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貝利
摘 要:“雙減”政策正在教育領域如火如荼地滲透和推動。如何在課堂實踐中做到遵循教育規(guī)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已成為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深思熟慮的話題。
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教師要引源頭活水,把更多關注點落實在學生的課堂效率上和作業(yè)設計中,通過多元化的策略來幫助學生減輕在學習中的負擔和壓力,從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雙減;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化與改革,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教師應讓學生們自覺主動學習知識的要求。自主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極力提倡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特別是在“雙減”政策推行后,一線教師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zhàn),讓學生真正回歸學習本身。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性好動,沒有良好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性,但可塑性強,想像力豐富,無論是對于語文學習還是對于生活都有不少問題,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開展教學,以尊重、理解、發(fā)展學生為要義,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主能力,喚醒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龠M學生獨立思維的發(fā)展。
一、讀思結合,提高學生自主探索意識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
例如:在教識字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形近字抽出來但讀音完全不同的幾個字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辨認。比如:“地、他、池、拖”等幾個字放在一起,接著再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只是問學生認識不認識這些字,則達不到該有的效果,問題也就白白提出了。因此,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最好進行比較提問,問問學生們:現(xiàn)在黑板上都是些什么字?它們的偏旁都有什么特點?哪位小朋友可以上臺來將這些字的拼音寫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提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進行思考,還能避免學生們進行習慣性的回答,學生出現(xiàn)難理解的知識點時,給學生搭支架,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抓手,他們才會學有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思維的拓展、自主性的培養(yǎng)。
二、讀寫結合,激發(fā)學生自主表達能力
讀寫結合是最為常見的語文學科訓練形式,國家“雙減”政策要求“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不舉行考試”等,所以對教師的作業(yè)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授二年級下冊《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課本中有豐富的圖片供學生觀察。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描繪的是什么節(jié)日的活動,他們在干什么。然后,再讓學生說說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接下來,我讓學生按照時間、地點、人物、做什么、怎么做的順序,寫出生活中自己了解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尤其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當然這些都是前一天需要教師布置學生在家里搜集和準備好相關資料的。教師在布置課堂讀寫任務時,如果采用分步設計的方式,這個設計與思維導圖要有契合點,為學生讀寫操作做出詳細規(guī)則,確保讀寫訓練活動順利開展。學生寫話完成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厘清語言表達順序。如此,教師將課文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
三、讀畫結合,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
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在當前“雙減”背景下,語文的學習難度加大,教學中學生會有許多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意識。例如,教師在上《雪地里的小畫家》時,要注意進行思維的發(fā)散訓練,巧妙設計“提問點”——“為什么作者稱它們?yōu)樾‘嫾?,想象下小畫家的作品匯聚在一起,畫面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引導學生展開文本的閱讀,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再結合課文插圖將各種動物蹄子的形狀進行了描繪,通過采用這種趣味化的提問,讓學生在閱讀中將“竹葉、梅花、楓葉、月牙”聯(lián)系在一起,再追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動物的腳印呢?拿起自己的畫筆把它們一起畫出來吧!”。僅僅利用插圖并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在課堂中動手畫簡筆畫更能讓學生主動思考,與教師互動,產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契機。
四、讀用結合,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教授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識字加油站”時,教材出示的內容是一張高鐵票。在“雙減”之下,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了,那么“讀語文”、利用生活實際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樣引導低年段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呢?一方面,教會他們厘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也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讓學生通過票面識字外,還可以指導學生提取票面信息,學習搭乘高鐵的基本步驟。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努力思考,并能基本把信息內容表達出來,教師進行恰當?shù)脑u價。由于高鐵已經(jīng)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學生可以從家中找出舊車票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學到的知識,甚至還找出汽車票、飛機票為同學們解說乘車、乘機的注意事項。通過精心作業(yè)設計引發(fā)的車票閱讀熱,不但達到了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學習生字的目的,更使學生產生了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中認識更多的生字。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在“雙減”背景下,對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注重從不同的方面把準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辯能力,最終完成主動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于文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的實施策略[J].2019(19):192.
[2]葉瑩.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