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娟,方艷昭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大學有機功能分子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我校藥學相關專業(yè)大一新生的一門專業(yè)基礎必修課,該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之后進行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以及一系列專業(yè)課程學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目前,我校藥學相關專業(y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授課時長為68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授課學時內更加有效地將繁多復雜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成為我們在教學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目標。筆者通過將雨課堂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對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進行總結,將所得的幾點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與探討。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闡述化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涉及許多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公式、經驗的理解與應用,主要內容涵蓋了無機化學中氣體、溶液和膠體,化學熱力學初步,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酸堿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化學中的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以及配位滴定法等,內容繁多、瑣碎、復雜,而學時相對較少,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最終呈現(xiàn)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乏味、枯燥,即便學生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興致滿滿,隨著學習的深入,也漸漸失去興趣,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之后很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脫節(jié),慢慢跟不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進入學不會、不想學的惡行循環(huán)[1]。課本知識學不會,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作業(yè)也隨之應付,通過抄襲別人的作業(yè)來完成[2]。
“雨課堂”是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fā)的免費教學軟件,該軟件操作簡單,界面清晰明了,使用者不需要經過特殊的培訓就可以輕松應用[1-2]。在聯(lián)網(wǎng)狀態(tài)下,教師通過微信中的雨課堂平臺可以把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料推送到學生的手機端。雨課堂平臺還可以實時、準確的記錄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便于教師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量化考核,構建更加完整的學生學習平價體系[3-5]。更重要的是,雨課堂的使用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即使與學生不能面對面交流也能產生良好的互動,對課前—課中—課后一系列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難點進行及時有效的解答。雨課堂的使用能夠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起來,有效地扭轉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單調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填鴨式教育,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生動、智能,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完善信息時代的課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過程往往只是通過口頭傳達要求學生做好即將學習內容的預習工作,但由于藥劑專業(yè)上課時間緊,需要學習的課程較多,很多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差等原因,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授課,部分同學可能無法跟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進而造成前面的內容還沒掌握好,新的一章又要開始學習的困境。以第二章化學熱力學初步為例,學生需要了解熱力學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狀態(tài)函數(shù)的概念,理解熱力學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內容,熟練運用各種方法計算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變,掌握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熵變和標準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的計算方法,會用△G來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并了解溫度對△G的影響,理解范托夫等溫方程,并了解壓力和濃度對△G的影響。該章節(jié)授課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及其應用的講授。其中,相關定律、公式的應用屬于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前預習,熟悉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對定律及公式有一定的了解,只通過課堂強行灌輸,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通過雨課堂平臺,我們提前推送所學課程的課件、視頻,通過后臺方便隨時了解學生的預習進度,及時接收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針對這些難點可以有充足的準備時間,選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在課上進行重點講解。另外,通過發(fā)布一些習題例如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等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穩(wěn)扎穩(wěn)打的學習習慣,同時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奠定堅實、良好的基礎。
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中課堂考勤通常是靠課前點名的形式進行,這種方式比較浪費時間又很容易受限制。例如,如果教師忘帶點名冊便不能及時了解哪些學生沒有來上課。運用雨課堂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簽到,出勤率一目了然,教師可以快速準確的看到缺勤情況,有針對性地掌握缺勤同學的狀況,便于后續(xù)對缺勤同學采取相應的幫扶措施,不僅節(jié)約了課上時間,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中,教師在與學生面對面互動的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比較尷尬的場面,很多時候有些學生因靦腆、不好意思而不愿意或不敢說出自己不明白、不會的知識點。運用雨課堂平臺,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的知識有聽不懂,想不通的地方可以通過匿名發(fā)送彈幕的形式進行實時提示,這樣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反饋給教師,能夠與教師對課堂所學知識學習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針對一些比較深入的知識點,尤其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知識點,當大家都比較困惑時,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在線討論等形式,先讓大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思路,當大家對這個問題討論得比較深入的時候,教師及時進行講解與總結以加深大家對于授課過程中難點,重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對于討論比較出色的學生給予額外加分的鼓勵以提高大家深入學習知識,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筆者近幾年一直對我校藥學院相關專業(yè)的學生授課。以我校2021級藥劑學專業(yè)44名學生作為授課對象,在授課過程中將雨課堂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授課完畢后,通過設計發(fā)放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引入雨課堂平臺的滿意度。問卷主要從雨課堂的線上+線下授課模式相融合的接受性,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自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改變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調查44份,回收問卷44份。從問卷調查結果看,學生對引入雨課堂平臺的教學設計接受性較高,滿意度達96.7%,很多同學對課前預習,發(fā)送預習課件,對重點、難點展開共同討論的方式,課后推送拓展資料這些環(huán)節(jié)比較滿意。學生自評學習效果滿意度高達94.9%,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成效性滿意度為 92.5%。本課程根據(jù)畢業(yè)要求指標點對學生要求的期望值為0.65,通過將雨課堂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學生各部分的成績較為令人滿意,本門課最終的達成度為0.75,高出畢業(yè)要求的期望值0.1。實踐證明,通過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引入雨課堂平臺,教學效果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整體而言,學生對雨課堂平臺的支持度高、滿意度高,很多學生呼吁在課堂上長期應用。
我們將雨課堂平臺引入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將兩者有效整合,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效銜接,改善了乏味、無趣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積極主動性,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總之,雨課堂平臺的引入明顯提升了教學效果,也為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