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龍
【摘要】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雖然在新課標理念的教育中,不少教師開始強調閱讀教學,但部分學校語文教師仍然用講讀的方式教讀,致使閱讀教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也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背離了新課程改革和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和學生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各自應該承擔的平衡點,找出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技巧,才能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率,才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問題;新技巧
學校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讀、寫作能力。而閱讀教學的優(yōu)劣也直接影響著語文素養(yǎng)的優(yōu)與劣,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當多的教師已經(jīng)重視了閱讀教學。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感情誦讀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分量;在課堂教學中,也能注意培養(yǎng)中小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實際能力。但有的語文教師仍然用著過去講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致使感情閱讀教學沒能取得預期成效,而小學生也并沒有完全從學習知識轉變?yōu)閷嶋H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將誦讀當成了唯一的一種教育形式;二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領悟有偏離,忽略了教師“導”的真正意義;三是在做好誦讀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習者對重要字詞的品味與掌握。從而背離了中國新課改的基本特點和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基本性質、目標,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語文課味兒并不濃
所謂語文課味便是在語文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以共存互學的師生為基礎前提,主要是借助教學情景激發(fā)情感和語言品味為重要手段,使學習者所感受到的那種使之沉醉的審美愉悅。當人們聽到優(yōu)質語文教師的授課,人們往往都會被他所創(chuàng)造的豐富語文教學情景和精湛的語言表達技藝所折服。反觀我們的閱讀教學,人們似乎極少看到有語文課味兒的課文,往往會看到教師重視于語文課的相關學科知識而輕語言表達,教師們也常常會側重于以傳播語文課常識的視角來進行教育,幫助學習者疏通課文、理解課文,似乎正是這樣閱讀教學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在學校整體教育中,只關注于課文的內(nèi)容重難點,不重視于學生在表述時語句的準確度和完善程度,而對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就更少關注了。
二、閱讀教學目標模糊、指向不明
布魯姆說過:“假如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務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必須清楚地設定好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遍喿x教學更是如此。在這種關鍵性的目標上,我們卻忽略了,在教育中有著一定的盲目化、隨意化現(xiàn)象?!缎W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育的綱領型文本,對語文教育的總體目標有明確要求。但一些教師卻放棄了《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知之甚少。但也有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出于一個良好的想法,想要通過一段課文使學生了解許多的東西,面面俱到,卻不得要領。其結果,教師費了勁、學生也費了勁,但到頭來,學生就是一頭霧水,甚至什么東西也沒有掌握好,使得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沒有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標準。
三、缺少系統(tǒng)性,整體觀不強
主要體現(xiàn)是大語文課堂教學并沒有系統(tǒng)化。教師們更多的是注重于每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自以為完成好這每節(jié)課的教育任務就夠了,在思維上卻缺乏對“大語文”的整體意識,沒有把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聯(lián)系起來。有的教師備一課教一課,而能備一單位教一單位的教師就算好了。因此,教師對上課時的目標定位也常常只是“一課”或“一單位”的定義,而沒有“一冊”“一個”“全部小學階段”的教學總體目標意識。因此,在語文教材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狀也時有發(fā)生。
長此以往,這樣就忽視了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浮在淺表、不夠深入,造成知識缺乏連貫性、系統(tǒng)性。因此,積極應對、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新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了詞句練習。一個又一個詞句往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是文章靈魂的細胞,而關鍵詞句也往往是編者用心所在、字字傳神。閱讀教學中基本思想感情的滲透,都離不開這種能夠單獨運用且活躍的小文字單元。通過閱讀教學中要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思想感情;要自覺運用所學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表達真實感受。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扣好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尤其是抓住重要詞語咬文嚼字。教師也可以讓每個學員先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匯,讀讀拼音,如果有對詞匯不清楚的地方,就查找詞典。如果還是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識記體驗,探討好的識記方法在班上推廣。使學習者在掌握詞匯、句型的基礎上進行課文的正確誦讀,達到正向轉化,直至積累運用詞匯、句子。
在閱讀課堂中激發(fā)學生質疑,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閱讀課堂中,只有教師詢問、學生進行解答,而每個學生卻始終處在被動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個文字課堂,讓每個學生能夠掌握讀寫的知識,從而形成了讀寫能力,鍛煉中小學生的讀書習慣。對于鍛煉中小學生的讀書能力,教師必須找出辦法讓中小學生不知道這個問題,使中小學生閱讀更加主動。在課堂中,教師指導和啟發(fā)中小學生把他們沒有掌握的知識,例如句子、自然段落和某些內(nèi)容等。有時候,如果學生真的說不出來,教師問學生一個字詞、一句話,或者一個意思懂不懂,這就讓學生慢慢地形成了學生在看書時,會自我發(fā)現(xiàn)不知道的地方并自我指出問題的習慣。學生若提出疑問,由教師盡可能鼓勵學生互相解決。如果學生真的無法處理問題,才由教師解釋,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理解文字的能力,并提高體驗。
課堂教學也從課內(nèi)延伸至課堂之外的復習。學習國語教材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課是教材的主體,課外讀書則是對課堂閱讀的擴展。在課堂上促進課外學習,由課堂內(nèi)延伸到課外學習的發(fā)散遷移讀書,才能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如,學習《麻雀》一課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壁虎的愛》一篇,這樣學習者就對愛情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完了《齊天大圣之戰(zhàn)二郎神》以后,也可以讓學員讀讀《西游記》里的一些神話故事,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在鞏固了課文所表達的內(nèi)容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上好的閱讀教學課,還要給中小學生提供或介紹優(yōu)質的少兒圖書。要針對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介紹閱讀的書目。由于中小學生還處在認識事物的階段,所以在挑選、介紹讀書材料時,應該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最低層次應該選擇或推薦寓言、童話敘事一類的書籍。如,《格林童話故事》《十萬個問題》《白雪公主》;中高年級的中小學生有了初步的經(jīng)驗,在小學也累積了一定量的科普知識,應該讀那些通俗的成語神話故事,如,《班門弄斧》《初出茅廬》《掩耳盜鈴》及其它許多閃爍智力的書籍;高年級學生也有了相應的思維技能,而認識能力也隨著年紀的擴大,可閱讀那些具有思想和時代背景的讀物,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居里夫人》等書。同時,教師還可讓學生自由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目,感受浩茫的書海,感受讀書的樂趣,從而豐富認識,使每個學習者在濃濃的書香中影響一生。
閱讀也是一種力量,但只有經(jīng)過大量的實際活動后才能產(chǎn)生。為滿足未來社會的需求,我們應該重新反思自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缺陷,并采取各種有目的、有戰(zhàn)略、有方式、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去培育和發(fā)展中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