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荷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而榜樣示范法,就具有形象、具體、生動等特點,因此在榜樣教育中通過堅持科學選樹、尊重學生主體體驗、完善制度體系等方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可促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象化,助推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關鍵詞:榜樣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1]而榜樣示范法,就具有形象、具體、生動等特點[2]。它使得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停留在理論宣傳層面,而是更多的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進而提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一、榜樣教育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的意義
(一)榜樣教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社會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是通過榜樣的作用而習得的,并提出觀察學習是“傳遞價值、態(tài)度以及思想和行為模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3]因此選擇高校中學習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對其進行激勵與宣傳,充分發(fā)揮其事跡的可模仿性、與學生生活的接近性,引導這一群體成為學生的“注意”對象,對宣傳對象的行為進行模仿,從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象化的必然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從自身的需要與社會主義能否滿足人的需要以及怎樣滿足人的需要的角度,對社會價值的構成、標準、性質與評價的基本態(tài)度與總體看法[4]。它源于現(xiàn)實生活,也作用于現(xiàn)實生活,而挖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典型的過程,其實也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融進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榜樣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念與行為示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象化,擁有更易被理解與模仿的特點。
二、高校榜樣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榜樣選擇遠離學生生活
高校在選樹榜樣時,以社會道德的普遍認同為標準,傾向于選取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貢獻具有較高社會影響的人物,而這一類別榜樣往往遠離校園生活已久,其事跡可以為學生樹立較好的人生標桿,但由于其過高成就與完美形象,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甚至自卑感。當學生評估自身與所樹立的榜樣在已具有條件中的巨大差異時,就會放棄模仿或是產(chǎn)生排斥心理。同時榜樣選樹的遠離學生生活還體現(xiàn)于榜樣類型的單一,在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影響下,高校內(nèi)一味加大對“德、智”領域榜樣的選拔,忽視“體、美、勞”領域,使得榜樣并不能完全覆蓋學生的興趣與生活,進而不能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價值追求。
(二)榜樣宣傳感染力不足
榜樣教育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夠認同榜樣所展現(xiàn)的一種價值觀念,并可以內(nèi)化為自己的信念?!靶拍畹男纬梢彩且粋€情感體驗的過程,只有當接受主體的認識與其相應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共鳴時,才能產(chǎn)生信念”[5]高校在進行榜樣宣傳時,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傳達形式,以文件、宣傳欄、講座等形式進行單向灌輸,缺少受教育者的參與互動,受教育者多數(shù)情況下非自愿的參與到此類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和榜樣之間產(chǎn)生共鳴。此外在宣傳過程中,宣傳內(nèi)容過于模板化,其事跡“千篇一律”“千腔一調(diào)”缺少特色與亮點,各類“先鋒”、各類“標兵”的選拔層出不窮,龐大的榜樣群體卻未挖掘到其自身具有感染力的事跡,使得榜樣教育廣度有了,深度不足。
(三)榜樣教育監(jiān)督體系不夠完善
在榜樣宣傳時,為使榜樣更具有代表意義,宣傳者往往加大對榜樣的精神境界、思想覺悟的宣傳,但由于在學生群體選拔榜樣的特殊性,使得受教育群體可能比評選者對于榜樣有著更長更親密的接觸,部分榜樣在被樹立后,并不能嚴格自我要求,有的甚至借助榜樣光環(huán)尋求各種便利,使得形象出現(xiàn)崩塌。這類榜樣的出現(xiàn)往往會為榜樣教育帶來負面影響,各類榜樣評選在學生心理成為流程化、功利化的過程。甚至引導部分學生為了追求成為榜樣所帶來的更多資源,而積極表現(xiàn)出評選者所期待的行為表象,表現(xiàn)出對于價值觀的虛假認同,從而造成榜樣教育的惡性循環(huán)。
三、榜樣教育結合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一)堅持科學選樹,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吸引力
高校榜樣教育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選拔標準,堅持長期動態(tài)的選拔,同時還應注意榜樣的選擇應具有多樣性,以滿足學生多元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求。在標準指定上,高校所樹立的榜樣應當覆蓋于價值觀形成過程的多種角度,不唯成績論,充分挖掘學生群體中表現(xiàn)出愛國守法、勤儉節(jié)約、尊老愛幼、自強自立等多樣優(yōu)秀道德事跡,讓來自不同環(huán)境、不同性格、不同特長的學生均能找到與自身思想、行為、心理相近的榜樣。在選拔時機上,應充分貫穿新生入學到畢業(yè)的各個階段,在新生入校時就通過基本調(diào)查、入學談話等方式挖掘具有教育意義的事跡,將榜樣教育覆蓋至新生入學教育、就業(yè)觀教育、畢業(yè)生文明離校教育等多種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針對教育上,應充分尊重不同學生的思想水平差異,面對學生黨員、學生骨干等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優(yōu)秀學生群體樹立應有更高標準更高要求的社會先進榜樣,如“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大學生年度人物”等。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學生,也應挖掘這一群體的亮點,樹立身邊的平凡榜樣,將培養(yǎng)目標制定于尋找奮斗方向,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二)尊重主體體驗,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影響力
在榜樣教育中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依然要遵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采用平等互動式宣傳引導方式,拒絕單向灌輸式教育,要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發(fā)揮出榜樣的引領價值。一是理論的教育應充分與環(huán)境結合,利用好校園各類文化墻、網(wǎng)站建設,榜樣的宣傳方式、語言要注重時代感,可以和短視頻等相結合,在不斷提升現(xiàn)代化的宣傳吸引力同時,給于學生主體自主選擇了解哪一類榜樣的權力,減少講座等強制學生參與的形式。二是榜樣作用的發(fā)揮應充分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各類紅色教育場所促進學生與英雄榜樣的情感共鳴,借助情景還原舞臺劇的形式生動還原各類榜樣真實事跡,雷鋒紀念日、清明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點開展各類主題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揮校園各類模范的帶動引領作用,讓榜樣們身體力行帶動學生加入到各類實踐中,加強榜樣形象的樹立、加強學生對榜樣的認可,同時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到力行的轉化。
(三)完善制度體系,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規(guī)范化
“制度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服務程序或行動準則,它既能強制保障特定成員去執(zhí)行某政策,也能促進實現(xiàn)目標”[6]首先要注重落實激勵制度,對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方向達到一定示范意義的學生給于充分的認可和鼓勵,甚至可以除了精神獎勵外制定適當?shù)奈镔|獎勵政策。由一定外部動力推進形成學生價值觀念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靠攏的內(nèi)部動力。如大學生面對重大災情積極加入急難險重的志愿者隊伍、面對突發(fā)狀況奮不顧身見義勇為等行為,都應從制度上建立一定榜樣激勵舉措。二是要完善先進榜樣的長期培養(yǎng)?!袄^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吸收時代內(nèi)涵,與時俱進。沒有永遠的榜樣,只有不斷前進的榜樣?!?sup>[7]榜樣教育工作不應止步于選拔先進榜樣和宣傳先進榜樣,還應考慮如何長期培養(yǎng)保證榜樣的先進性。要長期關注先進榜樣的生活狀態(tài),定期考察,日常指導。如建立“黨員宿舍”、“先進學風班級”等引起群體共同監(jiān)督,制定榜樣回訪制度,給于榜樣心理關心與外部督促。同時加強榜樣群體的重點教育,定期組織政治學習、學業(yè)幫助,促進榜樣的不斷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唧w化形象化生活化[N].人民日報,2014-05-26.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
[3]班杜拉,林穎譯,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3.
[4]謝曉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5.
[5]劉云章,李樹青,鄭益生,等.德育接受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209.
[6]李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8,47.
[7]李班,侯培玲.新時期大學生榜樣教育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