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勛
關鍵詞:提問式教學小學數(shù)學錯題
提問式教學是教學常用模式之一,教師通過問題的闡發(f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在有效的師生互動機制中完成問題梳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度,并通過合理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感,勇敢表達自己的思想,不畏懼錯誤,不畏懼困難,重視問題探討的過程并形成充分的記憶留存。
一、疑難錯題,有的放矢
教師在提問式課堂建構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箭垛式”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梳理出普遍的疑難問題。根據(jù)教學大綱梳理出需要重點記憶的知識點,并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同學們達成重點知識記憶。
錯題側面反映出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tài)度,許多錯題有共通之處,難度系數(shù)都比較高,這類題目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也有一部分是學生粗心所致,并非本身問題難度很高,但這類問題更值得學生關注,尤其是這類錯題的系統(tǒng)整理,能夠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犯錯”規(guī)律,避免一些常見的“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錯題本整理,對于一些比較簡單但犯錯的題目,可以做上標記,選擇一個題目作為“標本”即可,用顯眼的記號標記,并多次反復形成固定的記憶模式,糾正常見錯誤;而對于一些比教困難或經典的犯錯題目,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同學們一起探討。例如,一些計算錯誤可能是學生的個人問題,學生需要自己克服,但一些常見的計算錯誤比如拼接圖形周長多算或漏算一邊,這種問題就可以在課堂上全班討論。這樣的討論模式既考慮到同學們個人的學習特點,又能兼顧課堂效率最大化,重點攻克疑難問題。
二、巧設情境,多元應用
情境學習是小學教學常用的手段,一方面,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形成感官、思維浸入,提升學習的專注度;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多元情境參與,減輕數(shù)學知識攝入的目的性,更為輕松自由地實現(xiàn)知識獲取。教師在進行問題課堂建構的時候,可以以上文提到的整理出來的疑問為基礎,進行“多版本改造”。
提問式教學結合情境教學,更考察教師的資源整合能力,教師除了需要明晰課堂上要講解的主要課題母版,還要進行不同的子版改造。例如,教師以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為主題,就需要結合具體情境,探討這一面積公式在不同生活問題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展示一個蒙古包/圓面包/風扇的圖片,讓同學們觀察并思考有什么和數(shù)學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機會,討論完畢后,教師接著提問:如果要計算這個的面積,怎么辦?這三者的計算模式一樣嗎?誰能給出一個基本的計算公式呢?然而,蒙古包這種特殊的“圓形”,很難直接測量出蒙古包的直徑,從外面沒法測量,從里面測量屋子里有東西不方便,數(shù)據(jù)也不夠準確。這類問題就相對有一定難度,教師接著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別的方法,并給出提示:測量面積需要計算直徑和半徑,那么直徑和半徑還可以用什么已有的公式計算出來呢,啟發(fā)學生通過測量周長解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清思路后再自主計算。
三、重復探討,二次記憶
對某個知識點的記憶往往要多次反復才能形成有效的記憶留存,這也就是學習中的重復記憶原理。小學階段夯實學理基礎非常重要,教師在提問式教學中更要以問題為窗口,達成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不僅僅是讓學生止步于某一問題的解決,這也考察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歸納整合的分析能力。
上文探討的情境設置就是很好的重復記憶方式,教師通過不同的情境設置喚起學生的記憶串聯(lián),形成較為連貫的記憶模式。而要形成不同時間段的記憶勾連,就需要有效的題型設置,這種題型應該是融會貫通新舊知識而又不顯重復的,簡單而言,就是新知識里面串聯(lián)舊知識,不斷發(fā)散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活性。例如,上文提到了圓形面積計算在實際情境中不方便時,可以先計算出周長,這就是一次有效的知識串聯(lián),在下次課堂上,教師仍舊可以就這一問題發(fā)散知識,比如這樣的提問:長方形和圓周長相等時,哪一個圓形面積大?教師可以先給出具體的幾組數(shù)據(jù),讓學生計算之后得出初步結論,再啟發(fā)學生思考,除去表面的數(shù)據(jù)證明,是否有一種論證方法可以證明圓的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大呢?啟發(fā)學生引入正方形,回憶之前思考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相等比較面積大小的知識點,再通過類推法,給出自己的解答,這樣的問題思考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漸次給出提示,在課堂開始即做好已學過圖形的性質復習工作,讓學生可以較為輕松實現(xiàn)知識回憶和輸出。
結語
有效的提問式課堂建構是提升課堂活力值和魅力值的重要手段,通過提問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乃伎颊撸@對于發(fā)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升自我效能同樣關鍵。
參考文獻:
1、佘軍仁.讓提問式教學在數(shù)學課堂中生根發(fā)芽[J].學苑教育,2011:78-78.
2、楊世云.有效提問方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藝術》,201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