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怡
摘要: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詩歌語境優(yōu)美,畫面感強,人與物的形象鮮明,既能體現(xiàn)出詩人的文字底蘊,又能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變化,從而能夠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加強詩歌的情感教育,讓學生真正愛上詩歌,理解詩歌的文字描述,體會詩歌中的情感與意境,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品鑒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學習;學習研究
詩歌知識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也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所以它的學習價值很高。詩人往往會將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或虛擬意境寫進詩歌,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詩歌不像其他文章,它的語言更簡潔但卻蘊含著豐厚的感情,并且這種感情不易被學生領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詩歌的教學更多是“淺層”的,因此,提高詩歌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老師需要在原來的教學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新的教學方法。
一、反復誦讀,思考品味
詩歌一般短小精悍,是精妙的語言藝術(shù)與作者情感、思想的完美融合,是一種及其精純美妙的文體。詩歌在我國古代大多數(shù)會譜上曲子,進行歌唱,因此,詩歌的韻律與節(jié)奏非常清晰明確,具有鮮明的特點。也由于詩歌的文體形式的特殊性,其本身富含著語言的魅力,很多詩歌都大量使用了象征、比喻、隱喻、多義與非確定性等修辭手法,使得大多數(shù)詩歌在其韻律與節(jié)奏鮮明優(yōu)美的基礎上,囊括了極多的情感韻味,營造出了很強的畫面美。誦讀不僅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有助于提升其審美能力,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誦讀過程,也是其進行審美實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中就要緊抓詩歌的特色與優(yōu)點,使學生能夠在朗讀背誦詩歌的基礎之上,從詩歌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在一次次的誦讀之中感受其中的語言魅力及文學藝術(shù),充分地把握住詩歌的韻味,感受作者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緒波動,使他們能夠穿越時間空間,自然而然地與使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細細品味詩歌中的情感與韻味。
二、掌握詩歌中的表達技巧,并學會分析技巧
詩詞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類題型就是讓學生對詩句進行賞析,并分析其中的表達技巧和作用,但部分學生在此類題型中常常會拿不到分,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不能搞清詩詞中所能涉及的表達技巧有哪些。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不僅要帶學生進行古詩鑒賞,還要帶學生對古詩中的表達技巧進行總結(jié)和分析,讓學生用本進行整理和記錄下來,之后進行背誦,教師可以定期進行筆記抽查和背誦考察,特別是對于語文古詩丟分嚴重的學生,教師要著重督促這類學生進行背誦。詩詞中所涉及的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其中的表達手法有記敘、描寫、議論等;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夸張、反復等;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前后照應、托物言志、寓情于景、鋪墊等。例如,在教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對古詩詞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和對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相信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樂觀豁達的胸懷,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較為強烈,構(gòu)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因此,掌握詩詞中的表達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更好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生合作,共同制作現(xiàn)代詩歌教學微課程
微課內(nèi)容的設計與制作形式是多樣的,可將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進行整合制作微課。詩歌作為文學的最初表現(xiàn)形式,通過“誦讀能在感知語言和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本的感悟理解,從而有助于促進大腦的思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奧妙情趣,了解語言的精髓,在身心的愉悅中獲得審美熏陶和教育”?!白灾鲗W習是元認知監(jiān)控學習,其內(nèi)涵是主動、獨立、選擇、加工、自評、自律”。詩歌誦讀音頻可作為預習作業(yè)交給學生來錄制,學生對這一新形式的作業(yè)有較強的新鮮感,錄制時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如《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將詩歌的朗誦任務交給學生來錄制。這首詩歌語言優(yōu)美簡潔,格律工整,詩中寫到,“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是情感的集中傾瀉,坦率地表明徐志摩離別時的惆悵,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在朗誦時自然表現(xiàn)出此詩的惆悵別離之情,學生通過錄制朗誦音頻,可以提前進入教學情境,在課程正式開始時學生對詩歌的領悟會更加深刻。又如《再別康橋》微課的文本與圖片內(nèi)容亦可安排給學生搜集整理,鍛煉學生探究的能力,也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課文。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師生關系亦因此更加融洽。
總結(jié):新課標改革后對詩歌部分的重視度明顯提高,對老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對于詩歌的教學老師責任極大,需要做到靈活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
參考文獻:
[1]馬小玲.高中詩歌鑒賞有效教學方法芻議[J].科幻畫報,2020(11):130.
[2]陳志虎.關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技巧分析[J].天津教育,2020(30):179-180.
[3]周敏.探討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4(03):186+188.
[4]申國人.美自成詩 情當以歌——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藝術(shù)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0(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