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關鍵詞:腳手架;思維;文化
PEP教材每個單元最后都有一個Story time板塊,此板塊圍繞單元主題,以單元所學核心句型和詞匯為核心語言講述了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有意義的語篇中感受、體驗語言。故事是寫作教學的良好情境,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挖掘這個板塊的寫作路徑。
一、依托腳手架,以寫促讀,培養(yǎng)學習能力
腳手架指的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輔助學生的學習。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表格、故事圖等圖式支架,以寫促讀。
(一)借用故事圖,建構框架
故事圖也叫故事地圖(Story Map),它可以把故事信息串聯(lián)成概念圖,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背景、情節(jié)等要素,可以為學生建構故事的框架。故事地圖適用于故事性比較強的,有明顯故事沖突和故事情節(jié)的故事教學。
以五年級上冊Unit4 Story time為例,本課的主人公是The rat and the snake,背景為在野外一條饑餓的蛇出來覓食,遇到了老鼠。老鼠想方設法得以逃生。教師可以設計故事地圖,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填寫,建構故事的人物、背景、故事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框架要素,大體了解故事的內容。
(二)巧用魚骨圖,梳理脈絡
魚骨圖結構清晰,是梳理故事脈絡的有效工具。以五年級上冊Unit2 My week 的故事課為例。本課的故事可以清晰地劃分成三個大塊,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教師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設計閱讀填空的活動,讓學生填寫以課程為主骨,以星期為刺身,以不同的文具為刺頭的魚骨圖,促進學生對故事脈絡的梳理和理解。
(三)借助表格,整理信息
表格是一種可視化的組織整理信息的工具。在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表格的可視化和結構化的功能,根據(jù)故事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表格,為學生閱讀理解故事提供支架,幫助學生整理故事信息,深入了解故事內容。
比如五年級下冊U4 Then and now的Story板塊,這并不是一個故事性很強的典型的故事,而是一個介紹人類史、地球史、動物史的環(huán)境教育科普語篇。這篇短文通過cooking tools,the earth,the whales這三個點,在以前、現(xiàn)在、未來不同時間點的變化,揭示了環(huán)境保護的主題。教師可以根據(jù)以上分析下列表格,讓學生閱讀完成填空書寫,整理信息。
二、基于代入感,以演激寫,提高語言能力
代入感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表演或者寫故事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代替故事中的任務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系列閱讀理解的活動,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到了故事人物的心情變化,體會到了故事的趣味性,產(chǎn)生了一種想要與人分享故事的沖動。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讀后復述。
比如PEP 5B U4 When is the art show?故事中的日期只是在插圖中呈現(xiàn),在對話中并沒有出現(xiàn),但是日期是故事的時間軸,也凸顯了Zoom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十分重要。因而我們在復述故事過程中必須增加這個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在復述前對故事進行改寫。
三、聚焦思維性,以思創(chuàng)寫,提升思維品質
故事教學不僅要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也可以以故事為載體,設計改編、續(xù)編、創(chuàng)編故事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以思促寫,以寫促用。
(一)更維度,拓展思維廣度
小學英語的故事內容相對簡單,句型比較單一,為了突出某個主題,作者一般都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敘述。比如五年級下冊U4 Then and now的Story板塊,作者為了突出環(huán)境保護的主題,從廚具、地球和海豚三個維度敘述了他們在三個不同時間點上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交通工具、水資源等更廣泛的維度來進行續(xù)編,不僅延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還能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改結局,提升思維高度
故事一般都有有趣的情節(jié)和意想不到的結局,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改編故事的結局。
以四年級上冊Unit6 Shopping這個單元的故事板塊為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Zoom去服裝店當營業(yè)員,因為馬虎搞錯了價格標簽,導致了消費者的不滿,最終被大象老板解雇的悲慘結局。從人文的角度而言,我們是不是應該給新手售貨員Zoom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呢?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考慮老板的心情,顧客的態(tài)度,Zoom的想法等維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發(fā)散思維進行充分的想象。
三、關注文化點,以拓導寫,增強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教師在故事教學中可以挖掘故事中的知識主題,引導學生在學習故事中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搜集相關知識,拓展知識面。
比如六年級上冊Unit6What does he do?的故事板塊,此故事通過Zoom和Zip邊看電視邊討論不尋常的職業(yè)的情境,描述了bee farmer,computer game tester,magician assistant,nut cracker等不同尋常的職業(yè)。教師可以聚焦職業(yè)主題,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工具搜集整理不同的工作以及工作地點。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調查家人的職業(yè)以及工作地點,并寫成小短文進行分享。
故事課內容豐富,是語言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故事的文化點、思維性、趣味性,利用故事圖、魚骨圖、表格等腳手架,引導學生以寫促讀,以讀促寫,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