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芬
摘 要: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課內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是學生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筆者在數學作業(yè)設計中嘗試采用聽、說、讀、做的非書面作業(yè)設計,設計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趣味活動,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學習數學知識。通過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讀一讀、做一做等形式的活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落實于生活中,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以及動手能力,拓展他們的空間思維,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數學課程總目標進行了四個方面的闡述,并提出:“建立數感,空間觀念、符號意識和模型思想,初步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薄半p減”政策要求一、二年級不能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那么設計新型的數學非書面作業(yè),既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能力。
一、從聽中領悟數感
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習0到10的數字時,為了提高他們對10以內的數的認讀能力,筆者開展了“數字速記”活動。3人為一組,進行接力賽。玩法:由教師告訴①號學生一個5位的數字編碼,學生聽后要到指定的位置傳達給②號學生,再由②號學生到指定的位置把數字編碼傳達給③號學生,最后由③號學生到指定的位置,用數字卡片擺出這個5位的數字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和數感。又如:課前1分鐘聽數學小故事,滲透數學思想。學生愛聽故事,每次都是全神貫注的。有一次筆者講《猴子吃橡子》的故事:“有一位少年養(yǎng)了2只猴子,每天早晨,他給每只猴子4個橡子,它們十分高興地吃了。到了晚上,再給它們3個,猴子就大吵大鬧起來。它們想不通:為什么晚上比早晨少了一個呢?于是,少年改為早上給3個,晚上給4個。猴子就高興了,它們發(fā)現:每天晚上都比早晨吃到了更多的橡子?!睂W生聽完故事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到“3+4=4+3”,雖然學生在一年級還沒有接觸到加法交換律,但從故事中滲透了交換律的思想,為學生往后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基礎。
二、從說中理清算理
一年級上冊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教學“湊十法”這一知識點時,筆者采用借助實物,讓學生反復說的形式,內化湊十法算理。例如:8+7,可以把8湊成十,也可以把7湊成十,你會用圖示表示出來嗎?借助實物,筆者邊說邊擺,學生興致勃勃,很快就理解了湊十法就是要先把其中一個加數湊成十。像這樣,教師示范說、同桌互相說、小組交流說,借助學具盒里各種實物反復地說,把抽象的算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時還可以讓學生說口算結果,發(fā)展他們的運算能力。大部分人認為口算算錯是粗心,但事實上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學生只有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計算,以后才能運用到更多數的運算。在講清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練習,是確保準確率的辦法。但是只靠紙筆練習,不但耗費時間,而且形式枯燥。因此,設計形式多樣的方式呈現。例如:玩搶答、開火車等速算游戲;看數說算式(教師黑板上寫一個數,讓學生說出得數是這個數字的算式);說運算符號(利用學具盒里面的一些數字和符號卡片,讓學生擺“4+3 7-2”,讓學生從“>、<、=”中選擇正確的符號),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從讀中啟發(fā)思維
一年級的教材中都是以主題圖的形式呈現信息。教會學生讀圖,從主題圖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能有序、清晰地表達出圖意,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也能為學生打好“數形結合”的基礎。因此讓學生學會讀圖,促使學生的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同步發(fā)展。讀教材中的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看圖說圖意訓練后,筆者會布置一項讀圖的作業(yè),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讀出圖里“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回家讀給家人聽,第二天上課再讀給老師、同學聽,看看誰讀得更清楚、更準確、更響亮。
四、從做中形成能力
部分學生的空間觀念較弱,只能靠一些動手操作的活動來彌補差異。在學習“認識圖形(一)”這個單元,有些學生對圖形的拼組出現困難。這樣,筆者會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課內、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在操作中,慢慢形成空間觀念。例如:“這堆物體哪些容易滾動?哪些容易推動?分別說一說他們的名稱?!薄澳銜堰@些物體分類嗎?通過分類,了解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用學具盒里的紅色小正方體拼一拼,請你拼出一個大的正方體,至少用多少個小正方體?用同樣大的4個小長方體,你能拼出幾種不同的圖形?”等等。學生只有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才能理解,才有助于他們形成空間思維。
作業(yè)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學會思考。作業(yè)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矯正教學,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茖W合理的設計作業(yè),才能讓學生喜歡做數學作業(yè),獲得愉悅的體驗,發(fā)展自身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杰森·威爾克斯.燒掉數學書:重新發(fā)明數學[M].唐璐,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