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銀 鄭小丹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yī)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照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加入中醫(yī)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的變化,并比較兩組滿意度差異。結果:①觀察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的變化高于對照組(P<0.05);②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yī)護理的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與活動狀況,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中醫(yī)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2--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腰部疼痛,近些年來該病發(fā)生率不斷升高,引起了臨床醫(yī)學的關注[1]。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相對較輕,采取保守治療即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在治療期間還要加強護理干預,從而強化療效。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以生物醫(yī)學為基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中醫(yī)護理則利用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滿足患者心理、社會等方面的需求,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3]。為了觀察中醫(yī)護理的應用價值,文章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對比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57~79歲,平均(64.2±4.3)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58~78歲,平均(64.1±4.4)歲。入選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和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及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③已經出現(xiàn)嚴重脊椎、關節(jié)畸形且活動受限的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叮囑患者放松心情,加強功能鍛煉,包括踝泵運動、直腳抬高運動等,同時指導患者用藥,定期牽引治療。
觀察組加入中醫(yī)護理,具體措施為:①情志護理: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存在一些不正確的看法與觀點,因此需要加強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認識程度;同時要耐心講解,安撫患者不良情緒,同時通過交流、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保持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治療:②飲食指導:食藥同源是中醫(yī)中的重要理論,因此飲食干預是中醫(yī)護理的重要內容,需要結合患者的證型進行干預,對于氣血瘀滯證患者,主要是采取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原則,可以叮囑患者多食用木耳、田七等食物,不能食用辛辣肥厚食物;寒濕痹阻證患者則采取溫經散寒、除濕通絡的治療原則,可以多攝入生姜、羊肉、胡椒根等食物,不要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濕熱痹阻證患者則采取清熱除濕、通絡止痛的治療原則,可以多攝入冬瓜、絲瓜、赤小豆等食物,不要食用煎炸熱燥的食物;肝腎虧虛證患者可以采取滋陰補氣的治療原則,可以多食用黑芝麻、枸杞子等食物,不要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肝腎陽虛證患者則需要采取溫陽補腎的治療原則,可以多食用核桃、杏仁等食物,不要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③中藥敷貼:使用白芥子、菟絲子、補骨脂、三七、蘇子、吳茱萸等藥物碾磨成粉,然后用蜂蜜調制成糊狀,熱敷于患處,1天2次,每次30min;④拔火罐:根據(jù)患者的證型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濕熱痹阻證患者可以采取走罐的方式,即先在皮膚上涂抹凡士林,然后用火罐吸住皮膚后,上下移動;氣血瘀滯證患者可以采取留罐的方式,火罐吸住皮膚后置留10~15min。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的變化,并比較兩組滿意度差異。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各指標變化
觀察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的變化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疾病,近些年來其在青中年患者中的發(fā)生率升高,引起了臨床醫(yī)學的關注。該病發(fā)生后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盡早治療。目前臨床醫(yī)學對于輕中度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療方法,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認識不足,配合度也有所差異,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以醫(yī)囑為護理依據(j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醫(yī)護理模式主要是以中醫(yī)理論為依據(jù),根據(jù)患者的證候,因人而異展開辯證施護,讓患者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改變其不良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中醫(yī)護理具有整體性的特征,在患者治療中可以發(fā)揮較好的效果,通過情志護理、飲食護理、中醫(yī)干預等措施,結合中藥敷貼、拔火罐等方法,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各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中醫(yī)護理的加入,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中醫(yī)護理有著較好的應用價值,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鄭群英,龍思敏. 集束化護理聯(lián)合中醫(yī)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9):1284-1285.
[2] 顧煒萍. 中醫(yī)適宜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 上海護理,2021,21(6):56-58.
[3] 陳賢節(jié). 中醫(yī)護理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1,31(8):212.17C5BFFA-819E-4E5F-A356-A5E399293C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