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明
摘? 要:識字教學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元的識字教學,而不是簡單地教識字,運用多種途徑激發(fā)孩子學習識字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是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結(jié)果評價
一、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币寣W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抓住學生心理的脈搏,多方面引導,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識字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必然會主動探求識字的方法,逐漸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的增多,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發(fā)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記憶為主,學習的動機主要是興趣,并喜歡以新奇內(nèi)容為主的學習活動。根據(jù)這些特點,在教學中,筆者嘗試憑借色彩亮麗富有童趣的游戲讓孩子入情入境地反復誦讀詞語,把識字、理解詞語和認識事物融為一體,通過視覺感受、形象感悟,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機會,把生硬的學習變成了一個游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最直接、最清晰、最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這真正的體現(xiàn)了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fā)給每人一張,讓他們組成生字,全體學生認讀。比如把“蟲”和“馬”“蟲”和“義”分別拼成“螞”“蟻”。還有玩摘“水果”的游戲。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這、過”“刻、孩”“欄、攔”等。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后用這個字組詞。通過巧妙設計各種與識字相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引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識字不光是在課堂中,家庭環(huán)境識字也很重要。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們最為熟悉的環(huán)境,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家庭生活。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對孩子們影響就會很大,因此,識字教學要緊密結(jié)合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大家都常見的家庭環(huán)境來引導孩子識字。比如說“爸、媽、爺、奶”等生字時,找?guī)讉€學生,一個扮演家長,一個扮演孩子,演示父母長輩的樣子,邊演示邊教認這些生字,孩子們就能在歡笑聲中記住這些字,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傳授學生識字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睗h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的重要特征,在教學中可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出發(fā)點,努力變抽象字符為直觀形象,把識字和學詞、學句、口語交際、課外閱讀、寫字等語文實踐結(jié)合起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一是歸類識字,在識字教學中,只要讓學生找到識字的規(guī)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才能讓他們舉一反三,逐漸形成不用指導也能把生疏的字學會的能力。如采取加一筆、減一筆的方式。中國的漢字有許多只是多了一、兩筆,因此,在教學這些獨體字時,可采用加一筆、減一筆的方法進行教學。如“十”字,下加長橫成“土”,而土字加上一橫成“王”,“王”中加一點成“玉”,上加一點成“主”,這些字只要變一變,就能帶出一串字,即幫助學生寫好字,又加深了他們對字的印象。漢字中的絕大部分是形聲字,因此必須使學生明白形聲字的類別以及形旁、聲旁的意義,循此規(guī)律去教學漢字,必有良好的效果。如教學三點水的字都與水有關,因此歸納出的一串字:“法”“洗”“江”“河”“淡”“海”“洋”“洞”“潑”“波”“灘”“流”“溪”……教學提手旁大多與手上動作有關,歸納出“掃”“把”“提”“打”“拍”“捧”“抱”“投”等既幫助學生了解了意思,又有利于學生記住這些字。二是識字要有輕重之分。字字都詳教,字字都平均用力,效果并不好。學生對簡單的、常見的字能記住,但對那些字形復雜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難深刻記住了。所以,可在課前認真?zhèn)湔n,詳略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每一節(jié)課中的生字,哪幾個是學生難記的,哪幾個字是學生熟悉的,在教學時就重點指導記憶那些難記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幫助孩子們記憶它,而對那些熟悉的字則不必花費太長的時間。三是鞏固記憶。進行歸類、重點指導,這些都只是幫助學生來記憶生字的形、生字的樣。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所以,對認識的這些字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用它來組詞、說話,通過組詞說話加強對字的認識和使用。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這些字的語句,讓學生通過讀語句,在語境中辨別、鞏固記憶這些字,也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途徑之一。
三、拓寬學生識字渠道
在學生學好課本的同時,教師應重視拓寬學生視野,注意利用課外資源,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感受語文,運用語文,鼓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每教一篇課文之前和之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到課外廣泛收集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的一些字、詞語和句子(如平時筆者經(jīng)常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和“字寶寶”交朋友,如:在家里、超市、醫(yī)院、馬路上、公園里等不同場所識字。同時,并鼓勵學生隨時將課內(nèi)外認的字制成識字卡片,裝進識字袋;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檢查反饋,評比“識字大王”。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huán)境中的字時,會有多么高興??!因此,學生樂此不疲,有時還把一些“字”帶到學校來,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在兒童識字達到一定的量,有閱讀的愿望和沖動時,及時抓住有利契機,有效激發(fā)其閱讀興趣,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讀物的閱讀。這不僅能使學生的閱讀心理得到滿足,更能讓學生在課本以外新鮮的語言材料中激起閱讀的興趣,在主動閱讀的過程中識字,識字又促進了閱讀,有效地達到了鞏固課內(nèi)識字和增識漢字的目的。
四、建立評價機制
在識字教學中,除了運用上述方法以外,還可引進了評價獎勵機制,讓學生“資源共享”。課堂教學中隨時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鼓勵和貼星的獎勵,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教師可在黑板上設置“評比臺”,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新知、學習新知,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在讀書、讀報后進行討論、交流,找一找自己的已認識的字,說一說自己的識字好方法。然后小組成員間進行比賽,比一比誰認得多,再評一評哪個同學的識字方法好、好在哪里。最后,請小朋友給認字多、記字方法好的同學獎勵一顆小星星,給他所在的小組加上一分。每周五下午放學時進行總結(jié),累積分數(shù)多的一組為獲勝組。每月一總評,看誰貼的“星星”最多,獎勵前三名小紀念品。
兒童具有好奇、好動、好想、好強的心理特點,有很強的可塑性。要想提高識字效率,必須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想方設法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只有這樣,才能走出識字教學的誤區(q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變枯燥乏味的識字為靈活生動的記憶,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使“苦學”變成樂學。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夏麗麗. 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 新課程,2021(34):85.
[2]魏學梅. 淺談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J]. 新課程,2021(03):60-61.
[3]李靜潔. 淺談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教學實踐有效策略[J]. 考試與評價,20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