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榜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有這樣的體驗:有些字帖上的字,讓人不太看得慣。
對這個問題,我以為應該這樣來看:
第一,要認識到自己的審美認知和習慣有偏差。
遇到有些一時看不慣的字先不要不耐煩,不妨抱著慢慢來的態(tài)度,認真看幾遍或者硬著頭皮臨摹幾遍,實在不行就暫且放一放,等有機會再來慢慢體會其中的奧妙,可能也就看得慣了,甚至會喜歡上它。有一副對聯(lián)說得好:立腳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說不定我們看不慣的恰恰是古人高明的地方呢!不然為什么古人會那么寫呢?難道古人比我們笨嗎?
我之前很看不慣弘一法師的書法,說實話,那不是個別字看不慣,而是大部分字都看不慣,覺得簡直就像小孩兒寫的,心想這怎么能算是書法呢?可是他的名氣大得很,連魯迅先生都特別推崇他,很多名家也都把他稱作大師,難道這些名家都在說假話騙人?難道弘一法師是浪得虛名嗎?我靜下心來想,其中一定有高妙之處,可就是一直很難接受。我接受不了,生不起興趣,也就學不進去,于是就選擇了暫時放棄。
這樣一直過了多年,隨著對書法學習的深入,對佛法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又看了不少關于弘一書法的評論文章,再回頭看弘一法師的書法,發(fā)現(xiàn)不再像過去那么難以接受了,又靜心臨摹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居然漸漸地喜歡起來。
弘一法師的書法學之越久,越覺其難,學之越久,越體其妙,越知其不可及!有人認為弘一法師后期的書法像小孩兒寫的,很好學,這是很淺薄的見解。真正了解弘一書法的代表人物有兩位,即馬一浮和葉圣陶先生。
被尊稱為“一代儒宗”的馬一浮先生這樣評價弘一法師的書法:“大師書法,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
葉圣陶先生這樣評價弘一法師的書法:“弘一法師近幾年來的書法,有人說近于晉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呢?實在指說不出。我不懂書法,然而極喜歡他的字。若問他的字為什么使我喜歡,我只能直覺地回答,因為他蘊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堂溫良謙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顏悅色,在那里從容論道。就一個字看,疏處不嫌其疏,密處不嫌其密,只覺得每一筆都落在最適當?shù)奈恢蒙?,不容移動一絲一毫。再就一筆一畫看,無不使人起充實之感、立體之感。有時候有點兒像小孩子所寫的那樣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別又顯然可見。總括以上的話,就是所謂蘊藉,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保ā逗胍环◣煹臅ā?,載于《葉圣陶集》第5卷)
我后來干脆就把幾本弘一法師的字帖置于枕邊,以便隨時翻閱。心摹手追之際,不由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高妙,感覺在“弘一體”童真稚拙的外形里,包裹著百歲長者的大智慧,這是何等的謙卑。在其去盡鉛華的簡約線條內,卻有著“百煉鋼化繞指柔”的張力,這是何等的堅毅。在通篇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布局中,每個字卻有如論道君子般的從容,這是何等的淡定。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辈粚懖恢?,深入一寫才發(fā)現(xiàn)想要寫好真的很難。很多原來看不慣的字,居然每一個都能讓我心曠神怡,說佩服得五體投地都不過分。現(xiàn)在的我簡直迷上了“弘一體”,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弘一粉”!
第二,要知道字帖如人,難免有瑕疵;觀帖之人,也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學習書法也需要包容。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算是大書法家也不一定沒有盲點和毛病,字帖上也不一定就是字字皆佳、字字皆妙。比方說有的書友就不喜歡歐陽中石老先生寫的撇畫。而我本人,則不太喜歡“瘦金體”,嫌其過于纖瘦,但我并不否認“瘦金體”也有自己獨特的美。所以這也需要我們包容。
其三,字帖如師,要愛護字帖、恭敬字帖,要知道一分恭敬得一分收益,十分恭敬得十分收益。如果我們選定了要學哪一家、哪一本字帖,首先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愛上它,要帶著欣賞和包容的眼光去學習,這是一個關鍵。
還有一句話必須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一個人對某個字帖乃至對該書法家喜愛的程度越深、興趣越濃,寫得就越像,掌握得就越牢,發(fā)揮也就越好!據(jù)說張旭光先生把一本《圣教序》臨寫過上百通,試想他如果不是特別喜歡這本字帖,他能夠做到嗎?
當我們抱著濃厚的興趣去對待一本字帖的時候,往往會對那些可能看不慣的字也能夠包容,就算是真的瑕疵也能夠理解和接受,甚至可以體會到當時作者為什么會那么寫。而此時的你,已經(jīng)悄悄地走上學習書法的快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