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元
摘要:物理是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核心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一些理論性的講解,更要輔以實驗展示、解讀核心知識點,以幫助學生有機串聯,推動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觀念,指引學生持續(xù)學習、不斷進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有效的教學互動構建高效課堂,引領學生學習參與,同時對學生實施積極評價,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物理學習的熱情得到更好的釋放。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當前社會正處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物理學科在提供基本技術支持,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從初中階段開始,教師就需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彰顯以生為本的改革需求,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這樣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有效奠基。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一)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滲透不夠全面
很多教師意識到了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存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滲透不夠全面的問題,依然只關注物理知識、物理技能的講解,雖然會在課堂中展現物理學科的德育功能、人文特征,但是學生依然缺乏參與課堂討論、知識探究的自主性,無法深刻、全面理解物理知識,依然處于被動記憶物理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無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無法展示出學科實踐性、生活化特征
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關注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把物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無法結合實際生活素材、生活情境來理解物理知識,只能夠通過字面意思來理解物理原理、物理概念,缺乏在生活中探尋物理學科規(guī)律的意識。這無法鍛煉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有待提升。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深度解讀教材,優(yōu)化教育內容
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知識,優(yōu)化物理教學內容,只有對物理教材內容有全面、深刻的認知,才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去探究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材知識屬于教師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直接灌輸教材知識的情況,而是要彈性化、靈活性運用物理教材知識,并且不要把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知識內,而是要圍繞初中生的實際物理學習需求,合理歸納、總結物理教材知識,進行適當的處理和加工,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夠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在初中物理教材知識中涉及的走向社會、物理在線、家庭實驗室等內容比較多,教師要強化對這些物理教材知識的重視,實現物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融合,結合物理教材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到物理教材解讀之中,深入探究教材中的難點內容與重點內容,對現有物理教材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圍繞三維教育目標講解物理知識,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在深度解讀物理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教材知識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歸納與總結,把抽象、復雜的物理知識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增強物理教學活動的趣味化與形象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
(二)優(yōu)化學習方式,實現合作探究
教師要全面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他們感知到探究物理知識的趣味性與快樂,從中獲得更多的提升與感悟。在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需要把學生終身發(fā)展作為教育目標,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探究式教學,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設定一些層次化、開放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課堂問題,讓學生積極探究、動手、猜想、思考,從中找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巧,實現新物理知識和舊物理知識的融合,構建全新的物理知識結構。教師在設定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圍繞學生真實學習需求,規(guī)劃教育課時、教育方案,讓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與學習方法,學會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思維探究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系統地掌握物理學科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終身學習意識,學會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做到學以致用、由此及彼。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網絡資源、教材知識,從中探究物理知識、物理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學會科學探究物理公式與原理,在實驗數據處理與物理數學公式推導過程中提高知識歸納能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三)構建教學情境,引發(fā)認知沖突
教師要解決學生課堂參與度低的問題,合理構建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構建物理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與好奇心,不僅要向學生提出問題,還要鼓勵他們主動提出問題,實現教和學的相互融合,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同時,教師在設定物理教學情境的時候,一定要聯系實際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出物理課程的生活化、實踐性特征,實現物理教學和生活素材的融合。教師不僅要用生活素材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還要借助生活素材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進而在實際生活中掌握物理知識形成規(guī)律,這樣可使學生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教學情境,結合物理知識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物理學家的故事,讓學生從中了解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知識結構的由來,培養(yǎng)良好的探究意識、科學精神,提升物理學科綜合素質。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巧妙的教學引導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萌生物理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應立足課堂,為學生營造有效的探究空間,引領學生嘗試合作學習,以學習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反思學習過程。這些都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帶領學生走進物理殿堂。
參考文獻:
[1]沈世飛.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文理導航,2020(08):51.
[2]胥彤雯.淺議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768(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