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高中化學自主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它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為了達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取得的的興趣,引導他們動腦、動手去主動探索未知知識,鼓勵他們自己思考,自主探究學習,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上實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對于高中生智力的開發(fā)非常有幫助,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課堂教學"自主探究"應充分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實踐探究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習的基礎課程,它不僅包含了眾多有趣的化學知識點,同時也對學生自身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瘜W區(qū)別于其他的學科是一門要求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的分析理解教材內容,自主完善知識體系,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接下來,本文談一談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以生活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放眼四顧,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物質,這些物質中有的是天然的像空氣、水等,有的就是天然的物質通過化學的方法改變的,像飲料、醬油、啤酒等,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豐富多彩的化學現(xiàn)象,可以說化學在生活中是形形色色,無處不在的。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重視化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以生活為導向,通過化學理論來豐富生活知識,通過生活來學習和體會化學理論,讓學生感受化學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學科,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中一個非常重點的化學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會產生沉淀的時候,在學習了這個化學實驗后學生對碳酸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們可以給學生留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碳酸鈣的生成,有的同學回答:“老房屋白色的外墻在經過硫酸雨的腐蝕后,會有一些固體的墻皮脫落,脫落的物質就是碳酸鈣?!薄半u蛋殼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將雞蛋放到醋中泡一段時間后,雞蛋殼會變軟。”此時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菠菜與豆腐不能同食,二者之間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固體沉淀物,對人的身體不好?!蓖ㄟ^這樣聯(lián)系生活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可以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拓了視野,還間接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下次再看見生活中的物質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化學,提高了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進行自主課余化學活動,豐富學生的高中課余生活
教師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上的化學知識引導,同時還需要督促學生參與自主的課余化學活動,從而達到豐富學生高中課余生活的目的。學生可以進行的課余化學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其目的都是為了開拓自身視野,提高自身的綜合化學知識水平。
三、以分組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如今已經是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了,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由于地位均等、角色相同,提問、分析、表達都是無拘無束的,只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身自主學習的學習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在分組學習中從問題的探索、人員的參與、組織之間的互動、競爭合作,常常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在糾正、補充、幫助中學會相互合作、自主學習,切實的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享受和啟迪,當他們通過自主的分析、討論得出理論成果的時候,會感到無比的喜悅,直接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化學反應原理中專題一第三單元《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的時候,首先我們將學生分成平均的學習小組,然后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腐蝕的金屬都有什么?腐蝕后的金屬會給產品造成什么影響?這些被腐蝕的金屬都是與什么物質產生的反應?然后學生開始積極的討論:“鐵鍋被腐蝕,主要是經常用水刷完沒有擦干,放置于空氣中,空氣、水、鐵之間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睂W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在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讓大腦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在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啟發(fā)中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進行基礎化學實驗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實驗操作能力
高中化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他們自身具備較強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夠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高中化學綜合水平。
在學習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專題一第一單元《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這一部分的相關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教授學生第一主族元素化學性質活潑,鋰(Li)鈉(Na)鉀(K)與水反應現(xiàn)象明顯。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化學實驗室并要求他們進行自主的化學實驗探究。本次實驗的主題為“鈉(Na) 與水的反應”。學生在自主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首先將一小塊鈉從煤油中取出(將鈉置于煤油中封存是因為鈉的化學性質活潑,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并小心地從上切下黃豆大小的鈉塊。然后立即觀察鈉塊切開的表面可以發(fā)現(xiàn),其具有的金屬光澤瞬間消失(這是因為鈉與空氣瞬間反應,形成氧化鈉(Na20) ,失去金屬光澤)。接著學生將黃豆大小的鈉塊用試紙吸干表面的煤油之后迅速放入水中。這時學生會觀察到鈉塊迅速成為一個明亮的小球在水面游動,并伴有滋滋的聲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探究性、理論性都比較突出的學科,特別是高中化學,涉及到很多化學公式、化學理論、化學邏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出現(xiàn)很多的困難。新課改之后提出了自主學習的理論,這種教學理論也被眾多的教學學者所認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化學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教師在高中化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可以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這種新式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采用具體的重視課前預習、改變課堂形式、小組探究問題、基礎實驗操作以及參與課外活動等多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高中化學理論與實驗知識儲備,從而最終達到提高他們高中化學能力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6年05期.
[2]宋邢飛.從“探究式學習”到“研究性學習”—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J].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