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黃花閨女”的來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的宋武帝時代。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一個新年的人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七)里,與宮女們在宮廷里嬉戲,躺臥在含章殿檐下。這時有幾瓣梅花竟吹落到了她的額頭上,留下了斑斑花痕,竟使壽陽公主更加嫵媚動人。從此以后,她便經(jīng)常摘取幾片梅花,粘貼前額,以助美觀,宮女們見了,都跟著仿效起來。這樣打扮,人們把它稱為“梅花妝”,又因為起源于壽陽公主,也有把它叫“壽陽妝”的。
由于臘梅有季節(jié)性,不能經(jīng)常保持,于是,她們便設法采集其他黃色花粉,做成涂飾粉料,代替臘梅,長期使用。這種粉料便稱為“花黃”“額黃”“鴉黃”或“蕊黃”了。
梅花妝不久便流傳民間,特別是那些富有大戶的女孩爭相仿效?!赌咎m辭》中的花木蘭:“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在當時人們看來,不貼花黃,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上兩頰畫成各種花紋已成為少女的一種裝飾。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變這種貼黃的裝飾,另作一番打扮。這樣,“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