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是我校根據(jù)廣東省研學旅行指導意見、廣州市勞動教材教學內容,結合廣州本土化資源特色進行開發(fā)的。該課程主要從“勞動教育研學旅行基地開發(fā)”“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實踐、“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評價”三方面進行探索,旨在把本土化具有特色、代表性的勞動教育基地進行歸類、整理,同時開發(fā)出與本校學生勞動與研學實踐相結合的校本課程,從而更好提升學生勞動素養(yǎng),拓寬學校勞動教育的外延,提升學校勞動教育內涵。
一、課程背景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吨泻弦?,快樂“行”“動” 》——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既是國家教育方針的落實,又是課程實施是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同時,課程實施也是學校發(fā)展的需要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建校已經進入第九年,生源中約三分之二來自高校教師子女,另有三分之一來自島上村民、事業(yè)單位及樓盤業(yè)主。學校以“德育為先,知行合一”為德育理念,始終注重學生的五育融合。尤其在勞動教育方面,學校一直進行“勞動教育四結合”,即勞動教育與學科課程相結合;勞動教育與德育活動相結合;勞動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勞動教育與品格教育相結合。
經過調查,廣大附小的學生籍貫是廣州市的占全校學生的8%,教師群體年輕,廣州本地人僅占10%,籍貫為省外的占教師的52%,師生大多數(shù)是新廣州人。不少師生學生對廣府文化不了解、對番禺本土風貌不熟悉。課程的本土化開發(fā),同時為師生走進番禺、走近廣府文化、了解非遺文化打開了一扇大門。
二、課程目標
(一)依據(jù)《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在基于勞動教育的研學旅行課程本土化的開發(fā)與實踐中,弘揚師生勞動精神、認同勞動價值、加強勞動觀念,提高勞動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責任擔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因地制宜,突出廣東特色,在本土化勞動教育研學路線(基地)中感受家鄉(xiāng)獨特地域文化,引領學生在研學過程中體驗非遺技藝,了解祖國和廣州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鄉(xiāng)土情懷及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三、課程內容
《知行合一,快樂“行”“動”》的課程名稱,“行”即“研學旅行”,“動”是行動,也是勞動。課程名稱既是學校德育理念的呈現(xiàn),也體現(xiàn)著課程蘊勞動教育于研學旅行的目標。
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及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我校在此課程框架下開發(fā)六類子課程,分布于學校的三個年段,分別為:
低年段:農耕文化課程、非遺文化課程;
中年段:職業(yè)體驗課程、科學探索課程;
高年段: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紅色研學課程。
(一)廣大附小《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體系
這六大類課程下,均設立多個本土化的研學路線(或基地),且每個課程均指向“勞動教育”這一根本德育目標?!秳趧咏逃袑W旅行課程手冊》,每個研學路線的課程都有清晰的研學主題、研學目標、實踐探究、研學評價和拓展延伸等。在研學課程中突出“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技能學習、勞動精神弘揚、創(chuàng)新觀念延展”等目標,多維度、多梯度地活動設計,深受學生喜愛。在近年開發(fā)過程中,學校已經積累了近二十個研學實踐路線,因篇幅有限,在下表中,僅呈現(xiàn)具有代表的部分課程。
圖1? 廣大附小《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基于勞動教育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
(二)《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安排
我校將《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課程當成學校勞動教育的有力補充。努力做到按勞動教育研學實踐四定:定主題、定目標、定內容、定地點、定時間。
部分課程安排如下表:
四、《知行合一,快樂“行”“動”》課程的實施要求
(一)課程實施原則
基于勞動教育的研學旅行課程,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遵循“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公益性” 四大原則 ,扎扎實實開展勞動研學實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課程實施保障
1.課題引領,核心團隊抓落實
《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課程,由校長引領,由學校德育處及番禺區(qū)級課題“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本土化開發(fā)與實踐”課題小組成立課程中心,主抓課程設計與落實。作為學校特色校本課程,將課程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嵌入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契合學?!耙陨鸀楸?,與時俱進,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人才”的育人目標。
2.流程規(guī)范,全員參與有保障
課程中心制訂研學計劃,每學期與各年級組共同確定安全、便捷、具有教育性的研學目的地;中心組成員分別下到各年級,與年級級長和級內教師赴目的地踩點考察;隨后根據(jù)現(xiàn)場資源與教學內容,課程中心指導各年級教師設計研學旅行課程;在制訂了詳細的安全預案后,課程中心向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報批;獲得上級批準后,課程中心與旅行社簽署合同及責任書,下發(fā)家長通知書,組織研學實踐及研后總結。
流程如下:
(三) 深入走訪,資源體系齊助力
課程中心依托廣東豐富獨特的自然風貌、歷史文化遺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粵古驛道,以及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yè)、知名院校、綜合實踐基地等資源,結合域情、校情、生情,深入走訪,遴選了一批適合廣大附小的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實踐基地。以基地為重要依托,設置農耕文化、非遺文化、職業(yè)體驗、科學探索、創(chuàng)新實踐、紅色研學為六大課程,陸續(xù)打造了綠水滴牛巴巴營地、農科院南沙基地、嶺南印象園、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廣東省科學中心、番禺區(qū)海心訓練基地等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在制訂研學線路與課程設計中,與廣東省青年旅行社、廣東省國基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廣東省科學中心、廣州市檔案館等單位展開了深度合作,為我校校本課程的落實提供了場地保障和多元化選擇空間,確保了研學旅行課程的順利實施。
五、《知行合一,快樂“行”“動”》課程的實施模式
《知行合一 ,快樂“行”“動”》課程模式,涵蓋“課程準備——課前探究——實踐體驗——交流反饋”四部分,各子課程會因目的地及研學內容不同有調整。
以低年段農耕文化課程《秋收冬藏萬物長——綠水滴牛巴巴營地》為例,在課程準備部分,由學校研學旅行課程中心組與年級長定下課程目的地,并親自到該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定下此次研學的目標為“農耕歷史,感受田園風光,認識農作物,學會簡單的農耕種植技術,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積極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勞動習慣。”同時定下了此次研學中的活動與線路。
課前探究部分,涉及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如,語文教師提前在課堂上進行《憫農》古詩的學習,涉及“農作物生長、農具、五谷雜糧”等知識鏈接,可在研學前由科學教師在課程上進行講解,為學生出行提前儲備知識。課前探究部分還包括了與安全知識密切相關的“緊急聯(lián)系電話填寫”與出發(fā)前“安全自我小測試”提高自我能力的“物品準備清單”填寫登記等??傊?,讓學生帶著期待、帶著安全意識、帶著學習任務開始愉快的研學旅行。
圖2 《秋收冬藏萬物長——綠水滴牛巴巴營地》課前探究
實踐體驗部分,教師與研學導師一起巧妙進行了多個活動。如,在“認識農具”研學活動中,學生在研學基地觀看完農具后,在研學手冊上進行連線。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還細心地把學生不會的字用拼音標注,方便學生識記?!案N南泥灣”體驗活動,是讓學生學習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的艱苦奮斗精神,進行農耕體驗活動,運用工具親自進行種植體驗。植物拓印和五谷貼畫和磨豆?jié){三個活動,則讓學生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的美好事物,勞動創(chuàng)造的美味食品。勞動技能學習、非遺文化、地域美食等融入一個個活動中,學生在興趣帶動及任務驅動下,自主完成了多個勞動項目的挑戰(zhàn),大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
圖3 《秋收冬藏萬物長——綠水滴牛巴巴營地》課中實踐
交流反饋部分,是此次研學的課后部分。在研學手冊中,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設計了收獲分享與作品展示,引導學生整理研學收獲,升華目標。研學歸來一周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學后的交流與匯報 ,達到“認知——體驗——感悟”的教育目的。
圖4 《秋收冬藏萬物長——綠水滴牛巴巴營地》課后反饋
行前有初探,行中有目的,行后有反饋,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研學旅行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真正沉浸體驗勞動過程,學習勞動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
六、課程評價
本課程以多元評價促進研學旅行中勞動教育效果的落實,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體驗與感悟;兼顧趣味性與靈活性統(tǒng)一,過程性與表現(xiàn)性統(tǒng)一,注重了學生身心發(fā)展,深受師生家長好評。
基于勞動教育的研學旅行課程,已經成為我校教育常態(tài),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普遍歡迎及一致好評,并產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應。學校成立了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中心,申報的廣州市番禺區(qū)課題“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本土化開發(fā)與實踐”獲得立項?!吨泻弦?,快樂“行”“動”》——基于勞動教育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已開發(fā)有多本校本教材,很好地促進了課程的實施。該課程極大開闊了學生眼界,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勞動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OL].https://baike.so.com/doc/25760119-26894534.html.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吳穎惠.研學旅行學校指導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