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媛 曾令思
摘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的問題,是教師良好的教學資源。寫作教學中,教師在結合課程標準及語文課本的基礎上,可將學生零散的寫作問題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形成“作文問題單”,并以此為依托,進行寫作指導的教學。
關鍵詞作文問題單寫作教學作文升格
學習需要思考,思考源于疑惑,疑惑產生問題。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問答法(“產婆術”)到春秋時期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再到南宋教育家朱熹“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再到十九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問題教學法”等,無一不展示了“問題”對教學的重要意義。筆者發(fā)現(xiàn),借助“作文問題單”進行寫作教學,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聚焦,教學目標的清晰,教學過程的簡明,同時,寫作教學的效果更加明顯。下面就以近期的一次作文教學——“突出中心”修改指導為例,談談“作文問題單”的使用。
一、借助習作,分析問題
在近日習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出現(xiàn)了中心偏離、中心不集中、中心不突出的現(xiàn)象,圍繞中心進行寫作既是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是教師理應關注的重點教學內容。在統(tǒng)編本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本中,非常明確地談到“圍繞中心進行寫作”是寫作教學的重點內容。如七上第五單元寫作訓練為“突出中心”,七下第四單元寫作訓川練的重心為“學會圍繞中心進行選材”,九下第三單元寫作訓練“謀篇布局”里談到“要圍繞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對材料作全面的梳理?!背_課本的直接呈現(xiàn)之外,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初中學段的“寫作目標”中也明確要求寫作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綜上分析,學會圍繞中心進行寫作,是學生真實學情的呼喚,教會學生圍繞中心寫作,是教師把握寫作教學重點的需求。有了這樣的理解后,筆者將學生近期習作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從整理中發(fā)現(xiàn),雖然習作中出現(xiàn)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因詳略不當而造成的中心不突出;2.因缺乏點題而造成的中心不突出;3.因邏輯混亂而造成的中心不突出。
二、確定內容,設計教學
明確原因后,筆者首先圍繞問題進行篩選。將中心不突出的習作篇目羅列出來,細讀分類,選擇其中題材最常見、最易于課堂修改的篇目作為備選材料。隨后,將習作進行調整,或取其片段,或取其提綱,形成一個個“例子”,使“該片段足以說明問題,且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所可能引起的注意而導致精力的渙散而干擾了所‘例的主題”。這樣,借用“例子”,就可以集中反映三種典型的中心不突出的情況。隨后,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以學生為主體活動,附于“例子”后面,形成“作文問題單”。(如下圖所示)
作文問題單
例1:作文片段
離別的滋味
……
在那個萬物復蘇的春天,爺爺卻被查出了重病。那時家里忙得不可開交,但在兩個月后爺爺卻不見好轉。于是我們家決定讓爺爺與奶奶一同回到在鄉(xiāng)下的老家。可一段時間之后,驚人的是爺爺?shù)牟【谷辉诤棉D。
聽到爺爺好轉的那個滿樹綠意的夏天,我們一家人便回到了老家?;丶液螅瑺敔斂吹轿覀兙腿缤粋€小朋友看到了糖果一樣。他非常喜歡和我們待在一起,那幾天他總是一臉的微笑,像是掉入蜜罐一樣??煽鞓返臅r光終是短暫的,不久我們便要離去了。
在我們離去之時,坐在車上,我不禁地往后一瞥。只見爺爺孤零零地站在門口,就像一根竹竿一樣立在那里。我的眼漸漸地模糊了,那一刻,離別的滋味如此難受。
……
例2:作文提綱
我愛夏雨
①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窗外已經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昨夜的悶熱、煩躁已經蕩然無存,這場夏雨,讓我的心情舒暢多了。
②夏季的雨量也更多。
③夏季的雨還是不可預測的。
④夏季的雨還是短暫的。
⑤我愛夏天的雨。
例3:作文提綱
值得珍藏的美
①什么可以被珍藏呢?也許是個珍寶,也許是某個角落的奇花異草,也許是某個夜晚的星辰……我心里珍藏的卻是堅強的美,樂觀的美,貧窮的美,思念的美……
②這位留守兒童的堅強。被她棄,獨自堅守著家。
③這位留守兒童的樂觀。面帶微笑。
④這位留守兒童的貧窮。家中生活異常艱難。
⑤這位留守兒童的思念。思念遠方的父母。
⑥難道這種堅強,樂觀,貧窮,思念的美不值得珍藏嗎?
[活動1]小組討論:以上三個例子存在什么共同問題?
[活動2]你認為以上例子可以怎樣修改?請結合一例,提出一條建議,并分析說明。
[活動3]牛刀小試:結合建議,選擇其中一例,進行升格修改。
三、課堂教學,按“單”索“計”
以“作文問題單”為抓手,借助一節(jié)作文評講課,指導學生進行例文修改。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1.評評例子,說說感悟
學生閱讀問題單,完成[活動1]“小組討論:以上三個例子存在什么共同問題?”經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是片段還是提綱,這三例都存在中心不突出的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三例中心不突出呢?經過逐一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例1的主要原因是詳略不當。本該詳寫的離別部分,內容太少,不夠突出,原本該略寫的離別前的部分,內容過多、篇幅過長,這樣一來,題目中“離別”二字就體現(xiàn)得不夠充分,進而作者內心的“滋味”就不夠突出。例2的主要原因是文不對題,偏離中心。從提綱來看,②③④這一主體部分,集中寫夏雨的特點,它與題目“我愛夏雨”缺乏緊密關聯(lián),尤其是喜“愛”的情感,在提綱中并未體現(xiàn),這就造成了提綱內容與題目失聯(lián)。例3從提綱的外在形式看,好似與題目密切相關,但只要認真一讀,便可發(fā)現(xiàn),該提綱在邏輯上生拉硬扯,強加關聯(lián),缺乏邏輯,例如第④⑤兩段寫貧窮、思念,與文章意圖表達的中心“值得珍藏的美好品質”并無關聯(lián)。
2.共商共議,找找對策
明晰了以上三例的共同問題,分析了問題的原因后,學生繼續(xù)完成[活動2]。
以上例子可以怎樣修改?請?zhí)岢鲆粌蓷l建議,并結合其中一例進行分析說明。
經過討論、交流,共梳理出四種方法,具體如下。
(1)刪去冗雜,精簡概括
刪——刪去與中心無關聯(lián)的內容。例1中,整篇文章以離別為主要內容,與離別無關的事,則不需涉及。據此,上文的“家里忙得不可開交”“于是我們家決定讓爺爺與奶奶一同”等內容可刪去。
簡——精簡與中心有一定關聯(lián),但不能直接表現(xiàn)中心的內容。有些時候,為了敘述的完整,會提到與中心有一定關聯(lián)的內容,但這部分內容只起穿針引線或豐富文章的作用,它不是文章的主體。因此,在寫作時,我們可以力求以簡潔的語言,進行概述。比如,例文1中“爺爺病情變化”“我們一家返鄉(xiāng)”可以看作是離別前的背景,與主體(“離別時的情景”)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可以將之精簡、概括。
(2)補略為詳,充實主體
課標中談到,我們在寫作時要“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狈才c中心直接相關的內容,需要重點寫、詳細寫,篇幅應較長。據此分析,例1寫離別時的內容,過于簡略,需要補充。方法有二。
豐——讓描寫更豐富。例1對離別的描寫僅從“我”的角度出發(fā),來寫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角度較單一。但這部分內容恰巧是文章的主體,若要突出這部分內容,則可對此進行添加,使內容豐富起來。如添加環(huán)境描寫,渲染離別氣氛,使描寫角度豐富;添加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使人物刻畫豐富;添加事件,如運用聯(lián)想,插敘一段與爺爺有關的往事,使文章敘述更加豐富等。
細——讓細節(jié)更動人。細節(jié)描寫對文章影響深遠,巴爾扎克在《個人生活場景》一版后記中曾經談到,內容和情節(jié)都已修改的基礎上“唯有細節(jié)將組成作品的價值”。例1中,該片段在描述離別情形時,寫到“坐在車上,我不禁地往后一瞥”“我的眼漸漸地模糊了,那一刻,離別的滋味如此難受”。這幾句話的中的“難受”比較籠統(tǒng)、概括,難受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難受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沒有細致的刻畫,因此讀來感觸不深。經過交流,學生認為在描寫時要學會“按暫停鍵”,把場景定格在離別那一刻,多角度、細致地描摹,對細節(jié)進行深人地刻畫,以此打動讀者。
(3)恰當點題,緊扣中心
例2作者想表達對夏雨的喜愛,但在②③④段中,作者卻偏向了對夏雨特點的描述,對于為何喜愛夏雨并無交代。因此,可在原文的基礎上,從內容方面進行前后銜接,理清夏雨特點和喜愛細雨之間的關系,再加入較為明顯的點題句,使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緊扣中心。具體方法可以參考《緊扣中心明主旨作文誤區(qū):中心不突出》中的內容:“扣題點睛”是關鍵,我們如何來做到這一點呢?在行文時,我們首先要用準確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是把表達中心的語句放在突出、明顯的位置,讓讀者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旨?!翱垲}點睛”有多種方法,一般是在文章的開頭、中間或結尾點題。一是標題直接點題;二是篇首點題,開宗明義;三是以段首顯示,反復強調;四是卒章顯志,結尾點題。在“扣題點睛”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題旨應是文章事理邏輯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而非勉強“顯志”,或任意拔高;二是題旨不但要有表現(xiàn)力,而且要精練準確,干凈利索,要與全文構思緊密相連,渾然一體;三是題旨的開掘,點在篇首的,重在開宗明義;點在篇中的,借以因勢利導;點在結尾的,意欲深化主題,總之要點在文章的關鍵處,使形象“活”起來,思想得以升華。
根絕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點題句在內容和位置兩方面均有要求。由于該提綱中間的②③④段為并列結構,因此,可在每段開頭或結尾加上點題句,使每段內容緊扣中心。
(4)邏輯推導,據果溯因
不同的思路是有高下之分的。舉極端的例說,一種,可能忽此忽彼,像是常常斷了聯(lián)系,總起來又漫無邊際,不成體系。例3讀來就給人以聯(lián)系松散、生拉硬扯、漫無邊際之感。例如第④⑤兩段寫貧窮、思念,與值得珍藏的美好品質關聯(lián)不大。
經過討論,學生認為可以用補寫句子的方式,來修改這一提綱。筆者將之取名為“邏輯推導法”。如第④段,“家中生活異常艱難”是一個現(xiàn)狀,我們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因”,而我們要依據這個因,自然而然地推導出留守兒童的某種精神品質值得贊揚。因此,據果溯因,補充前后內容,如“家中生活異常艱難,留守兒童的值得我珍藏”,讓行文邏輯自洽。同理,第⑤段,“思念遠方的父母”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因”,要寫出“留守兒童的精神值得我珍藏”這一果,那么也可以通過補充前后內容,完善因果關系的方式,讓行文前后自洽,如“思念遠方的父母,留守兒童的值得我珍藏”。倘若能在橫線上補充恰當?shù)膬热?,讓行文自然流暢,那么,文章的中心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3.改改例子,評評改文
在詳細分析了“例子”的問題、共同商議了修改方法后,學生完成[活動3]牛刀小試:結合上面談到的建議,選擇其中一例,進行升格修改。修改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互讀互評,推舉出本組修改得較好的例子,進行全班交流、點評。在此,展示幾位同學修改后的例文及同學點評。
例1:
離別的滋味
……爺爺患上了重病,為了安度晚年,他和奶奶一起回到鄉(xiāng)下老家。沒想到,他競奇跡般地好轉了。我們一家高興地回去探望他,他見到我們也像小朋友看到了糖果一樣欣喜。
在我們離去之時,坐在車上我不禁地往后一瞥。只見爺爺孤零零地站在門口,就像一根竹竿一樣立在那里。眼睛死死的盯町著我們離去的方向,像是要將空間望穿一樣,跟隨著我們的身影一同到遙遠的天際。之后他又用那雙干枯的手抹了抹臉,一滴滴晶瑩的淚珠順著手臂流下。這個動作,卻讓我的心跳都漏了一拍,鼻頭一酸,險些哭出來。不禁回憶起爺爺曾經送我上學,我揮著小手在校門口跟他說再見,想到爺爺給我做的紙風車,爺爺帶我吃的糖油果子……我竟是一刻也不想遠離他。車越開越遠,爺爺在我的視野里漸漸遠去,漸漸模糊。可誰知這一離別竟成了永別。
點評:原文的前兩個段落均為相聚時(離別前)的場景,對事件的敘述泛泛而談,缺乏深人細致的描寫。修改后,該生將前兩個段落合并為一個段落,大幅刪減與離別無關的內容,簡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為詳寫中心留下了筆墨空間。針對原文第三段,該生進行了擴寫補充,細致地描摹了離別時爺爺?shù)臓顟B(tài)和“我”內心的感受,插敘了以往爺孫相處的片段,通過今昔之比,突出了離別的悲痛之情。修改后,“離別”之景更加生動,內心“滋味”更強烈。
例2:
我愛夏雨
①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窗外已經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昨夜的悶熱、煩躁已經蕩然無存,這場夏雨,讓我的心情舒暢多了。
②隨著夏季到來,雨量變大了,我愛夏雨,愛它那驚天動地發(fā)聲。
③夏季的雨還是不可預測的,我愛夏雨,愛它在煩躁的夏日為我?guī)淼捏@喜。
④夏季的雨又是短暫的,我愛夏雨,愛它為我?guī)矶虝旱妮p松。
⑤我喜歡雨,更喜歡夏天的雨。
點評:該片段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對夏雨的特點進行深度挖掘,從夏雨的聲音、夏雨的變化莫測、夏雨的短暫這三個方面來寫夏雨的特點,進而描寫不同的特點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一震撼、驚喜、輕松,而這正是對“喜愛”的具體表現(xiàn),這就巧妙地將前文夏雨的特點與后面的心情聯(lián)系了起來。同時,用反復點題的形式,突出了中心。
例3:
值得珍藏的美
①什么可以被珍藏呢?也許是個珍寶,也許是某個角落的奇花異草,也許是某個夜晚的星辰……我心里珍藏的卻是他們的堅強、樂觀、懂事。
②留守兒童獨自堅守著家,他們承擔起過重的責任,這種堅強的精神,是值得珍藏的美。
③留守兒童家中貧窮,但他們不抱怨,還愿把自己僅有的東西與他人分享,這種樂觀、不吝嗇的品質是值得珍藏的美。
④留守兒童思念遠方的父母,但也明白父母在外打拼的不易,于是他們將思念化作信件,這種體貼懂事,是值得珍藏的美。
⑤難道這種堅強、樂觀、懂事,不是值得珍藏的美嗎?
點評:在原例中,第④段寫生活貧窮艱辛恰巧可以突出第②段要展現(xiàn)的堅強品質。因此,學生對二者進行了合并,這讓行文更加簡明。同時,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對其主體②③④段進行補充,用不同的事件,對“值得珍藏的品質”(樂觀、懂事、堅強)等進行具體闡述,讓主體部分邏輯更加清晰。
學生通過評、議、改三步,由說到練,由評到改,最終解決了中心不突出的問題,實現(xiàn)了例文的升格轉變。除開上述寫作教學實踐外,筆者還進行了諸如“清晰地敘述故事”“適當?shù)南胂舐?lián)想”“利用類比構思”等一系列的寫作教學實踐嘗試,雖然各次的寫作教學目標不同,但相同之處均為采用了“作文問題單”。通過反復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作文問題單”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讓學生在真正的寫作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而這主要是由于“作文問題單”中的例子是學生身邊的真實例子,“作文問題單”中的相關“問題”可“逼迫”學生直面真實的困境。在各次寫作訓川練中,選擇一個學生寫作問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集中分析、集中探究、集中訓練,促使思維進入積極活動狀態(tài),展開有目標的回憶、聯(lián)想、分析、試探,讓學生能夠更敏銳地感受和覺察與該問題有關的信息,提高對無關信息的抗干憂能力,上寫作方面的問題逐一得到解決。
[作者通聯(lián):張麗媛,成都石室中學;
曾令思,成都石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