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英
摘要:童謠是兒童獲取知識的第一途徑,它其中的內容簡單,郎朗上進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這一特點正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特,老師就可以將這個童謠引用語文教學中,可以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诖?,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謠的運用方式進行了探索,希望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謠
引言
童謠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它其中的內容也是可以變動的,像同一首旋律的歌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變成別的內容。老師將童謠運用到語文課堂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有想要了解知識的欲望,讓學生可以主動探索語文知識,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增加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就算時間長了,當老師在提問學生相應的內容時學生也可以快速的回答。
一、結合童謠鍛煉學生口語能力
在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交際,生活工作,越來越需要相互溝通交流,相互理解。而在學校中也是如此,同學之間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谡Z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而對于學生來說口語交際教學也是十分之重要的,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可塑造能力極強,是發(fā)展語言的最好時期,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了解學生的習慣和愛好,幫助學生在實際交流中能夠清楚的表達出來自己的需求。在課堂上課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童謠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可以勇敢的表達出自己想的,讓學生在學習對話中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和同學構建和諧量好的關系。因此老師就可以將童謠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課堂中去,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也敢于表達自己得到想法說出自己的觀點,愿意和同伴進行交流。
比如,在學習到《小小的船》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童謠來給學生上課,在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聽一下《小白船》這首歌,然后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這首歌和這個課文中的船是什么船呢?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是知道是將天上的月亮形容成了一只小船。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很小,當老師在放歌曲的時候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個歌曲的引導下學習新的知識,這樣老師在講新的知識學生也可以全部接受。
二、編創(chuàng)童謠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識字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前提。漢字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像報紙上、書籍上、路邊的廣告牌上、說明書上等等,這就說明了漢字的重要性。對于學生是在說漢字就像是獲取知識的眼睛,學生認識的漢字少,那學生在讀文章寫字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當學生的識字量不夠閱讀文章做題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很多困難,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生想要學習的熱情,再加上老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沒有辦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這樣會給開展識字教學增加很多困難,學生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和事物是不會付出精力和時間的,提升學生識字課堂效率和加強學生識字量的方法有很多,老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和老師進行互動,和學生進行交流。
比如,老師可以將一些文字編寫成郎朗上口的歌謠,這些歌謠學生一旦記住將會很難的忘記,比如晴、青、清、睛、蜻這幾個字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編成兒歌讓學生記憶,“天氣晴,小草青,池塘里,水也清。小眼睛,看這里,小蜻蜓,在飛行。”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識字量,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童謠結合提問問題進行教學
提問是學生學習的開始時。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發(fā)明,它們的起點時就一個問題,動物沒有人聰明因為它們不會問問題。聰明的人問的問題都是有深度的問題,這會讓大腦和思維變得靈活起來,笨的人問出的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長期下去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笨。好奇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會讓學生思考和探索,但是學生只知道思考不知道學習是不行的或者只知道學習不會思考也是不行的,只有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思考才能讓學生的大腦變得越來越靈活,有效的提問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
比如,在學習到《小蝸牛》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問問學生為什么小蝸牛什么都沒有吃到呢?為什么小蝸牛在沒有采到蘑菇爬回來的時候,蝸牛媽媽滅與偶讓小蝸牛再出去了呢?等等,讓學生根據(jù)課本上的文章去分析,自己探索尋找正確的答案。在學生找到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聽一首《蝸牛與黃鸝鳥》的歌謠,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明白小蝸牛的行動速度是非常慢的,像是想要吃到新鮮的食物就要提前出去,等到小蝸牛到的時候可能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四、結合童謠設置多種教學方式
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選擇合適的童謠為學生設置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加理解文章的內容。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自己探索,還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老師可以利用課本設置情境,讓學生用對話的方式將課本中的內容演繹出來。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設置情境,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和聲音來理解文章,讓文章中那些用文字描寫的場景變得更加形象和具體。情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去。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天性愛玩,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游戲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喜歡的教學辦之一,老師可以將游戲和童謠結合在一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去。老師喜歡游戲教學是因為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還能掌握語文知識,而且游戲教學也可以有效的提升語文課堂效率。課堂氛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語文課堂的效率,而游戲教學就可以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習語文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童謠的內容還是童謠的旋律,都是比較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的,它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可以主動的探索語文知識,讓學生童謠的引導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在語文課堂中應用童謠還能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嬌嬌. 小學低年級語文童謠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DOI:10.27137/d.cnki.ghusu.2020.000574.
[2]朱靜.融入童謠的小學語文教學[J].求知導刊,2020(16):48-49.DOI:10.14161/j.cnki.qzdk.2020.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