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花
[摘? ?要]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詞匯、語法知識,還要傳授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習得意識。在“Robinson Crusoe”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讀背景、讀任務、讀結(jié)構(gòu)、讀全文、讀聯(lián)想,分別實現(xiàn)引參與、引表達、引鑒賞、引思考、引展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導入;任務;結(jié)構(gòu);鑒賞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1-0022-03
閱讀是英語語言輸入的重要手段,是獲得詞匯、語法知識的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學生“能用英語……(做某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diào)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介紹,閱讀文章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內(nèi)容涉及西方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局限于傳授詞匯、語法知識,還要傳授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習得意識。但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教師講得多,學生讀得少;教師問得多,學生說得少”和“重語法結(jié)構(gòu)剖析,輕語言訓練;重語言知識傳授,輕學生能力發(fā)展”等現(xiàn)象。學生缺乏閱讀鑒賞能力,閱讀就無法轉(zhuǎn)換成“悅讀”,這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因此,說話、寫作時便沒詞兒了。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以及閱讀鑒賞能力,讓學生樂于閱讀課內(nèi)外文本,日積月累,學生說話、寫作時便能信手拈來。為此,本文以“Robinson Crusoe”一課為例,談以“讀”引“行”、五“讀”五“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讀背景,引參與
實踐證明,學生提前了解課文背景知識可以更好地“走進”文本,跨越時空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章內(nèi)容。為此,在教學設計中,筆者設計在播放電影Robinson Crusoe的預告片視頻片段后,以“What’s the movie’s name? Who’s the writer / main character? What’s it about?”等問題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帶領學生了解文本故事背景,實現(xiàn)“以舊帶新”。在課堂上,近三分鐘的視頻將學生帶進了三百多年前的英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激發(fā)。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學生初步了解了文本故事的背景,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雖然通過播放視頻完成教學導入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視頻播放較為耗時。因此,在其他平行班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分別通過全班討論、小組討論以及小組競賽的方式完成導入。
二、讀任務,引表達
任務驅(qū)動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作用不言而喻。哈默(2001)認為,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和知識去完成任務,而不是簡單地回應別人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閱讀過程。為此,筆者設計相關任務并明確任務的具體要求,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呈現(xiàn)出的“生存問題”,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及思維能力。同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語境中講授新單詞,如cannibal、gun、tools等等。在教學設計中,筆者設計了“If Robinson Crusoe wants to be alive on the desert island, what things will he take? Please help him to choose and tell the reasons.”的任務(見圖1),從而突出文章主題“How to survive and live happily”。
為了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筆者再給出半開放式的回答句式“He should take? , because he can use it / them? .”,讓學生在選擇后能用完整的句式表達,體會成功的喜悅。上述設計在第一次授課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課后筆者也對其進行了認真的梳理,以增強其有效性。在后續(xù)的平行班教學中,筆者針對一個半開放式的、回答句式較為單一的問題,列出了多種表達,如“I think / suppose / believe he should take, because he can use it / them?;From the way I see things, if he takes?, he will / won’t?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口頭和筆頭表達方式,而且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讓學生做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
三、讀結(jié)構(gòu),引鑒賞
have done和did的語言結(jié)構(gòu)及用法對學生而言很難區(qū)分并恰當應用。作為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本節(jié)閱讀課在第一節(jié)聽說課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語言結(jié)構(gòu),體會其用法及美感,為語法課教學做好鋪墊。為此,在第一次教學設計中,筆者讓學生通過聽錄音并圈畫have done結(jié)構(gòu),明確本課時重點語言結(jié)構(gòu),然后讓學生讀“I have already taught him some English.”和“I taught him some English.”這兩句,通過比對這兩個句子,感知現(xiàn)在完成時和過去時的區(qū)別:第一句means Robinson taught him English and now he can speak English or he can understand Robinson? / communicate with Robinson;第二句means Robinson taught him, but we don’t know whether he can speak English or not.
小組合作交流是任務型教學中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實現(xiàn)語言表達和運用,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操練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與思維能力,并在展示活動中感受成功,同時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思維拓展做好鋪墊。為此,在教授完have done結(jié)構(gòu)用法知識的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根據(jù)行動描寫來討論并分析人物性格,從而把握人物形象。學生在合作交流后踴躍發(fā)言:
S1:I think his self-study ability is good, because he is even learning 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
S2:According to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I think he is optimistic.
...
為了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筆者讓學生積極聯(lián)系之前閱讀過的文章中的人物,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比較、歸納,嘗試使用現(xiàn)在完成時進行表述。這樣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并在用中學。筆者要求學生think about other characters who has the similar spirit to Robinson Crusoe,歸納總結(jié),并用英語表述。學生積極發(fā)言:
S1:Aron Ralston. He likes mountain climbing. On April 26, 2003, he found himself in a very dangerous situation when climbing in Utah. His arm was caught under a huge rock. After his water ran out, he used a knife to cut his right arm and saved himself. I think it’s unbelievable for a normal person. After losing his arm, he kept on climbing mountains.(學生很好地聯(lián)想到了八年級下冊Unit 1的內(nèi)容)
S2:I think Helen has the similar spirit to Robinson. She is from a book called Three Days to See. The book is about a blind and deaf girl named Helen. With the help of her teacher Miss Sullivan, she finished her study with an excellent result and understood the meaning of life. I think this book is educational. Because it lets me know everything is possible. We should believe ourselves and never give up.
...
教學實踐后,筆者發(fā)現(xiàn),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拓展和延伸,能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但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可能會打擊其積極性。教師可以在七年級就開設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英語讀本(如“書蟲”系列),并寫讀書摘要或書評。有了大量的文本輸入,學生展開分析時就會躍躍欲試,有話可說。
四、讀全文,引思考
整體閱讀強調(diào)理解全文的主旨,宏觀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有利于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的閱讀材料包含多個情感話題,如Unit 1涉及對爬山運動的熱愛,Unit 10涉及hometown feelings,教師應在整本書的閱讀構(gòu)架下,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從中體會閱讀的樂趣。
因此,在第一次教學設計中,筆者先讓學生讀3a中的問題“What does Robinson Crusoe wait for? Why does Robinson Crusoe call the man Friday?”,并通過圈畫關鍵詞wait for和Friday,幫助學生快速尋找答案,使學生初步了解文本結(jié)構(gòu)。完成上述任務后,筆者組織學生逐段分析課文。針對課文第一段內(nèi)容,筆者讓學生通過填表格的形式快速尋找challenges and solutions(詳見表1)。
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段落中的句子分析人物情感變化(hopeless—with some hope—full of hope),如:I had nothing.(hopeless)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full of hope)通過事實研讀及對人物情感變化的分析,為后面的人物性格分析奠定基礎。
人物情感的分析在八年級下冊的閱讀教學中較為常見,如Unit 5第二課時,教師可通過對比在暴風雨來臨前父親和母親所做事情的難易來分析父親對母親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鑒賞和分析文本。又如“Dr. Martin Luther King”一文中的“My parents did not talk after that, and we finished the rest of our dinner in silence.”這句,通過動作描寫暗示“我們”非常悲傷。學生如果掌握了如何鑒賞文本,就能大大提高閱讀的興趣,從而擴大閱讀量。
針對“Robinson Crusoe”一文的第二段內(nèi)容,筆者設置了兩個問題:
一是由“Why does Robinson Crusoe call the man Friday?”追問:“How does he know the date?”此問文本中沒有答案,設置此問的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同時檢測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Robinson Crusoe是通過在木頭上刻字來記憶日期的。這一問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也可以促使學生閱讀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英語讀物,如“書蟲”系列。筆者通過反復研讀文本,發(fā)現(xiàn)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時間副詞(a few weeks ago, not long after that, now...)來理解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和邏輯關系。
二是在讀“I found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sand.”這句話時設置問題“How did he feel when he found the marks?”,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Robinson Crusoe 的心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五、讀聯(lián)想,引展示
教師在課上應提供相關素材,組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文本與社會實踐活動如何對接,從而使學生通過閱讀理解、語言運用等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并通過后面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提升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通過播放海鷗的鳴叫聲和海浪的聲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繪制逃離荒島的“希望之船”,然后用英文介紹這艘船。具體要求如下:
1.Draw a ship quickly.
2.Put the key words on the ship.(include: how? he saved himself and saved Friday, what you think of him and what you can learn...)
3.Share your ship of hope.(It will be better if you use present perfect tense in one or two sentences when you say it.)
綜上所述,每個人受自身知識、閱歷所限,閱讀一部作品時看到的東西是有局限性的,而通過閱讀后的交流,可以了解別人不同的觀察和思考,從而豐富對作品的認識。只會死讀教科書而不會真正閱讀的人,是“不善于思維”的人,是將“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并由此“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災難”的“命運不值得羨慕”的人。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健康、干凈、溫暖和快樂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氛圍。學校可以開設閱讀角,班級可以布置圖書角,鼓勵學生看好書,并就自己看過的書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一句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立足課內(nèi),輔以課外。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培培.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J].新課程導學,2021(21):79-80.
[2]? 王曉平.構(gòu)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1(24):89-90.
[3]? 白滿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 育論壇,2021(19):51,53.
[4]? 李卉.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淺探[J].中學教學? 參考,2021(19):32-33.
[5]? 王勤鈺.基于體裁分析提升思維品質(zhì)的初中英語閱 讀教學:以《魯濱遜漂流記》章節(jié)賞析課為例[J].英 語畫刊(高中版),2021(10):21-22.
[6]? 韓雪.基于文學讀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以? Unit 8 Robinson Crusoe為例[J].英語教師,2020? ? ? ? (16):121-123.