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管理模式,包括一般心理疏導,膳食指導等。試驗組患者實施圍術期疼痛管理,主要包括:(1)術前管理。與患者交談,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采取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干預措施,以使患者心理保持平衡。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2)術中,通過靜脈滴注或肌肉注射的方式,向患者體內注射塞來昔布那溶液,以對患者超前鎮(zhèn)痛處理;手術將要完成時,使用鹽酸羅哌卡因在患者腹膜層、腱鞘層、肌肉層、皮下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手術完成后,使用麻醉超聲進行腹橫肌平面阻滯或腰方肌阻滯處理;手術連接靜脈鎮(zhèn)痛泵。(3)術后,成立鎮(zhèn)痛管理小組,每名小組成員工作前,均接受專業(yè)的培訓,并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加強對小組成員的管理。定期對患者進行觀察,判斷患者疼痛狀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方案,應予以補救性處理,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利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共7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2)通過疼痛自評量表(VAS)的方式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共10 分,數(shù)值越大,表示患者疼痛感越高。(3)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癥、皮疹、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4)觀察患者的手術臨床指標和住院時間情況。其中,手術臨床指標主要包括術后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同時,還包括停止輸液時間。(5)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和患者滿意度情況。其中,數(shù)字評定量表是當前國內外評估圍手術期疼痛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且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量表。因此,在評估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時,以VAS 評分作為依據,無痛為0 分,輕度為1 ~3 分,中度為4 ~6 分,重度為7 ~9 分,劇痛為10 分,將3 分及以內VAS 評分的患者視為優(yōu),將評分為4 ~6 分的患者視為良,將評分為7 ~9 分的患者視為中,10 分視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后者依據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調查,其內容包括管理態(tài)度、管理技巧等,滿分為100 分,4 個評價等級,即①非常滿意:評分在90 分以上;②一般滿意:評分在70 ~89 分;③不滿意:評分在60 ~69 分;④非常不滿意,評分在60 分以下??倽M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管理前,兩組SAS、SDS 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試驗組SAS、SDS 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結果比較(± s,分)
管理后,試驗組VAS 評分為3.51±1.08 分,低于對照組的6.45±2.82 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結果比較(± s,分)
管理后,試驗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4%,低于對照組的1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管理后,試驗組的首次排氣、排便、下床活動時間、停止輸液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臨床指標及住院時間結果比較(± s)
管理后,試驗組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和患者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n(%)]
在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中,疼痛作為臨床中的常見癥狀,屬于復雜性的生理、心理活動,不僅包括由機體傷害性刺激產生的痛感,而且包括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產生的疼痛反應。痛覺可作為機體受到傷害后發(fā)出的警告,以促使機體產生防御性保護反應。對于患者而言,手術是一種應激反應。而在圍術期出現(xiàn)的疼痛感,除由手術帶來的傷害性刺激所引發(fā)的疼痛外,通常會伴有情緒色彩,其主要表現(xiàn)為植物內臟性反應和軀體運動反應。一般情況下,圍術期患者的疼痛度在中度以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身體上存在切口,加之疾病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內臟與軀體產生一定的疼痛感,輕者干擾患者生活,重者會產生低氧血癥、皮疹等并發(fā)癥,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不利于患者康復。所以,患者治療的同時,必須予以提供良好的疼痛管理,以減少疼痛對患者生活與康復的危害性。
以往階段,醫(yī)療領域通常采用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管理,通過這一管理模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使患者心理狀態(tài)保持相對較為良好的水平,對患者康復具有一定幫助。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人們逐漸對醫(yī)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然采用常規(guī)管理模式,則很難滿足現(xiàn)代患者的實際需求,導致護理效果顯著下降,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治療時,急需一種效果更加良好的管理模式。而圍術期疼痛管理則可滿足這一要求。術前,通過心理指導,加強患者對手術方案的了解程度,轉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使患者能夠予以配合,為患者更好地進行手術奠定良好基礎。術中通過注射塞來昔布那溶液的方式,為降低患者術中患者疼痛感做好準備。通過注射鹽酸羅哌卡因,可阻滯患者神經系統(tǒng),使患者皮膚產生麻痹,進而減輕傷口對患者造成的疼痛感。同時,相對于常規(guī)的布比卡因相比,羅哌卡因感覺阻滯與運動阻滯分離更加明顯,具有外周血管收縮作用,因而安全性更高。通過腹橫肌平面阻滯,阻滯前腹部的神經,降低患者腹壁的疼痛感。同時,通過靜脈鎮(zhèn)痛泵的應用,也可達到一定的鎮(zhèn)痛效果。術后,成立了鎮(zhèn)痛管理小組,且所有成員均接受過專業(yè)培訓,學習了大量的疼痛管理知識,強化疼痛管理技能,可向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務。通過患者觀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鎮(zhèn)痛,能夠保證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減少鎮(zhèn)痛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利于并發(fā)癥的預防。此外,發(fā)現(xiàn)試驗組SAS 評分(48.35±3.37)低于對照組的(52.57±4.24);試驗組SDS 評分(47.37±3.12)低于對照組的(52.03±4.06); 試驗組VAS 評分(3.51±1.08)低于對照組的(6.45±2.82);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4%低于對照組的14.4%,也表示圍術期疼痛管理效果更加良好。
另外,此次還顯示,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排便、下床活動時間及停止輸液時間,試驗組各時間均更短。同時,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更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試驗組的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92.80%)、患者滿意度(98.40%),相較于對照組(85.20%)(88.40%)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上述結果提示,在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管理(fast-track surgery, FTS)中,將圍術期疼痛管理應用其中,能夠縮短首次排氣、排便時間,能夠縮短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與此同時,還能夠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能夠增強患者滿意度。除此之外,圍術期疼痛管理的實施對于提高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圍術期疼痛管理應用于LC 患者中時,能夠在提高患者康復速度的同時,降低患者因疼痛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起到緩解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等心理負向情緒的作用。圍術期疼痛管理中,通過與患者展開的積極溝通能夠促使患者認識LC 手術帶來的疼痛,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麻醉醫(yī)師還能夠依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有效緩解應手術帶來的疼痛,從而能夠提升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和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治療周期內,采用圍術期疼痛管理模式,將會減少患者疼痛感,有利于負面心理的改善,并加強并發(fā)癥的預防,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于提高疼痛緩解優(yōu)良率和患者滿意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價值,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