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中獨生子女居多,繼而呈現出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的情況,隔代親現象也是尤為的顯著,幼兒容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差等習慣。鑒于這種不良的發(fā)展趨勢,筆者決定通過幼兒園建構區(qū)混齡游戲,改善獨生子女的成長教育,促進幼兒的社會性交往。
關鍵詞:建構區(qū);混齡游戲;社會性交往
引言:
目前我國的大形式下,幼兒園的分班是按照上學年齡,統一升學的制度,一個班級里面的幼兒均為同一年齡階段,在思想認知和社會交往性上區(qū)別不大,基本屬于同一水平。然而,這種游戲教學方式,當小朋友們不可避免的面臨問題時,無法通過彼此間的溝通交流、相互合作尋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而在建構混齡游戲中,筆者將有著同樣興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組織在一起,通過借助各種建構性材料仿照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建筑進行的建構活動。在過程中共同合作、交流,將對建構物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通過建構材料展示出來,盡情的發(fā)揮其空間想想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合理有效的互動
混齡幼兒由于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之間有著差異,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幼兒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和同伴交往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經常會出現爭搶現象。因此,筆者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引導幼兒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并通過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張貼在醒目的地方,便于提醒幼兒。幫助幼兒理解并學習合理有效的互動規(guī)則,在活動中,筆者設計一些具有一定規(guī)則的活動和任務,有意安排混齡幼兒參與完成任務,讓幼兒在實踐中,慢慢掌握與他人交往的策略和規(guī)則。
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游戲
在建構混齡游戲活動之中,筆者發(fā)現幼兒對合肥的城隍塔廟產生了興趣。于是收集了塔不同方位的照片,張貼在建構區(qū)中。創(chuàng)設了“我是小導游”的游戲情境,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大班的幼兒在思想認知上比中班的幼兒要高,動手能力比中班的幼兒要強,往往充當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幫助和指引中班的幼兒完成任務,大班的幼兒往往是情緒高漲的,對于領導指揮,對于完成游戲,很滿足,很自豪,也在變得更自尊自信。相應中班的孩子,因為大班孩子的幫助,在思想認知和動手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會出現想要趕超大班孩子的想法,這種良性的競爭意識,是中班孩子自信的體現。幼兒的自尊自信是極其重要的,幼兒可以明確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目標性和責任感,不會有被忽視的感覺,充分自信,有想法,有主見。在游戲情境中,大班幼兒繪制計劃圖,和中班幼兒共同商量搭建,最后商量分配“小導游”、“售票員”等角色,深入開展游戲。
三、投放多樣材料,增進幼兒互動交流
在建構混齡游戲前,筆者提前合理的投放積木材料,并根據游戲的需要,增減相應的材料,增加材料的豐富性和操作性。中班和大班的幼兒進入建構區(qū)內,自由分組,可以看到多是混齡間的組合。子航和明飛就是其中的一組,在進行積木搭設的過程中,大班的子航多次向中班的明飛介紹積木材料和如何搭接,明飛在聽取的同時也在一直問出問題和表達建議,相互交流中,兩人由起初的不認識到可以無障礙的溝通,因為子航的大哥哥擔當,時時照顧明飛,明飛表現出對子航的感謝之情,很愿意和子航一起完成游戲。在建構區(qū)游戲中他們利用材料共同探索合作,不僅僅學習了游戲經驗,培養(yǎng)了動手的能力,而且在社會性交往的提升上也效果顯著,幼兒間更多的交流,是他們建立友誼的重要渠道。
四、有效介入,提高幼兒互相幫助的能力
在建構游戲中,混齡幼兒互動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所出現的問題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會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觀察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并在游戲過程中進行指導,能夠有效的介入,適當的給予幼兒相應的引導和支持?;忑g組合在認知上存在高低,若想將游戲完美完成,就需要游戲小組互相幫助,通力合作,大孩子可以幫助小孩子建立健全對游戲的理解,明確游戲思路,對游戲分工和各個成員的職責進行合理規(guī)劃,以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表達帶領小齡幼兒,引導其參與到游戲中來,年齡小能力弱的幼兒,在游戲中也會漸漸發(fā)現自己的責任和歸屬,很快融入到游戲教學中,與大齡幼兒更好配合,形成良性的互相幫助的局面。教師在觀察幼兒面臨交往互動問題時,為幼兒提供暗示性的建議,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解決后教師及時的進行總結和表揚,增加幼兒的成就感。幼兒在游戲中互利互助,最終形成了寬容理解的良好氛圍,幼兒對問題的敏感度也得到了提升,遇到問題便也懂得了自主解決,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寬恕理解、互相幫助的能力。
五、結束語
建構混齡游戲,使幼兒在建構活動中相互溝通,彼此傾聽,年齡小的幼兒因其天生的模仿、詢問,通常都會受到哥哥姐姐的影響,跟隨著他們的腳步進行游戲,大孩子依靠豐富的經驗和相對來說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帶著弟弟妹妹做游戲。這種以混齡游戲的形式有意識地引導大年齡和小年齡幼兒的合作性行為促進幼兒相互交流,達成一個思想上的統一。最終當游戲一步步往前推進,直至游戲結束,增強了混齡幼兒之間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的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建構混齡游戲,對幼兒的社會交往性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筆者將會繼續(xù)開展建構混齡游戲,讓幼兒可以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幼兒園的“小小社會人”。
參考文獻:
[1]陳欣茹.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意義[J].考試周刊,2016,(14):185.
[2]袁婷婷,師遠賢.基于混齡游戲的幼兒園課程建構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6,(2):50-53.
[3]干敏.混齡建構游戲引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初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8(1):4-5.
[4]劉艷春.游戲對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價值淺探.《學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07年5期.[8].主題建構活動中幼兒游戲性體驗及其實現.
[5]陳寧.《教育學術月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