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曉璇 楊鑄 姚光炳
基于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關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yǎng)新要求,勞動教育逐漸進入恩施市各中小學校的課程規(guī)劃與實踐中。“學校要結合辦學實際,將勞動教育與學校的育人目標相結合,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2021年12月13日,恩施市在高旗實驗小學舉辦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專題培訓,為全市200余名骨干教師“集體充電”。
2021年3月,湖北省教育廳公布了第一批“湖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qū)”名單,恩施市成為9個實驗區(qū)之一。恩施市教育局積極響應,全力推進勞動教育實驗區(qū)建設,制定了《恩施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qū)實施方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引導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積極創(chuàng)新探索“1+X”勞動育人模式,以區(qū)域特色構建學校勞動教育的育人思路,注重勞動教育的育人實效,實現勞動教育在“雙減”背景下的育人功能。
落實課程標準,上好“1”節(jié)勞動課程
“落實勞動教育的第一步,必須抓住課堂主陣地,開足開齊勞動教育課程,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引領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科中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市教育局副局長田金介紹,恩施市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工作,為了真正把勞動教育課程落地落實,不僅開展勞動教育專題培訓,還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勞動課程比賽,讓勞動教育課程活躍起來。
同時,市教育局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課、校本課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全面落實“一周一節(jié)勞動課、一學期一次公益勞動,一年一周校外集體勞動”;各學校優(yōu)化校園勞動和家務勞動清單,學生自主選擇3項校園勞動和3項家務勞動,確保勞動教育日?;?。
不僅如此,市教育局還多層次、多角度教育引導全市學校認真學習體會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用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教育觀引導師生,按照勞動教育課程標準,開齊開好勞動教育課,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相互融合,促進勞動教育常態(tài)化發(fā)展,形成“五育”并舉、協(xié)同共進的良好態(tài)勢。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課程是一節(jié)特殊的魔法課,大家把手中的卡片自行組合,看看能拼出多少種勞動組合?”2021年12月28日,在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民族初級中學生態(tài)環(huán)保創(chuàng)客間里,勞技課教師劉元芳正用卡片游戲與七年級的同學們進行互動。
在勞動課程的探索中,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民族初級中學成為恩施市中小學校的“先行者”之一。學校秉持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育人模式,將勞動教育課程安排在每周二下午的綜合實踐課,聯(lián)合湖北恩施學院開設生態(tài)環(huán)保育人課程,在校園內建立了生態(tài)環(huán)保勞動教育基地,帶領學生參與茶葉采摘和制作,開展厲行節(jié)約、生態(tài)文明、清潔家園等活動。如,將廚余垃圾進行堆肥處理,成品肥料再用到勞動基地中,實現資源的循環(huán)再利用。
“我們的農場是和現代科技物聯(lián)網關聯(lián)的,我們只需要在平板上點擊操作,就可以進行淋水澆灌、溫度控制……”在恩施市龍鳳民族初級中學的智慧農場里,804班的廖兆榮同學正熟練地在平板電腦上進行一系列操作。
恩施市龍鳳民族初級中學的智慧農場將勞動教育與學科相融合,根據各年級實際規(guī)劃特色課程,形成七年級“全員普修+重構”、八年級“全員選修+特色”、九年級“部分分流+生涯規(guī)劃”三種勞動教育模式,整合校內外能利用的各種勞動教育資源,梳理出未來教室、智慧農場、校園勞動、家庭勞動、校外基地和服務五大板塊供學生選修,并在學校板塊中,將學生的值日、綠化、美化、凈化以及寢室生活的自理有機結合起來。
“全市中小學校已經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內容,并且每周至少開設一節(jié)課。”市研培中心主任向彪介紹,恩施市已有97所中小學校加入恩施市勞動教育課題研究,并且根據年齡、學段特點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tǒng)籌,培養(yǎng)學生自覺勞動、勇于創(chuàng)造的情懷,學習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勞動實踐興趣和特長。
每學期末,學校還把勞動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標準、程序和激勵機制,組織開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其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內容,成為義務教育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搭建實踐平臺,創(chuàng)新“X”種育人模式
學校、家庭、社會是勞動教育的主陣地,恩施市充分利用三個平臺,以“小手牽大手”方式積極開展多主題、多形式的勞動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聚焦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逐步建立學校勞動常態(tài)化機制,多層次打造特色鮮明的“1+X”勞動實踐平臺。
在校內實踐中,恩施市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生物園地、花園空地、校舍操場等公共場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勞動最光榮”的濃厚氛圍。
“我們的‘班田’里種的是大蔥、香蔥、豌豆、香菜、白菜和蘿卜,已經組織學生采摘好幾次了,同學們現在可樂意參加勞動了!”在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和美農莊”里,306班班主任覃春艷喜滋滋地展示著“班田”里的“大豐收”。
硒都民族實驗小學是恩施州第一所以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為特色的小學。學校為每個班級劃分了“勞動責任田”,各班不僅管理自己班級和公共區(qū)域的衛(wèi)生,還負責打理本班的責任草坪和“和美農莊”里的“責任田”,形成“創(chuàng)意農莊”課程群。學校案例《唱響“和美”主旋律,書寫勞動新篇章》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評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除了建立校園農場外,恩施市各學校還開設“勞模課堂”,邀請當地的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等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參與學校勞動課程教學和勞動教育活動設計,開展“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文化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等勞動體驗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傳承勞動文化。
“同學們,現在恩施市正在打造清廉學校,讓我們一起用剪紙的方式推廣學校的廉文化……”2021年12月16日,在恩施市崔家壩鎮(zhèn)中心小學少年宮里,胡歡老師正在對剪紙組的六年級同學進行非遺文化“剪紙”指導。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聯(lián)合發(fā)文公布了恩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示范學校,其中恩施市逸夫小學、崔壩鎮(zhèn)中心小學和崔壩鎮(zhèn)中村小學成為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的基地。
“同學們,‘恩施玉露’的發(fā)源地是咱們芭蕉侗族鄉(xiāng),我們不僅要學會采茶、制茶,還要掌握基本的茶禮儀知識?!?021年12月31日,在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初級中學的茶藝課上,劉玲老師正指導學生學習茶禮儀知識。
恩施市各中小學校結合山區(qū)農業(yè)生產特點,開展豐富多樣的農耕文化展示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農業(yè)科普和農事體驗,加大對山區(qū)農耕文化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感悟勞動的光榮和美好。
營造勞動氛圍,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每年5月第二周為全市“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恩施市教育局組織各中小學校集中開展勞動教育宣傳活動,各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wèi)生保潔、綠化美化、圖書整理、班級布置等勞動實踐,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成果展示等競賽評比活動,培育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校園勞動文化。
恩施市高旗實驗小學以“尋找幸福密碼”為主題,開展“幸福勞動密碼”曬圖比賽,學校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承擔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務,建立家務勞動清單,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的冬季搏翼中隊以“勞動精神我弘揚,清新少年在成長”為主題,開展勞技大比拼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兩兩一組,由父母負責比賽過程計時,學生負責給父母系鞋帶、整理自己的書包、為小組成員扣扣子,整個過程激烈、緊張,同學們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讓孩子們參與勞動實踐,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一舉多得!”施州民族小學校長譚友兵介紹,學校在家校協(xié)同共育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
“學校開設的勞技課不僅讓孩子們知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家長也陪著孩子們一起做,更是增進了親子關系,我們作為家長非常支持!”施州民族小學101班家長向東方表示,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家務勞動,成為學生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注重言傳身教,弘揚優(yōu)良家風,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恩施市大力推進家校共育,各學校以家庭勞動為主題,安排學生在家的“勞動作業(yè)”,讓學生與父母、親人共同參與家庭勞動,享受勞動樂趣,提高勞動技能。
“管住嘴,不隨地吐痰,不出口成‘臟’,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管住手,不亂扔垃圾、不亂寫亂畫、不亂搭亂建、不損壞公物;管住腿,不亂闖紅燈、不翻越護欄、不占道經營……”在“小手牽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動中,恩施市號召全市中小學生參與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治堵保暢、文明勸導、衛(wèi)生城市創(chuàng)建、愛國衛(wèi)生運動,開展秩序維護和衛(wèi)生保潔等志愿服務活動。
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恩施市各中小學校結合學校校情和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自然,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xiāng)、愛社會、愛祖國的情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技能。
恩施市還通過政府主導、部門聯(lián)動,加大學校勞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未來三年的時間里,計劃創(chuàng)建20個勞動教育實踐實訓示范基地、60所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建立3~5個省級研學旅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培訓培養(yǎng)60名市級勞動教育學科帶頭人,實現學生校內外勞動實踐參與率達100%。
“我們要教育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勞動內涵和勞動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貫通式特色勞動課?!笔薪逃志珠L甘志明表示,恩施市各學校通過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勞動教育的育人模式,拓展學生校內外學習實踐能力,以大格局做好恩施市“1+X”模式的勞動教育體系建設,實現“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標。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