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英
在“減負”的背景下,教師要通過提高課堂效率,力爭讓學生在課上就將知識掌握,因此構建高效課堂是落實減負增效的重要教學措施。
一、減負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
“減負”在教育界被喊了很多年,但是之前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究其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應試教育思想在作祟。很多教師怕學生成績出現(xiàn)問題,因此,讓學生在課下繼續(xù)鞏固練習,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但是如果學生課堂接受率比較低的話,就需要學生課后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本應在課堂上掌握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減負”顯然成為一句口號。所以想讓“減負”落實到位,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這樣學生課后的學業(yè)負擔就能減輕,也就能有效地達到“減負”的目的。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其內容基本是來源于生活,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學生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掌握教材中的相關知識。
二、建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
1. 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什么是高效課堂,是不是我們日常理解的在一堂課中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就是高效課堂呢?顯然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高效不僅包含有速度的概念,也包含有質量的概念,也就是說,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同時,還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將這些知識牢固掌握,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才能達到所謂的高效。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首先,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這是課程的需要,也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需要。其次,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掌握構建高效課堂的技巧,還需要通過學習掌握學生的認知習慣,在順應學生認知習慣的基礎上,加以輔助技巧,這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最后,教師要做好相應的教學計劃,提前對課堂教學進行謀劃,哪一個知識點應該在哪里出現(xiàn),應該拿哪一個例子作為引子,應該講多長時間,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比如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此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理解虎門銷煙的意義。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介紹我國悠久歷史的視頻作為引入,讓學生通過視頻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chuàng)造了悠久燦爛的文化,為世界的發(fā)展做出自身的貢獻。但是近代以來,我國卻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發(fā)生了什么?是怎樣的歷史事件,讓當時社會急轉直下?之后再給學生播放介紹當時歷史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去了解當時社會實際情況,然后再播放虎門銷煙的相關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并進行前后歷史對比,以及聯(lián)系當時社會實際情況,學生對虎門銷煙的意義會理解得更深刻。不需要特意的記憶,通過思考和教師的引導,學生腦海中就會強化相關知識,課堂效率就會顯著提升。
2. 讓生活走進課堂。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狈_教材,隨處可以看到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都是與兒童日常生活、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果將生活的元素融入到教學中,可以拉近知識與學生的距離,也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第九課“心中的‘110’”第一個活動“有點警惕性”,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到時刻提高警惕性,就可以通過設計三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判斷和分辨:假設你獨自一人在家,第一種情境“隔壁的王奶奶來敲門,你會怎么做”;第二種情境“修煤氣的叔叔來敲門,你會怎么做”;第三種情境“快遞員來敲門,你會怎么做”。這三種情境的設計,跟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樣既能做到以知導行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以后再碰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就懂得如何應對。再比如,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一課“我們的好朋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友情作為教學的例子,通過設問的方式一層一層地讓學生理解課本中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朋友,問一問學生:“你為什么會選擇對方作為自己的朋友?你是如何對待朋友的?”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理解同伴的本質和交往的原則等知識。學生自己現(xiàn)身說法,也會對這些概念性的內容有一個具體而又深刻的認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太多的內容可以變得生活化一些。教師只需將學生帶入相應課程對應的生活領域中,通過不斷地引導設問,激發(fā)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入手去思考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課程內容,進而減少課后學習的時間。
3. 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教學中。
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極高的育人價值,包含著禮儀文化、家風文化、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等內容,是很好的教學素材。教師可選擇適合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構建高效課堂。比如教師在講解相應的內容時,就可以將《三字經》等融入其中,通過新媒體的技術予以呈現(xiàn),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圖片、視頻或者故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可以有效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又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課“讓我們的家更美好”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承擔家庭責任是不是只是大人的事?作為子女是否也需要承擔家庭責任呢?”通過一步步引導讓學生明確每個人在家庭中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子女也不例外。同時,將《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對于承擔責任就有更深刻的認識。再如,在第三課“弘揚優(yōu)秀家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朱子家訓》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富有哲理的家庭教育格言,幫助學生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家風,知道優(yōu)秀家風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懂得優(yōu)秀家風對個人成長和社會良好風氣形成的作用。如此可激發(fā)學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家風??傊?,通過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讓學生言行得到規(guī)范和糾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總之,在減負的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高度重視高效課堂的構建工作,轉變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讓學生提高道德認識,提升道德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中街小學? ?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